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期间的黄宾虹

2017-03-07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杂记黄宾虹张大千

1937年,正是“卢沟桥事变”前夕,北平美术界看起来还是一片兴旺气象,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大难的逼近。黄宾虹的到来,使美术史家称为“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以及“南张北溥”(张大千、溥心畬)的画家得以齐聚一地,构成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一大奇观。

黄宾虹原本奔着北平习画者众,生活水平不高而来。乃至到来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北平沦陷于日本军铁骑之下,南返无计,只得蜗居于石驸马后宅的一家四合院内。

北平画坛热闹景象的底下,黄宾虹发现派别林立,尽管他讲学于多所学堂,仍然有着“北漂”的那种强烈的孤独无助感。于是,教书之暇,破铜烂铁、断简残编,便成了他的避风港。好友瞿兑之说他“日走厂肆搜求名迹与异书,恳恳款款,终日埋首于幾案间,不问外事,惟遇有与谈艺术者,辄津津不能自休”。

1941年,黄宾虹突然被日军拘捕,后来在他的杂记本中记载了这段往事。有人推断是日本人看中他的学问,而他几次推脱出任伪职、出席活动,惹恼了对方所致。1943年,黄宾虹虚岁80,日本人又想为他举办80大寿庆祝会,仍被他坚决拒绝。整个沦陷时期,黄宾虹创作的画皆署“予向”,取东汉的向长隐居不仕之典故,直到抗战胜利后,复用“宾虹”款。

老人的杂记本中记有一事。这本杂记本曾于2009年浙江省美术馆开馆展览会上展出。由于字小,不易注意,兹录于下,其中有字不易辨识,以“□”示之:

“十一月廿一日(星期二)上午八时往研究所(指古物陈列所,黄宾虹与张大千、于非厂讲学的国画研究院设于此),经长安街,有曹英伦骑脚车,见余前一狼犬,□□欲捉之,突称此犬为他所有。余答此犬系汪慎生介绍,□养年余,于前两月走失,忽三五日回家,仍随车行,习惯如此。曹某拉余至区,转二龙巷,审判官讯曹,本无职业(知非正人),问余意若何。余言一犬之微,本可让步,惟是否冒领,须究明白。曹云有日本人从降福寺购来,亦须日本人(向住府右街钟山里七号)证明是否,今我养犬有据,即日本人要犬,亦须来历书明,否则罚款充公。曹即认罚小□数元。法官属余退留寘别室中八时之久。又谓余曰:罚费,我处无此例,须移法院。天大雪(生平罕有事也),身体疲乏,虽让步,正如日本外海豪船搜集线索,事情不是一怕了之也。”

尽管长夜漫漫,到处是麦秀黍离之感,黄宾虹绝没有一丝一毫的颓唐,他深信中国必有胜利的一天。1948年的7月23日,是黄宾虹乘机南返的日子,他憧憬多年“冰上鸿飞”的一刻终于来临了。

他途中逗留上海时,作了题为《国画之民学》的演讲。演讲中,他将北平时期画学“内美观”的思考,阐述得淋漓透剔:“君学重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含而不露,才有深长的意味。”

也就是在这次演讲中,老人宣称:“现在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发扬我们民学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者握手!”

是的,这是至今没有失去光泽的话:

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

在困境中黄宾虹一直对中国的胜利怀有信心。他抗拒日本人的利诱,捱过艰难的沧陷区生活,终于迎来了“冰上鸿飞”的那天。“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是对他这一生的作为、他的风骨的最好总结。

本栏目由孙聚成、岑其的《黄宾虹:浑厚华滋,泼墨山前远近峰》和王中秀的《冰上鸿飞:黄宾虹的故都岁月》综合编辑而成。

猜你喜欢

杂记黄宾虹张大千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吃货”张大千
文心杂记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我的最牛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