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之争

2017-03-07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艺专林风眠普罗

1926年,由于德高望重的蔡元培先生鼎力推荐,加上前期回国的同窗好友王代之的大力助选,远在欧洲的林风眠竟然以得票第一被任命为国立北京艺专校长——据说,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年轻的艺术院校校长。

1926年早春,26岁的林风眠乘船回国,随后进京赴任。为了“调和中西艺术”,林风眠使出了两个奇招:一是把木匠出身的“乡巴佬”齐白石请进艺术殿堂任教,二是从法国请来名画家克罗多(Claudot)来校讲学。

然而,他的努力并不顺利。齐白石的到来引发了一些国画教授的抵制,有人扬言:“齐白石从前门进来,我们从后门离开”;而克罗多提出展览会要取消中西绘画界限的建议被林风眠采纳之后,同样遭到众多画家的反对。不过,年轻气盛的林风眠不为所动,坚持强力推行自己的艺术主张。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发起并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在北京国立艺专开幕了。此次展览的2000多件展品第一次以中西混合的陈列方式展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一次艺术大展。按照林风眠的设想,这次大展要仿照法国沙龙,成立审查委员会评选作品。但终因画界门户之见太深而被迫取消,这使他的“艺术运动”从一开始就打了折扣。

是年7月,林风眠愤然辞职。1927年9月,应蔡元培的邀请,林风眠南下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年底,受委托筹办“国立艺术大学”;随后,蔡元培在杭州西湖之畔选定了民国最高等级的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的校址,接着,林风眠被任命为校长兼教授。这是林风眠得到的又一次实现“艺术救国”的良机。

1928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杭州艺专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林风眠的一贯主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会在不经意间悄然袭来,令林风眠进退维谷。在杭州艺专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件事是不能回避的:一件是林风眠与潘天寿的中西画系分合之争,另一件则是“西湖一八艺社”的分裂。

林潘的这次艺术爭论,缘自林风眠依照“调和中西”的设想,提出要把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的动议。潘天寿则持相左意见,他认为东西绘画体系如同两座独立的大山,可以互取所长互相沟通,但如果随便吸收的话,则只能是各取所短。

相形之下,“西湖一八艺社”的分裂则更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建校之后,林风眠在创建“艺术运动社”的同时,也支持学生自发结社,讨论学术问题。于是,各种学生社团纷纷建立,“西湖一八艺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1930年春天,“西湖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首次公开展览,在展后举行的座谈会上,许幸之大力倡导“普罗”美术,并推重“为人生的艺术”这一富于时代特色的口号。而另一部分社员立即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普罗”美术的提法,违背了林校长倡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这场争论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林潘二人的学术之争,最终导致“西湖一八艺社”的分裂——一部分拥护“普罗”美术的社员,删掉了“西湖”二字,以“一八艺社”的旗号加入了鲁迅在上海刚刚掀起的左翼美术运动。这对林风眠在学校所倡导的“艺术至上”观念,客观上不能不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渐渐地,人们发现一度激情四溢的林风眠校长开始变得沉默了,对于分裂出去的“一八学社”,他既不支持、亦不反对,放任自流。他的注意力艺术改造社会的运动,逐渐转移到绘画艺术的探索和变革上来了。

门户之见,艺术与政治的纠缠对林风眠而言是极大的消耗。推广自己的艺术理念困难重重,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不求马上改造社会,只求完成自己的艺术探索,证明自己的道路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艺专林风眠普罗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研究
莫忘初业第一程
——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
林风眠《静物·瓶花》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普罗格:将精益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进行到底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武昌艺专”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