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艺术品投资中的“中国式聪明”

2017-03-07胡月明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庞氏骗局中国式

文/胡月明

新的一轮交易所整顿渐近尾声,随着一批批不规范交易所名单不断曝光,可以预料:用不了多久,一批批所谓的投资损失人就要开始主张自己的权益了。他们先是会找交易所讨个说法,但十有八九挽回不了自己的损失,然后再用各种方式找政府申诉“冤情”,指责政府监管失职,能讨回损失最好,讨不回损失也要主张严惩交易所的黑心经营者。这种“庞氏骗局”的事情在近几十年里不断重复发生,不法经营者总是能够骗人得逞,受害投资人总是层出不穷,现在如此,将来也许还会如此,好像中国天生就有“庞氏骗局”的滋生土壤。

先来说说什么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的投机商人“发明”的。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至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设计骗局吸引投资者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兹把新投资者的资金作为快速盈利的回报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将这个投资阴谋称之为“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在中国被称之为“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也叫“击鼓传花”投资骗局。“庞氏骗局”能够成功吸引投资人的注意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骗子很“聪明”,能够设计出一个让投资人心甘情愿接受的、利欲熏心的游戏规则;二是投资者很聪明,认为自己有能力火中取栗,赚取比别人多得多的红利。

那么,何谓“中国式聪明”呢?所谓的“中国式聪明”,就是指一部分国人喜欢忽略规律、规则或秩序,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优先于遵纪守法人达到或者得到便利或利益。简单说就是颇有心机的“耍小聪明”,“耍小聪明”并非中国独有,但中国此风独盛。诸多国人乐于此道,不以为耻,反而为荣,常沾沾自喜。排队喜欢加塞,买票喜欢逃票,行车喜欢不断变线,贩卖喜欢缺斤短两,生产喜欢偷工减料,工作喜欢出工不出力,学习喜欢不求甚解,考试喜欢作弊,做事喜欢“大概齐”,做人喜欢表里不一。赚钱也是如此,喜欢“短平快”,急功近利,极尽投机取巧之能事。

“庞氏骗局”本身就是投机商人的最爱,这些投机商人都是“中国式聪明”的佼佼者,不仅自己脑子活,还有本事算计那些“中国式聪明”的大众群体。他们从游戏设计的开始,就不是长久打算,五年游戏周期都嫌长,三年最好,用一年多点时间铺垫游戏背景,此后就不择手段淘金,最后三十六计走为上。投机商人的聪明在于深谙许多国人对“中国式聪明”的偏爱之道,只要画出一个大大的馅饼,就会有“中国式聪明”的群众如飞蛾扑火般入瓮,拦都拦不住。贪心及“占便宜”的心理是“中国式聪明”的澎湃动力。因此也就无需奇怪:有骗人的,就一定有上当的,而且上当的都是心眼儿活络的“中国式聪明”群体。

那些所谓的投资受害者,是不是不够聪明呢?是不是他们不知道投资有风险呢?不尽然。多数“中国式聪明”的人,也知道投资存在风险,但他们很自负。一是他们不相信有人能够骗得了他们;二是他们自信有“火中取栗”的本领。即使明知“山有虎”,也“偏向虎山行”。面对高风险,他们眼里却只有高回报;对跌宕起伏的“击鼓传花”游戏,只相信自己是“幸运儿”,别人才是“倒霉蛋儿”。于是,在中国才前赴后继出现了诸如20世纪80年代的“君子兰”炒作,90年代的钢铁“盘圆”炒作;21世纪的大蒜、绿豆、食盐炒作;金属、石油、大宗商品炒作;书画、玉石、邮币卡炒作等等投资事件。时至今日,非法传销在中国各地仍然大行其道,私募基金也是鱼龙混杂。“聪明人”不再满足低风险的理财投资项目,对高回报投资理财情有独钟。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天价”拍品时时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这自然能够引起“中国式聪明”的投资人对于高回报的敏锐嗅觉,但事实上,艺术品投资相对股票、房产投资而言,有独特性,这种特性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艺术品投资是最典型的长期投资,投资期不会短于10年;二是艺术品投资的品种有限,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值得投资;三是艺术品投资需要投资者具备比较专业的艺术鉴赏知识;四是艺术品投资的艺术品再流通市场不够活跃,变现相对困难。如果不了解这些特性,就盲目投资艺术品,很容易会失败。前文提及的“中国式聪明”,就是投资者总喜欢避开规律、规则、秩序,这在艺术品投资领域几乎都是难以回避的,所以,艺术品投资拒绝“中国式聪明”行为。

正是由于艺术品投资存在着诸多特殊性,因此对艺术品投资经营者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业务模式方面的探索,要遵纪守法,可以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但不可以去打“擦边球”;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做好风险防范机制,不能夸大宣讲投资利益,不能把风险提示、风险防范流于形式,不能误导投资者,不能操控、炒作市场;在经营理念上,要走品牌战略,要有长远经营思想,切忌急功近利。而进入到艺术品投资领域的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掌握必要的艺术品投资常识,坚持理性判断,不能相信“短平快”的投资模式,高回报必然伴随高风险。艺术品投资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值得投资的艺术品标的物,每年约有8%—12%的增值率,但前提是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积淀,才能显现出年增值率。不排除突然爆发的快速增值行情,但这样的行情也是几十年难遇,踏踏实实理性投资才是正道。

贪念颠倒众生。国家对欺骗、诈骗投资早已认定了法律条文,凡是承诺固定高回报率(远远超过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大众投资项目,都涉嫌金融欺诈。实业性股权投资尚且无法承诺固定高额回报,何况艺术品这种依靠保值增值预期的投资项目?所有的风险保证条件几乎都经不起推敲,谨慎投资才是王道。笔者建议那些有意艺术品投资的读者,最好独自选择个人投资艺术品的方式,用闲钱投资,不必要把希望寄托在机构投资人身上。因为,艺术品投资是典型的长期投资,任何机构也无法改变这个投资规律,机构如果承诺三年内每年能够获得15%以上的回报率,一定涉嫌欺诈。

年复一年,总有一些“聪明”人在重蹈“庞氏骗局”的覆辙。在赌场上有“愿赌服输”的铁律,既然投资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投资,就要有“愿赌服输”的觉悟,不要美梦变成噩梦时,怨天尤人,既想声讨投机商人,又想指责政府监管不力,把所有的怒火都倾泻在他人头上,这岂不是岂有此理。投资不是投机,特别是艺术品投资领域没有投机者的侥幸,以“中国式聪明”心理从事者,必然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艺术品投资领域拒绝“中国式聪明”。

近年来,许多业内人士都在潜心探讨艺术品金融的问题,大家意识到艺术品金融是促进艺术品市场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笔者也认同这样的观念点。但提示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国艺术品的投资生态环境,处处是“中国式聪明”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注定中国艺术品金融之路会举步维艰。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敬畏、多一些秩序、多一些耐心,才会走出当前的困境。

奥迪隆·雷东 维纳斯的诞生 143.2×62.5cm 纽约现代美术馆收藏

猜你喜欢

庞氏骗局中国式
揭秘光的折射形成的“骗局”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匀加速骗局
二十四孝之涌泉跃鲤
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下不会长黄金 “庞氏”金融骗局启示录:天下没有无风险的高收益
涌泉跃鲤
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