APP下载

艺术财富管理的机构化及商品化趋势

2017-03-07张正霖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艺术品财富

文/张正霖

雷诺阿 大裸女 70×155cm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收藏

在中国艺术品财富已积累至一定程度之际,特别是当艺术品交易的规范化需求越发蓬勃之时,加上对于交易中信任需求日增,艺术资产管理的机构化和商品化趋势也已更为明晰。由西方的发展经验看,当艺术市场在企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时,各种辅助性的服务和商品,也将同时大规模诞生。因此,正大步迈入新时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将迎来艺术财富或相关资产管理的高峰。

一、艺术财富管理的机构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本文的一个主轴是:未来,艺术财富管理在很大程度将以机构作为其营运主体。在艺术品由私人藏品大幅度转变为固定资产之际,唯有机构(organization)才有可能承担多元化的角色,并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此类机构不仅能成为艺术品的所有权人、庇护者,同时也能担当起保管者、流通者、运作者以及各种商业行为的提供者和非物质价值的传递者。

国内学者刘双舟教授曾依据欧洲之经验,将艺术财富管理分为四种模式:积累财富型管理模式、保护财富型管理模式、财富收益型管理模式、转移财富型管理模式。1.刘双舟,2015,《艺术品资产化背景下的财富管理新趋势》,出自http://blog.sina.com.cn/liushuangzhou。大体上已将艺术财富的主要目的和功能给予了划分,从透过艺术品完成的财富积累到财富价值的保存,再到相关收益的实现以及艺术品作为财富对象物的流通等等,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关键的是,每一个模式均需要靠一组有效的专业技术加以实现,确保执行质量。在全球的艺术品交易量、价格趋势和艺术品的财务表现,均达到一个可信赖的体量时,如何使这些专业技术能够不断发展,是目前十分核心的工作,尤其当中国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创作及交易大国时,艺术资产与财富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和突破,实该被视为当务之急。

二、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类型及业务范畴

艺术财富管理机构作为主要承担者,它们的类型及业务范畴便值得我们加以关注。我们不妨视这些机构,是艺术产业得以良性运作的各个有机部分。如在Artprice和雅昌合作推出的《2016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Global Art Market Annual Report) 中, 开 宗明义地点出按照艺术品的资产效益,我们越发能将艺术品市场视为一独立的经济产业。2. Artprice和雅昌(AMMA),2017,《2016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在该报告中,也对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给予了阐述,然而在主要以“市场”为分析标的时,恐经常会忽略究竟是哪些类型的机构、服务和艺术品财富管理商品,支撑起整个艺术品经济的运作。更进一步说,一个相对健全的艺术市场或艺术品交易生态,究竟需要哪些主导的机构形态的行为者作为支撑?哪些形态的专业人才,在其中又是不可或缺的?艺术产业的拓展,确实需要更完整的知识架构和内容。

基本上,在可被界定为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组织里,大致包含:私人银行(private bank)、艺术银行、企业收藏、企业/私人美术馆、基金会、家族办公室、保税库、艺术品保险公司以及艺术咨询公司等等。由上述艺术财富管理的四大主要模式看,不同机构确实有侧重点的不同,如企业收藏、企业美术馆及保税库等经常更倾向于保护财富型,主要的业务及专业范围在于有效地保管艺术作品,使其价值不至于受到人为损害。而商业银行中的私人银行业务,则更倾向于累积以及收益等功能,力求确保客户在艺术市场中的权益。家族办公室则在保存及转移等功能方面表现突出,使得珍贵的艺术及文化珍宝能在代间获得良好传承。至于国内经常关注的艺术银行(art bank),如国际知名的加拿大艺术银行与澳洲艺术银行,则把经营重点放在艺术财富的积累和市场的流通性等方面,积极地让更多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顺利地进入市场的循环当中。而艺术品保险公司,则透过其专业,为艺术品的保管和风险控制,给予了卓越贡献。

随着艺术市场的长期发展,实际上各种机构的专业内涵已越发综合化。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趋势,其中各种机构内的人才配置也愈发多样性。如上述的私人银行,以全球知名的瑞士银行为例,该行的艺术品顾问服务中心(Art Competence Center)便可作为某种艺术财富管理的典范。该中心向其客户提供了有关艺术品研究、鉴定与鉴价、保全与运输、典藏与收购、交易与买卖、遗产规划、法律支持等等服务。而该银行本身也有丰富的企业艺术收藏,且在艺术赞助上表现突出。从瑞士银行的案例来看,一个高水平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它至少包含了市场研究、交易保障、风险管控、法律服务以及收藏规划等主要的商品及服务范围。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等在此领域的专业化程度上,亦是不遑多让的。随着客户在艺术品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功能自然也将不断扩张。

三、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实践特点

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在本质上具有商业特质,然而在其运作上则经常融合了盈利及公益两种属性。我们不应该单纯地将相关机构做单一性质的理解,而应该从整体角度来把握艺术财富或艺术资产管理的实践。按此特性,与艺术财富管理有关的业务,整体看包含了艺术投资咨询、艺术收藏体系规划、艺术品收藏与交易、艺术品租赁、艺术品展会及流通增值、艺术品信托、艺术品抵押与借贷、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保险、藏品管理、保存与仓储、艺术品遗产分割、专业培训、法律服务、艺术品估值、艺术品鉴定、运输、修复、资产配置、遗产划分、捐赠、艺术营销(artistic marketing)、艺术奖项、规划及执行艺术赞助,以及综合性服务等。不同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在核心业务组成上亦会有其差异。

毕沙罗 春天早晨的杜乐丽花园 73.3×92.1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其中,艺术赞助及捐赠等业务,它的性质就近乎于公益属性,其功能经常在为企业增加品牌效益,提升其形象与社会影响力。再如艺术营销,它的功能时常兼具两面性:其一,可针对特定艺术品及艺术家进行营销活动,提升其价值;其二,也可通过审美作为,强化企业口碑,增加消费者对其服务的认同度等等。从这些方面来说,当代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运作内容就不仅限于艺术品市场交易本身了,更逐步扩大到与艺术产业有关的诸多方面。而在前述之《2016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中,更是将众多大型银行对于艺术的赞助,界定为艺术品市场中的金融渗透,并肯定其价值。

又如近年来于国内兴起中的企业收藏和企业美术馆,其功能和目标即不仅限于通过艺术品为企业实现获利,许多时候更出自于整体性的考量,例如增进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联结,或使企业理念获得更大的传播,增加投资人和消费者对其的信心等。以全球著名的“国际当代艺术企业收藏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IACCCA)为例,这个成员遍及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英国、俄罗斯、巴西、葡萄牙、日本、土耳其等国的组织,其宗旨便揭橥要探索在变动的环境中企业收藏的未来和责任,以及可能的创新之道。一方面,该联盟中的各个机构和美术馆,均肩负着保管及经营母体企业艺术藏品的职责,另一方面亦是艺术世界积极的参与者,藉由展览活动和教育计划等途径影响艺术潮流、赞助艺术工作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母体企业的社会地位及公众形象。而从IACCCA的案例看,企业收藏不仅在中国,更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趋势。

四、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运作是一个完整性的综合体系

无论是针对私人或企业提供服务,我们均能发现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运作,均在于提供一个持续性的综合平台。它们必须与客户、作品所有权人、艺术家、拍卖行、画廊、其他机构、艺术社群乃至公众产生连结。由此观察,方能解释艺术产业的实际情形,不同的技术和管理行为相互关联。如从事艺术质押及融资的商业银行,仍需要结合鉴定、估值、保管等专业团队的协助,并且在法律及契约的适当设计下,方能顺利达成获利的目标。换言之,金融体系本身在无适合条件的配合下,是无法完成乃至拓展艺术质押业务的,风险也将难以有效管理。再如艺术品信托基金,若缺乏专业咨询及操作团队的支持,没有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的知识、没有完整的拍卖体系可供依托、没有对于艺术精品的深入调研,简言之没有整合讯息及资源的能力,那么作为另类投资管道的艺术资金,其盈利性将难获得保障。

艺术财富管理是具有整体性的基础产业,专业技术彼此镶嵌,为艺术产业及市场的运作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和商品。如在业内享有口碑的安盛艺术品保险(AXA Art),其服务核心处便在于一套严密的藏品风险评估体系之中,以及全球化的核保与理赔网络。除此之外,专家团队的强力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安盛艺术品保险建立在对不同艺术媒材和名贵收藏品的知识上,对于有关藏品的意外损失、修复、运输、临时仓储等范畴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安盛艺术品保险还提供其他服务,如艺术品收藏管理、损害防范建议,以及运输、保管和修复上的各种专业建议,还能为客户提供艺术品专家顾问。各种资源环环相扣,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针对艺术财富的商业保险体系。

五、艺术财富管理的发展及创新需要整合资源

新的市场格局,将使得艺术财富管理的发展及创新获得必要的活水。有效的资源整合(integration),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别是建立艺术产业的专业信任高度,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如近几年“互联网+”概念的引入,许多展示及保管空间共享的构想,获得了实现的可能性。另如某些新兴机构受到“艺术银行”的经验影响,亦尝试藉由数字和互联网的成长,更好地来推动艺术品租赁业务,打破艺术品持用和流通门坎过高的问题。再如某些新创交易平台,企图透过互联网技术,开拓出更多的作品拍卖及销售管道,或使艺术品消费大众化。3.江哲丰,2015,《私人艺术品资产该怎么管理》,出自http://js.zxart.cn/Detail/859/34258.html。有关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的趋势,近期还有另一种发展,即将艺术策划与商业空间相互结合,期待藉此为实体消费带来新的帮助,同时也为艺术品交易产生新的需求。诸多尝试虽未能都获得预期效应,却也说明了艺术财富管理专业,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正不断寻求拓展。可以预见,各种新形态的机构将快速加入相关机构的行列和生态之中,增加艺术财富管理机构的类型。

从传统型到创新型的艺术财富管理机构,基本上均服务于艺术品价值的产生程序:由鉴赏、研究、鉴定到估值、交易、保存、加值、转移、传承等。不同的机构却在此程序中产生自身的贡献,从而带动艺术品的流通性(marketability)及流动性(liquidity)。适切的流通性及流动性的组合,对于艺术产业将是良性的。各种财富管理技术和活动的实践,都可界定为带动、调解流通性与流动性的过程,让过程中各个环节均能获得有效确保,最后体现为艺术品有形和无形价值的提升。艺术经纪、交易流通、艺术品捐赠、慈善与避税、艺术投资、艺术赞助、艺术品继承、艺术品保管,以及综合途径等较传统的艺术品财富管理的市场途径(亦是制度途径),相信都会在新的市场结构、观念和科技的支持下,在以机构为营运主体的基石上,不断获得创新。

内含丰沛创新动力的艺术财富管理领域,亦需要更多的优质人才的支持。国内重要学者西沐教授曾具前瞻性地擘划道,在我国艺术金融的创新突破关键点中,以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为抓手,建构出不同层次与样态的中国艺术品财富传承管理中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是可行的路径。4.西沐,2015,《西沐: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突破关键点》,出自: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rw/2017-03-31/doc-ifycwymx2938684.shtml。此一重要观点,与本文讨论的机构化、整合化之艺术财富管理,亦能有所契合。另一学者刘晓丹亦曾点出,由于艺术资产管理的复杂内涵和广泛外延,培育更多能进行研究和实践的高级人才是刻不容缓的。5.刘晓丹,2016,《艺术品资产管理将成为艺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5):43-46。可以说,新时期的艺术财富管理人才,更是整合能力极强的一代,且以各类成长中的机构作为阵地。在越发规范化、理性化的市场中,在新的产业规模及创新平台的背景下,他们将为中国艺术财富与艺术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及体系化,缔造出新的典范。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艺术品财富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