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有名言气自华

2017-03-07夏禹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名言论点观点

夏禹

除去少量的偏离题意之作,绝大多数高考作文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阐释论述等方面都大致相同,然而,它们的得分却相差悬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在20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曾反复比较切入分(44分、45分)作文和高分作文(55分及以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上。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良好的语言表达,一方面可以让文章思路更清晰,论述更透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读者透过文字本身,窥见作者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如何让众多的勉强通过切入分的作文,在立意、构思、论据等方面不变的情况下,经过语言表达的修饰,迅速提升为高分作文呢?引用名言不失为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所谓“名言”,指的是著名的言论或话语。一般来说,名言都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它们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生活中的现象或道理。比如,“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别林斯基),通过比喻的方式,揭示出了“才能”的重要价值,通俗晓畅,形象生动。再如,“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蒙田),阐释了爱情、友谊和图书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人的重要意义,简洁明确,耐人寻味。

在作文中引用名言,一则可以让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二则可以让文章的思想更有深度,三则可以让文章的语言更有表现力。下面介绍三种引用名言的方法。

[借用名言支撑观点]

所谓借用名言支撑观点,就是直接引用名言作为文章的观点或论述。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可以借鉴,第一种方法是先阐述观点,然后引用名言加以阐释和印证。如2004年湖北卷优秀作文《买好一面镜,胜过百万金》的开头段落:“生活中,我们就是要‘买好一面明亮的‘镜子,用以修正自己的行为,引导正确的人生方向。诸葛亮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这面明亮的镜子,照亮了他的人生。” 这段文字,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生活中,我们就是要‘买好一面明亮的‘镜子,用以修正自己的行为,引导正确的人生方向”之后,再引述诸葛亮的名言,进一步阐释话题,暗点中心,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第二种方法正好相反,即先用名言导入,接着阐述自己的观点。如2002年全国卷优秀作文《无愧我心》结尾段落:“‘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如是说。我终于明白,一个完美的人生是多么不可求,而一颗纯洁无愧的心灵又是多么不可失。点一盏坦荡明亮的心灯,在人生道路上跋涉,那么无论我所选择的前程是多么坎坷,多么艰难,我终将无悔,因为我无愧我心。”这段文字,首先引用北岛的名言,对如何“无愧我心”作了定性评价,然后进一步点明文章中心,深化主旨,行文收束有力,引人深思。

[利用名言架构文章]

所谓“利用名言架构文章”,就是使用名言作为文章的结构框架。其基本方法是:先将自己的观点(总观点和分论点)、论述的问题和层次确定下来,形成文章的结构框架,然后选择与观点、论述的问题和层次相适应的名言,或导入,或替换,或阐释,让这些名言彼此之间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并因此构成文章的基本框架。这样的文章结构,不仅保留了作者的基本思路,而且更能显示出一般文章难以达到的结构逻辑性和语言理论性。

如2011年福建卷优秀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就采用了种写作方式。该文首先引用纪德名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来导入观点——“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接着引用袁隆平的例子,在简要论述后转入对“热爱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意味着某种牺牲”、“创造要摒弃功利”这三个分论点的论述。在阐述分论点时,分别使用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名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讲述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和桑塔格的名言——“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来导入,并以此展开分析。这三句名言,彼此独立,又相关联,共同形成了较强的思维逻辑链,呈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文章最后使用乔布斯的名言——“成败得失,悲欢沉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们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来进一步强化“只有热爱创造的价值才是恒久不变”观点,收束全文,铿锵有力,余音绕梁。

与之相得益彰的是2016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也采用了同样的结构形式。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哲理诗——“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变成更新的荒凉”来导出文章的观点——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然后文章引用傅佩荣的言论——“人生种种无论悲喜逆顺,都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则会在这平静的水面上感得半许清凉”和古语——“知足常乐”,从反面来阐述自己的分论点——“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而是严格要求”。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文章又引用梭罗的诗句——“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和狄更斯的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自然引出了“顺应时代潮流,逐梦人生”的观点。

文章最后又借用艾米莉的诗,强化观点——逐梦青春,并顺势总结全文:知足,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知足才能在燃烧的青春中绽放。

[巧用名言凝练语言]

由于积累的不足或者写作话题本身的逼仄,同学们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可能在有些时候派不上用场。那么,依托你积累的相关名言,仿照其形式或者内容,进行仿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14年湖北卷优秀作文《更上一步,追寻心中的美》一文中,在论述“美在心中”这一观点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佛家有云:‘佛在心中。我亦想说:‘美在心中。心中美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在探寻美的路途上行走的远近,决定了付出与收获间的比例系数的正负大小,决定了我们对美的洞察力的强弱,并进而可以决定人生的美丽与丑陋、杰出与平凡。”作者依托“佛在心中”,仿写出了“美在心中”的语句,的确也起到了名言的效果。这种仿写也可以变化为另一种形式,即用相关名言导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引入到文章的观点或话题中。再如,2015年湖北卷优秀作文《积聚力量,完美喷涌》一文的开头:“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艳羡它现时的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是啊,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聚光灯下那些名人的光环,可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之前默默耕耘的身影。”文段中,借用冰心关于“花”的名言,联想到“人生”,阐述了一句十分精妙的语言,自然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度。

为了写作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名言,除了平时要注意细致观察生活,培养对生活及现象的感悟力外,同时还要在写作中养成精心锤炼语言、不断积累素材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比如,看到树叶从树上落下,你可以使用诗化的语言来描绘:“落叶不是风的翅膀,而是树的眼泪。”看到同学考试失利,你也可以用哲理化的语言来劝慰他:“如果你正处人生的低谷,那么请你不要气馁,因为你每往前迈一步,都是在天天向上。”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你的文章也就真正的“气自华”了,也就不愁高分了。

猜你喜欢

名言论点观点
观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名言趣画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观点参考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