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研究

2017-03-06王静慧李茜

农业与技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发展

王静慧 李茜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正在朝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调查实际,综合性定位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基本要求;内部扩张规模经营发展和外部扩张规模经营发展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策略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64

2016年,在李克强总理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旨在通过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而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历程。

1 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基本要求

1.1 内部扩张规模经营发展

从内部扩张方面看,主要是要在现有经营主体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发展并且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制度和政策法规等办法,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規模经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各生产要素(土地、经营管理、资金、设备、劳动力等)在适合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有效组合创造经济效益的利益最大化。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朝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土地、设备、劳动力等)的互相协调和有机组合。在经营主体发展中不能片面地追求规模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还应该把分散的小农经营用户集中起来,使其集中化。通过这样做,有效地整合了有利条件和资源,让经营主体都积极地去拓展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1]。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时,切不可盲目推进,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户的主观意愿和选择,要考察当前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1.2 外部扩张规模经营发展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不能仅局限在农业生产本身上,适当地横向延伸到农业生产的外部空间。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应该注重扩大内部范围,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从而高效地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2]。

从外部空间来看,在产业群体之间实现集中化,使农户之间相互联系,再通过龙头的带头作用,使得各经营主体形成产业规模化的体系。这样经营主体就随着这个体系也进入了市场,即使单个经营主体或利益主体的规模不是太大,但是通过参与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环节也可以间接地带动促进整个体系,进而促进并获得发展。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业外延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必须依靠相应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创新实践,努力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质量,技术的改革和合理运用程度是决定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研投入[3]。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

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过程中,应以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基本要求为前提条件。依靠对农户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节奏,土地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创造更高效的经济效益。

2.1 内部扩张规模经营发展

2.1.1 土地合作社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土地合作社的土地规模经营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以适度规模经营进行研究,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土地合作社使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合作社的经营权和农户股权的流转促进了农户的全员决策和民主制度的管理,农户能自主地根据意愿来合理安排,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4]。这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2.1.2 家庭农场经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家庭农场经营基础上的土地规模经营方面,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普遍较大,农业的单产量高,发达国家补贴农业的力度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速度[5]。家庭农场的劳动和资本呈双重密集型,更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6]。我国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在形式上可选择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7]。家庭农场这一类的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主要面临国家相关扶持的款项没有落实、乱收费现象还较为普遍、耕种补贴款等有错配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农业保险还没有建立完善等主要问题,而且认为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会实施家庭农场经营基础上的土地规模经营[8]。

2.1.3 种粮大户以及以村服务组织依托的村或站办农场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土地规模经营方面,种粮大户和村或站办农场有待于提高其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尤其是培养大量的新型主体,提升集中化的水平,扶持大量的经济组织的发展;构建合理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高效地服务[9]。这些都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1.4 组织农户的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家庭承包是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规模种植,合理规划,责任到个人,提高个人使命感,即 “区域种植,统种分管” [10]。

2.2 外部扩张规模经营发展

外部扩张规模发展的基础是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各种服务组织为支柱,通过经营主体的合作与融合,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经营体系[11]。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策略

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是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化规模经营发展策略的依据。

3.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主体是农民,要逐步建立准入机制,提高农业经营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准入机制,建立农业实践教育基地,以农业园区为依托,进行半年左右时间的实践和学习,培训农业主体从业人员各种专业的知识和素养,从而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水平[12]。实现这过程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掌握和使用现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3.2 加快土地流转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是以土地自由流转为前提。坚持农户的承包权不变,加大农户对土地的自主使用权、转让权及收益权的维护力度。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和颁证工作,完善制度,进而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提高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13]。

3.3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加大对我国惠农政策的改革力度。農村土地流转困难、规模经营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对生存及生活存有后顾之忧,所以应该继续推进乡村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确保农民在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上享有充分的权益,确保应保尽保,同时要努力提升社保服务质量,提高审批环节的效率,通过社会托底政策的实施,切实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度,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依附中解脱出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社会环境[14]。

3.4 构建高效的助农服务体系

政府的鼓励和引导支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离开政府的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就好比火车失去了车头,会盲目行进甚至停滞不前。在建立一个品牌方面,政府应做好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进而提高农业品牌的名气[15]。在农业物流方面,要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系统经营,政府在物流产业化中的作用不可忽略[16]。农产品的物流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国家的作用是物流发展的中流砥柱[17]。

参考文献

[1]伍崇利.论农业适度规模发展之模式选择[J].特区经济,2011(3):184-186.

[2]张云霞.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内部动力研究[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3]孟展,徐翠兰.江苏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探析[J].国土资源,2013(8):46-48.

[4]黄延廷.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2012(1).

[5]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2-8.

[6]徐丽红.家庭农场激发农业生产潜能[N].中国财经报,2013-03.

[7]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网[J].浙江渐江农林大学,2012.

[8]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济纵横,2015(2):31.

[9]张红宇,张海阳,李娜.关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若干思考[N].农民日报,2013-6-25.

[10]张晓山.关于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的几个问题[J].小康,2013(2):85-86.

[11]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2013(2):78-87.

[12]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农业经济,2013(7).

[13]刘文勇.关于中国农地流转的一个制度分析——范式、实证与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14]张彦荣、韩敏、李英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J].江苏农村经济,2012(11):22.

[15]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5).

[16]张扬,郑曙峰,朱加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及其对科技的需求[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5).

[17]谷满意.农村土地流转:政府权力与农民权利关系的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8).

作者简介:王静慧(1992-),女,硕士研究生,山西介休人,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李茜(1963-),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人,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