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

2017-03-03王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防治

王辉

【摘要】目的 对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探究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防治方法。结论 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二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才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征;防治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4..02

肝硬化的形成原因诸多,其中以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最为常见[1]。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如果想彻底根治肝硬化,唯一的措施使肝脏移植[2]。本文对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1.28±4.67)岁,酒精性肝硬化组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2.74±5.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把所有患者基本资料搜集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等进行详细记录。

1.2.2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表现进行记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表现例如面容、蜘蛛痣、肝掌、食欲情况、肝疼痛情况、水肿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

1.2.3 对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查

对两组患者检查的生化指标主要有6个,其中包括У-谷氨酰转移酶剂(GGT)、总胆红素(S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球比(A/G),把检查结果进行保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顯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通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发生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分析

通过对检查结果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2.18±11.23)U/L,ALP(117.18±23.72)U/L,AST/ALT(1.13±0.16)U/L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GGT(140.14±47.21)U/L,ALP(214.37±43.58)U/L,AST/ALT(2.01±0.97)U/L要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组织因诸多原因其正常结构被破坏,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以及假小叶等,具有这一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称之为肝硬化[3]。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不良习惯例如酗酒等诸多,使得肝硬化呈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中男性更多,说明控制饮酒量,才能降低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说明酒精影响了芳香化酶活性,使患者雄性激素、雌性激素无法保证平衡。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酒精容易损害肝细胞线粒体,使小肠、肝脏ALP、GGT分泌变多。

综上所述,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法,对病毒DNA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消灭病毒,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而酒精性肝硬化进行治疗重点要让患者戒酒,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玉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06-107.

[2] 林铭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外医疗,2016,35(23):103-105.

[3] 王晓丽.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8):19-2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防治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