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下物流劳工群体的劳动与控制
——基于W市宝佳快递点部一线快递员的个案研究

2017-03-06敏,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劳工群体劳动

杨 敏,江 滢

(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武汉 430072)

新经济下物流劳工群体的劳动与控制
——基于W市宝佳快递点部一线快递员的个案研究

杨 敏,江 滢

(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武汉 430072)

伴随新经济的发展,线上交易日益频繁,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快递员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W市宝佳快递点部一线快递员的质性研究,从劳动过程的视角考察快递员的日常工作体验,并分析资方对劳动过程所采取的管理控制,能够看出,新经济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但尚未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快递员这样的底层劳工群体仍然受到资本的高度强制,用其高强度劳动支撑着经济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快递员;物流劳工群体;劳动过程;社会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通过对一线快递员的日常工作体验和劳动过程的经验研究,揭示基于快捷支付体系的新经济结构如何调动和控制庞大的底层物流劳工群体,探讨与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尽管经济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变革日新月异,这些变革也带来了职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但社会结构依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底层劳工群体的工作时间、条件和权利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反而正是他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新经济的诞生与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兴的行业和职业,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重要内容”[1]。新经济在近年来蓬勃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体现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多方面。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手段,美团、饿了么等外卖软件,滴滴、Uber、共享单车等出行平台,改变甚至颠覆了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休闲进入一个便捷时代。

快捷生活方式是以商品的快速流动和送货上门服务为前提的,这就促使仓储物流行业在短短的十余年间飞速扩张和发展,而对快递员的调配与控制得以使客户获得快捷消费的服务和体验。2011年12月发布的《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显示,截至2010年快递从业人员达60万以上;而截至2016年初,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已达到203.3万,其中一线人员163.6万(包括站点快递员,站点仓库操作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数据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2016年5月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网址:http://www.199it.com/archives/530975.html。毫无疑问,如此庞大的物流劳工群体是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那么,快递员们在这场经济腾飞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如何感受和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压力?本文从劳动过程视角对快递员群体的工作生活状态进行展现,并且试图以物流劳工群体在当前社会结构之中的地位与处境,来探讨新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是否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理论视角与方法

1.劳动过程研究

根据波兰尼“大转变”和布洛维“第二次大转变”的观点,沈原提出中国现今正处于两次“大转变”的交汇点之上[2]。底层工人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改革的亲历者和承担者,他们的工作和生存状态以及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地位值得社会学者们进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潘毅[3]从阶级的视角出发,指出打工妹群体被国家和资本赋予农民工的模糊身份,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控制。城市利用户籍制度使得政府无须为农民工提供工作福利和基础设施服务,同时也深化了资本对农民工的剥削。农民工尴尬的社会身份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制度性支持或结构性支持,只能采取一般的劳动反抗和日常生活的抗争。正是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使得资本有可能利用工人宿舍塑造出一种宿舍生产体制,通过宿舍来实现对工人劳动和生活的直接控制,塑造工人的生活方式,实现工人劳动的最大化[4]。这些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在城市身处社会底层的境况,面对极为不利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结构支持的缺失。

针对不同行业的底层劳工,学者们也分别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关于家政工的一项研究中,苏熠慧[5]用实证资料详细描述了雇主采用时间规训、区隔管理和情感管理来对家政工的劳动过程进行控制,而家政工则采用用脚投票、讨价还价和搭建前后台来进行抵抗。在体现家政工的日常体验的同时,也勾画了雇主和家政工双方对劳动过程控制权的争夺。沈原在对建筑工人的研究中提出了“关系霸权”的概念,旨在揭示建筑工人本身具有的社会关系在带入劳动过程之后,成为工作现场控制工人的权力结构的一部分[6]。建筑工人独特的生产组织形式使得工人本身的社会关系成为控制工人劳动不满的一种约束武器。何明洁[7]在和记酒楼对大姐、小妹两种女性劳动者的研究,体现了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建构以及由此而来的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责任,形塑了企业对大姐和小妹劳动过程的不同控制方式。潘毅等[8]则以布洛维的工厂政体理论透视了富士康的堪称“准军事化的工厂专制主义政体”,超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原子化状态孤独的工人,体现了资本对工人的非人道的压迫和全方位的严密控制。

沈原曾提出转型期中国工人阶级研究的两个要求:一是从抽象工人到具体工人,二是返回到生产的中心性[2]。上述研究通过对工人的具体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注,描述了底层工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体验,和在劳动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本的严密控制。在转型期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中国,底层劳动者在面对恶劣的劳动环境时难以得到结构性、制度性力量的支持,而正是在社会结构和制度上的弱势地位导致了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面对资本的压迫和控制时处于被动和无力的状态。

以线上快捷支付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出新的经济形式,也塑造着新的劳动群体。那么,随着新经济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些新经济下劳工群体的日常体验和劳动过程与以往底层劳工群体是否有不同之处?快递员群体既非大型制造工厂的工人被集中管理,也非传统建筑业或服务业工人被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劳动或服务场所进行工作,他们的工作是“一直在路上”奔波,那么他们是否会有不同的工作体验,资方是否对其有不同的管理控制方式?这是本文经验调查所要呈现的问题。

2.关于快递员的研究

当前,关于快递员群体的深入研究并不多,但也多少关注到了快递员群体的形成及其工作生活状况。有研究分析了庞大的快递员群体的形成原因[9]。有学者指出城市的快递员群体中有近八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快递行业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个跳板,也成为农民工、传统过剩产业人员转型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在快递员的工作生活方面,工作时间长,快递员少有时间可以参与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其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家庭生活[10]。对于五个城市多家快递公司快递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快递员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范围,总体看来,年轻、未婚、从业时间短、收入低的快递员工作满意度偏低;此外,中国各快递企业普遍存在基层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11]。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大致窥得快递员群体的工作生活状况: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满意度不高、一线快递员流失率高。但这些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虽能体现一些快递员群体的特征,但却偏向于描述性研究,停留在快递员这个群体之上,缺乏快递员的个人体验,且未探讨快递员工作生活状况背后可能彰显的社会结构因素,缺乏从劳工视角对该群体的深入分析和刻画。

3.本文的视角与方法

快递员群体是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壮大的一个劳工群体,对快递员群体的研究可以触摸到新经济的脉搏,也可接续国内劳工群体的研究。笔者依旧延续劳动过程理论的传统,从快递员们的劳动过程中去观察其工作生活状态,探讨其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揭示资方如何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及该种管理与控制过程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笔者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快递员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处中部、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地位排在全国中等程度的省会城市W市S快递公司的宝佳点部作为研究地点,对宝佳点部的快递员进行了个案访谈和非参与观察。

三、快递员的日常工作体验

本文的快递员主要指物流企业中使用快递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从事快件揽收、转运、投送等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该定义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2016年5月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网址:http://www.199it.com/archives/530975.html.本节通过对快递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勾勒出快递员的工作过程和下班后的生活状态。工作时间超长、身体和精神的疲惫以及工作生活的不平衡成为快递员日常工作体验的主要特征。

宝佳点部是S快递公司最小的管理层级,其上还有分部、区部、总部。该点部的快递业务服务范围涵盖了大学、商圈和社区。宝佳点部工作人员共60余人,其中除了7名仓库管理员和1名主管之外,皆为一线快递员,大部分快递员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自于农村。从性别来看,整个点部只有一名女快递员和一名女仓管,其余皆为男性。笔者在宝佳点部对快递员日常工作进行非参与观察,并对十余位快递员进行了访谈,以下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了简单的描绘。

1. 超时工作与工作嵌入生活

公司规定的正常上班时间为早上7∶30,完成当天的业务量即可下班。但是,因为一天有五批快递要送,加上收快递回来打包入库,即使不算早晚班和夜班,快递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至少有9个小时,并且一整天都是忙碌着送、收快递,很难吃上午饭、晚饭。有快递员表示大部分快递员都有胃病,刚入职两三个月的新员工都会饿出胃病。不仅工作时间长,快递员休假也很少。休假需要找同事顶班,轮流休,所以每人每月至多可休3天。长时间的连续辛苦工作让快递员们非常疲惫,好似已成为一架架工作机器。工作时间长的另一个后果是生活被工作填满。因为工作性质的要求,快递员会存有大量客户的联系方式和微信,经常在下班和休假时间接到客户的电话或微信。而公司内部的学习软件和要求员工安装并推荐使用的各种公司业务软件不仅占据了大量手机空间,也融入快递员的生活之中。对于快递员来说,工作深深地嵌入到生活之中。

一日三餐没办法按时(吃),很多人都有胃病。(0718B)

S公司就是这样啊,一天忙到晚,就像螺丝钉一样。时间久了就习惯了。(0717B)

做快递就是累啊,特别辛苦,下班回去只想休息。(0717C)

公司要求下这个应用、下那个应用的,我手机内存都不够用了。而且,我微信里面全都是客户,加了各种客户的群,有时候客户晚上还会给我发微信或者打电话。(0722C)

2. 精神压力大

除却身体上的疲惫,作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快递员们还要面对精神上的压力。公司要求对客户的态度一定要好,而被客户投诉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轻则接受点部、分部的批评教育,快递员们谑称“请去喝茶”,重则直接开除。在如此要求之下,快递员们日常同客户打交道都非常小心,时刻注意态度,而一旦遇上客户生气,不管是否因为快递员的失误,都要忍受责骂。时间久了,大量情绪积压心中无法倾吐,造成精神压力。

快递这个啊死气沉沉的,没有朝气。你每天都是这样,早就麻木了。(0718N)

那客户要是发脾气了,你就只能听着,你不可能去跟客户吵对吧?一吵客户一投诉,就请你去喝茶了,要不就开除了。这样久而久之的,心里面就不舒服了,你也没处说去,只能自己压着。(0718B)

3. 与家人朋友交流少

与家人朋友的日常交流,常常因工作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每天早出晚归,超长的工作时间,快递员们晚上下班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能跟家人朋友有比较好的交流。每个月最多能休息3天,且一旦休假就只想待在家里好好休息,很少出去跟朋友玩。

晚上回去都很晚了,一天跟客户说了那么多话,晚上回去就只想安安静静地休息,不想说话了。我老婆也是,她也是忙了一天很累的。打工嘛,就是这样子,哪能舒舒服服地。(0718B)

我晚上回去,我老婆儿子基本都睡了。我偶尔,偶尔啊,中午能有个空回去一趟,看看儿子吃个饭,要不然我中午都吃不上饭的。

问:工作时间这么长,家人能理解吗?

答:我老婆也知道。我们当初进公司的时候,就跟我们说清楚了,要我们跟家里人商量好,家里人同意了再来上班。(0718Y)

单身的没办法,关键是你没有时间去谈(恋爱)啊,你没时间陪她,微信都没时间发。你没看咱们点部,单身进来的最后都还是单身出去嘛。(0718N)

平时那么忙,好不容易休个假就想休息了,在家收拾收拾,哪里还要出去玩。我休假了朋友们没有休假啊,碰不上。只能是过年回家了几个老朋友一起聚一下,平时没时间。(0722T)

本节从几个方面简单描述了快递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工作时间超长、累、工作嵌入生活、精神压力大、与家人朋友交流少。但是,简简单单几个方面却足以刻画出快递员的日常工作状态:单调、重复、劳累、麻木。这正是资本扩张的过程中底层劳工面临的普遍状态。

四、严密的管理控制

1.管理制度和价值内化

S公司成立于1993年,至今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快递员在入职前要参加3-7天的培训,在此期间,除了基本工作内容的培训之外,就是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公司价值理念的学习。每个员工有20分的行政分,迟到早退都要扣分,一旦扣完就要离职。公司为每位新员工配发员工手册,详细罗列了员工纪律和惩罚措施。这些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日常工作内容。点部每天有五批货送达,凌晨、上午各一批货,下午三批货,这意味着每位快递员上午要送两批货,下午要送三批货。大部分的工作指标其实就是围绕着每天的五批货展开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快递员能够高效保质地完成每日派件和收件工作。快递员的整个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事先已被严格规划,他们只需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且要在期限内完成。通过这样的生产制度,企业实现了对快递员日常劳动过程的控制。

公司要求我们“收一送二”,就是一批货到达后,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派送完毕,收快递要在一个小时之内收完。比如说我们上午有两批货,公司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送完。就算实在有情况送不完的,也必须是跟每个客户都联系到了,可能客户有事情要求下午送,那我们就做个滞留(按滞留件处理),下午再给他送过去。就是说,到中午12点,上午两批货必须在仓管那边审核都是已送达或者滞留。它不管你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它没有人性化的,可以商量,它说是怎么干你就得怎么干。(0718Y)

干得久了就麻木了,反正每天都做一样的事儿。(0718N)

二是工作态度和价值观。S公司特别强调公司的价值观,基本准则是诚信,也要求员工要尊重、团结、认真、奉献。其一是对待客户的态度一定要好,满足客户的需求,千万不能跟客户有冲突;其二是工作要认真,肯投入。

公司要求啊,只要客户要求送货上门,那不管楼有多高,有没有电梯,都必须得背着货爬上去。而且你不上去的话,客户很有可能会投诉你。这边有好些老的小区啊没有电梯,爬个几趟楼累得要死。最关键是,电动车停在下面有时候货都被人偷走了。

搞服务业嘛,客户就是上帝,被客户投诉,那肯定要扣工资呀,还要去分部“喝茶”。(0720W)

首先你的价值观得对,价值观不行那肯定就直接开除了。

Y为工业生产总值,K为投入资本,A(t)为技术水平,L为劳动资本投入,α和β分为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为便于回归分析,对上式两端取对数可得到线性生产函数:

问:那怎么去判断价值观对不对?

答:这个看就能看出来。他不好好干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肯定不行。(0723W)

对员工价值观的塑造和内化,是S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宝佳点部每天上班时都要开早会,所有员工整齐站四排,报数。主管讲话后集体喊口号:“强素质、树形象、正操作”“好!很好!非常好!树我形象,服务至上!”每周二要开晚会,主题是总结这一周的失误收派件,所有人立正站齐,有失误的快递员上前说明失误情况,所有快递员引以为戒。利用正向引导和负向惩罚双重手段,企业试图将其发展所需的价值观传达给员工,通过价值观内化来实现员工对企业、对工作的认同,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价值。而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内化,可以具体体现在快递员的工服上,穿上工服,他们就是必须要对客户态度热情诚恳的快递员,时刻注意维护自己和公司的形象,只有脱下来才能一身松快,获得片刻私人空间的喘息。

每天都要开会,洗脑啊。时不时地还会有培训。(0721N)

有一次我送快递不小心蹭到了个老头,我没办法,给他送到附近诊所了,他不愿意非得送医院。他也有责任的你知道吧,非得送医院,我就火了,直接跟他说,“我要不是穿着这身衣服(S公司的工服)我连诊所都不送你来你信不信?到底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啊?”然后我就直接走了。真的,我要穿常服,我肯定不理他的。我穿着工服,闹出去不好看,人家对公司印象不好的。(0726Y)

2.数字化的技术监控

S公司有一套数据管理体系,快递员经手的每一件快递都与他们绑定在一起,在后台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位快递员的收派件量和派送情况。通过这样一套数字化的管理技术,管理者无须在工作现场进行过多监控,只需通过后台数据即可观察每一位快递员的工作情况。这也是S公司组织架构中管理人员较少,而很重视一线快递员的原因。这样的管理技术,不仅节省了管理成本,而且实现了对快递员的更为精准的量化管理。而作为对这样一种冷冰冰的数据管理的补充,点部主管会强调“我们都是一家人”,分部经理则做到对整个分部的所有快递员都有印象,见面脸熟,且分部经理的办公室是在整个分部流转的,每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点部办公。分部经理与快递员的直接接触,其实间接削弱了点部主管的权威,这种跨级管理的方式有利于将快递员的不满情绪转移,且让他们感受到公司给予的尊重和重视,这样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数字化监控可能带来的抗争情绪。

我们点部就一个主管,上面分部还有主管和经理。但是上面通过电脑就可以知道我们今天送了多少件、收了多少件,这都是可以看到的。(0725N)

经理(分部经理)过一段时间就过来办公,我们经理很厉害,我们整个分部100多号人他都认得。他过来办公的话,有时候有问题就可以直接去他办公室说,一对一地谈。经理对我们很好。我们主管在经理面前也没话说的。(0725C)

3.福利而非权利工会

S公司设立了工会,工会由公司总部设立,在区部、分部设工会办公室,有专门的工会工作人员,在点部则选取德高望重或有资历的员工担任工会代表,成为点部与工会连接的桥梁。工会本身由公司设立,体现了工会依附于资方的实质。工会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放一些员工福利,例如夏送清凉等关怀项目、慰问金以及工会热线。可以看出工会主要发挥安抚员工的功能,并不能代表员工权利。

我(工会代表)不是工会的,我就是个快递员,只是工会平时有什么福利之类的要发放就来联系我,我找人把福利运到点部来。工会就是为员工们说话嘛,天热了给大家送个西瓜、煮绿豆汤,家里有事儿了也可以申请慰问金。其他点部有些人就申请到了慰问金。

问:那他们(快递员们)平时遇到什么问题会来向您反馈吗?

答:他们一般不怎么来找我说。(0723W)

工会啊,工会没什么用。就是给咱们送点西瓜、盐汽水什么的。工会是公司设的,他拿公司的工资,他怎么可能给你说话咧。(0723B)

从马克思到布洛维,西方劳动过程理论的演变阐释了面对不同的经济市场条件和工人抗争情况,资本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12],然而无论控制手段如何变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劳动力或被迫或甘愿地从事劳动,以最少的劳动力成本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S公司乃至整个快递行业的运行建立在运用新技术手段对工人实施严密控制上,制度化的规则规定了快递员日常的重复工作,数字化的后台实现了对快递员业务的随时监控,价值观的宣扬和内化则给予了快递员精神上的压力和约束。如此,在整个工作场所中形成了布洛维所言的工厂政体,一旦入职,快递员就身处重重控制之中,而工会的缺失使得快递员身处孤立无援的地位,要么逆来顺受,要么跳出快递行业。从日常体验到劳动过程中资方的管理控制,无一不揭示出快递员作为底层劳工所处的劳动环境。新经济似乎并未带来劳工工作状况的改善,物流和快递行业的劳工与制造业工厂、建筑业和服务业劳工的被管理方式并无实质差别。

五、新经济、物流劳工与社会结构

快递员作为新经济下发展壮大的物流劳工群体,其工作和生活状况可以成为一面透视当今经济发展、劳资关系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镜子。从对物流劳工群体的上述调查分析可知,尽管新经济带来了大众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大众的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质量,但支撑该种经济发展的劳动过程和劳资关系与传统经济下的没有本质区别,底层物流劳工群体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超时和高强度的劳作支撑起城市快捷便利的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依然呈现出断裂社会[13]和社会结构定型化[14]的特征。

高新技术、新能源以及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商务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本文关注的快递行业及与其相关联的电子商务交易和消费模式近些年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交易强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和经济增长。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7年7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址: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807351923262153.pdf.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到5亿人。*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商务中心2017年5月17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网址:http://www.100ec.cn/zt/wllsbg/.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B2B交易额16.7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5.3万亿元,生活服务O2O交易额9 700亿元。*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商务中心2017年5月24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网址:http://www.100ec.cn/zt/16jcbg/.具体来看,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53 288亿元,同比增长39.1%,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商务中心2017年5月17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网址:http://www.100ec.cn/zt/wllsbg/.除了经济增长,电子商务在带动就业方面也绩效可观。2016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已超过2 240万人。目前,快递企业中电商件比例已达七成左右,中等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营收为4 00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4.6%。2016年全年电商物流业务量增速超过50%,电商物流强有力地支撑了消费领域物流需求的增长,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已经成为消费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组成部分。*数据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京东2017年2月15日联合发布的《2016年电商物流运行分析和2017年展望》,网址: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201702/15/319121.shtml.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经济模式的不断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人称中国新经济已开启新的消费时代。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人们就可方便地接收新闻、分享动态、网上购物、出行叫车、理财投资等等,这些细微的变化折射出移动互联网、O2O、互联网金融等代表新经济的词汇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深入并且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来自新华网2015年2月16日所发的财经新闻“新经济将实实在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2/16/c_127502327.htm.大众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让人惊叹,在感受新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生活变革的同时,我们也关注这种变革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是否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快递员作为近些年新出现的职业,从他们的构成、收入水平和身份认同可以管窥中国社会结构是否发生了大的变化。据调查,快递员年龄集中于20-30岁之间,八成为农村人口,学历以中专、高中、技校学历较为普遍,5成以上站点工作人员月工资水平为2 000-6 000元之间,少数人可拿8 000元以上。*数据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2016年5月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网址:http://www.199it.com/archives/530975.html.在笔者的调查中,几乎每个访谈对象都是因听说快递员的高工资而进入快递行业。但所谓的高工资是以超长的工作时间为基础的,而且能拿到高工资的也只是少数人。

说起来工资高,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很长啊,经常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最少也有9、10个小时。这样一算工资根本就不高,(跟其他工作相比)都是一样的。(0718B)

几千块钱对于我们来说,公司不包吃住,我们天天在外面消费也蛮大的,也存不到钱……我天天要吃饭、要租房子、要喝水,存不住的。(0819A)

一个月的工资就只够自己花,谈朋友啊养家啊什么的都根本不行……当然想留在W市了,但是这边房价太贵了……要努力工作……以后要留在W市,但是房子买不了。(0722T)

尽管看起来工资较高,但是以超时工作为代价的,且城市的高房租、高房价和高消费让他们在城市很难有立足之地。几乎每一位访谈对象都表示,快递行业并非他们长久的职业选择,快递行业太辛苦且工作重复枯燥,目前从事快递行业一方面是趁年轻多挣点钱,另一方面则是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一旦有了合适的工作机会,就会选择离开快递行业。

(我们就是)底层劳动人民啊,很明显的,劳动啊做事啊服务行业啊,做的是很辛苦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会一直干快递,总有一天快递会干不动的。(0819T)

对于大部分访谈对象来说,从事快递行业很难帮助他们在W市买房付首付,而W市的高消费也让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因此选择回到家乡定居。

很累,但是努力干就能多挣点钱。我就趁现在,先在W市干着,挣点钱,这边房子太贵了,买不起。等我攒了钱,就去我老婆的老家(云南丽江),在那边买个房子,那边房价多便宜(相比W市),风景还好。(0718Y)

我以后肯定不待W市,这边房价贵,消费也高,我还是回我老家去。(0819N)

我肯定属于底层啊,其实那些一般的大学生他们也是底层,一个月就几千块钱工资,跟我们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干得更辛苦一点。都一样是打工的。像我堂哥他们觉得打工挺好,但将来还不是得回家去。我将来也是打算回家去,W市不好……我做快递,就是想着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积累点社会经验,我以后也好做其他的事情。(0819S)

由此可见,虽然快递行业的快速扩张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但城乡分化的制度安排与城市较高的房价与消费水平仍然将其排斥在城市之外,快递员自身的身份认同也体现出他们对这种现状的接受。在投身于快递大军的这些农村年轻人看来,城乡和阶层之间的分化隔离仍然难以跨越,向上流动难以实现。

正如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时往往看不到富士康等代工厂劳工的受剥夺状况,享受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时看不到建筑工人的职业病,手机网上支付和移动互联网经济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但我们也很少关注物流从业人员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在商品流通和递送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意在揭示新技术和新经济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革,但变革是有成本和代价的,主要被分配到了底层阶层身上。在现有社会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的巨变很难推动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平。

六、总结与讨论

新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量,而物流劳工群体为新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劳动力支持。从劳动过程理论的视角出发,本文在对快递员日常体验进行描述的基础之上,勾画了资方对快递员劳动过程的管理控制:资方通过规则的管理控制和价值观内化实现对工作内容的控制,数字化的监控实现了对快递员业务量和工作过程的监控,福利而非权利型工会则在为物流快递员提供些许福利安抚的同时,也使其缺失表达利益的渠道。而快递员们在以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支撑起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仍难以跨越城乡和阶层的分化隔离,城市定居难以实现,回到家乡仍是许多快递员的归宿。上文表明,在新经济带来社会生活变革、大众享受新技术手段和经济模式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太大的变化,总有一些底层群体承受着辛劳的工作,支撑着资本的高速运转,社会结构的断裂和阶层固化依然存在。

本文仅对快递员群体的当下状态进行了一个截面研究,未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推广,中国的劳工规模和劳动过程会发生何种变化,经济转型的深化如何推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未来的研究课题。就当前物流劳工群体的现状而言,关注新经济下的新劳工如何感受和体验社会经济的变迁,既可以推动有关劳工研究与社会转型的理论探索,也可以为改善底层劳工群体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条件提供政策依据。

[1] 向晓梅.适应新常态发展新经济[N].经济日报, 2016-05-05.

[2]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2).

[3] 潘毅.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J].开放时代,2005,(2).

[4] 任焰,潘毅.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J].开放时代,2006,(3).

[5] 苏熠慧.控制与抵抗:雇主与家政工在家务劳动过程中的博弈[J].社会,2011,(6).

[6] 沈原.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和记”生产政体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2).

[8] 潘毅,卢晖临,郭于华,沈原.富士康背后的连环跳[M].香港:商务印书馆,2011.

[9] 赵莉.“风雨极速人”——北京市快递员生存现状及角色认同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6).

[10] 周占杰,等.快递员的工作激情与工作—家庭平衡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4).

[11] 何玲.城市快递员离职现象探究——基于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4).

[12] 游正林.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4).

[13]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4] 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09,(5).

[责任编辑:杨大威]

C913

A

1007-4937(2017)05-0102-07

2017-07-17

杨敏(1977—),女,湖南湘阴人,副教授,从事城市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江滢(1994—),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劳工群体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目击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