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斯福“掷出窗外”的是什么

2017-03-07高微微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辛克莱罗斯福丛林

高微微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只有很少的文学作品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厄普顿·辛克莱的《丛林》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小说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在美国芝加哥某地,坐落着一个家族的联合畜产品加工厂。工厂具有现代化大生产的优越性:生产高效率,资源充分利用,一小时可以宰杀500头牛。

来自欧洲某国的打工仔得到了一份一小时挣17.5美分的工作,简直高兴得要命。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个工厂实际上是黑暗和罪恶魔窟。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已经长了白色霉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肠;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公司把它回收,重新融化,经过去味程序,又返回顾客餐桌;公司的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把发臭的肉类去掉异味,为此发明了添加硼砂、甘油;技术员们靠调味剂和染料就可以把同一种鸡肉做成松竹鸡、仔鸡等不同品种的罐头;绵羊和羔羊肉都来自山羊身上……

在香肠车间,仓库的生肉在地板上堆成垛,站在高处用手掌抹一把顶部,就能抹出一把老鼠屎;工厂为控制成群结队的老鼠,到处摆放有毒的面包做诱饵,工人却漫不经心地将毒死的老鼠和生肉一起铲进绞肉机的进料漏斗;车间没有专用洗手池,工人就在一个水槽里搓洗油污的双手,而水槽里的水是要配置调料加到香肠里去的;人们早已习惯在肉锭上走来走去……

“我打扮得和那些工人们一模一样,我发现只要拿着一只食品桶,我就能随处走动。”辛克莱叙述他对芝加哥肉类加工场的乔装调查,“腌渍车间的工人走来,大老远就闻到他们一身的腥臭气。他们在腌肉的同时,把自己也腌透了:先是指尖发炎,脓肿,随后指甲脱落。老工人的手指,比别人短了一截。在另一个加工车间,工人们长期在只有四尺高的架子下工作,几年下来,工人弓腰缩肩,两腿罗圈,双手摇摆,状似一只只黑猩猩在树丛里乱钻。”

辛克莱用小说的形式揭露了这些令人发指的、活生生的现实,引起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极大震动。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在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掷出窗外”。媒体及时把总统“掷出窗外”这一细节披露了出去,紧接着,《丛林》引起了美国上层乃至全国人的愤怒。

《丛林》在美国迅速走红。与小说的热销相反,《丛林》刚出版时,美国肉食品销量大减,出口欧洲的肉类骤然下降50%,肉食品制造業大为恐慌。

借助《丛林》出版后舆论的压力,罗斯福求助于司法程序解决问题。1906年6月30日在参议院,具有历史性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获得通过,这项新法律于1907年1月1日生效。它规定:禁止商品贴假商标,禁止在美国国内制造和运输掺假食品和药品。

素材压缩 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了纪实小说《丛林》,该书揭露了美国肉类加工企业污秽不堪、令人作呕的肮脏环境和欺骗行径。这本书刺穿了美国资本家最厚的脑壳和最硬的心,促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获得通过,改变了美国的食品制造业。

阅古知今 把食品“掷出窗外”的,不应该只有美国总统,而应该是所有对食品安全不满的人。一个世纪前的美国食品生产行业处于“丛林状态”,今天的中国食品生产行业的一些角落同样处于“丛林状态”,希望以此唤醒公众对食品生产行业安全问题的关注。本素材适用于食品安全、社会公正等话题。

猜你喜欢

辛克莱罗斯福丛林
丛林之歌
萨科—樊塞蒂审判案的艺术再现:评厄普顿·辛克莱的《波士顿》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丛林大作战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
《屠场》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