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7-03-04段喜宏冯文金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

化工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油气藏运移鄂尔多斯

段喜宏 冯文金(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段喜宏 冯文金(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

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油气勘探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具备分布广和储量大的特点,在开发和勘探油气当中始终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其本身所具备得低渗透油气藏油层物性比较差、较强的非物质性、复杂的油藏成藏因素和多种因素联合控制油藏分布等,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当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研究现状;展望

低渗透油气藏具有储量大和分布广的特点,在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中始终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开发和勘探油气资源的基地,具备较强的非均质性、较差的油层物性以及极为复杂的油藏成藏因素。关于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的研究和勘探在控制成藏理论(沉积学和运移动力学)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巨大,然而经过大量实践发现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研究方法很难将油气富集的规律准确的揭示出来,实际探勘工作很难得到有效的指导;加强对客观记录油藏的重视,将油气藏形成与演化的具体历史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研究,并且对油气富集规律的客观性总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研究今后油气成藏的重要发展趋势。

1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理论的研究现状

1.1 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

该理论立足于储层沉积地质特征,普遍认为沉积体系、储层砂体与沉积相的非均匀性共同控制着低渗透油气层的含油性,经勘探得知油气层的分布直接关系到沉积相所控制的沉积砂体的展布,最主要的油气储层当属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同时也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最主要场所。

1.2 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

该理论立足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的历史过程,主要对油气运移的方式、时间、通道、驱动力、期次以及进行物理化学的条件等展开详细的讨论,其中油气运移的阶段主要有两个,即一次和二次运移。现阶段,研究成藏过程较多的当属二次运移,且一次运移始终都是研究的难点与弱点。

2 研究趋势与展望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进行开发与勘探的主要基地,油气勘探所取得的成就十分瞩目,关于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基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的难点与普遍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关于低渗透油气藏的各方面均有所不同的认识,如形成的时间、期次、成藏的过程、控制因素等。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不免存在“瞎子摸象”的情况,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方式均不同,对于某个单因素的作用过分强调,致使所得到的结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相比较于油田实际勘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过多年的研究普遍认为应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储层成因与油气注入关系的前提条件下,研究低渗透性油气成藏的机理,以此来对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成因进行进一步查明,侧重于低渗透储层与成藏的特殊性和常规油气成藏一般性异同点的研究,为此站在储层岩石成岩矿物原始记录和客观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来准确揭示油气藏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与演化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现阶段仍然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第一,盆地低渗透油气储层主要是碎屑岩,其具备非常好的原始孔和渗条件,原始孔隙度往往在30%以上,而当下的孔隙度仅为10~15%,需要对其转变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和时间进行详细的探究。第二,低渗透储层孔和渗条件并不良好,那么是如何将水从原始孔隙中排出来的,油气进去的方式什么等。同时,低渗透储层的砂岩主要是透镜体砂岩,一般情况砂体周围包围着致密层,那么内外流体进出和交换方式的方式又是什么?第三,油气储层的致密时间、充注以及定位成藏时间的序列将直接影响到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的阶段性以及充注油气的时序问题等。

总而言之,需要深入的研究低渗透储层油气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式以及相态,现阶段尽管基于理论的角度上,解释与推论均存在很大的不同,然而作为油气集中储存的重要场所,相关的地质记录与证据应该具备,但是当下这类证据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现阶段,尚不能充分的研究延长组成岩矿物及其与储层孔隙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一般性分析砂体沉积相的划分和成岩的作用类型、阶段、序列等,而忽视了对于成岩流体物质来源、形成条件、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通过研究成岩作用来对储层的分布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勘探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的工作十分艰巨。

3 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成藏问题,有助于科学的部署目前和今后的油气勘探战略,对于同类型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当下油气富集规律的揭示与勘探工作的指导已经不能依赖于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对油气藏地质记录的重点分析、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的动态化研究,通过对油气富集规律的系统总结,可以将重要的资料提供给油气的勘探部署。综上所述,本文从沉积学和运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成藏控制理论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需要重点进行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1]张明禄,樊友宏,何光怀,张宗林,田建峰.长庆气区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新进展及攻关方向[J].天然气工业,2013,33(08).

[2]李志学,陈健,张侃.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关键评价指标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16,(05).

[3]田方,崔永平,季红鹏,鲁东明.密度测井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07,(04).

猜你喜欢

油气藏运移鄂尔多斯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地理盲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业特定工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油气藏开发的精细地质研究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