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之写人技巧

2017-03-03韩宝江谢宝琴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踩扁文段菊花

韩宝江  谢宝琴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请赏析文段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阅读散文的最终目的是透过语言文字去读懂作者本人,对于写人叙事类的散文更是如此。我们应在了解事件始末、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读出文中的“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文段通过“我”和母亲的对话以及对母亲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突出了母爱的细腻、无私和伟大。人物之间的对话意在表明“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无尽的爱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技法指津】

一般而言,写人技巧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性格

例题文段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句中,“憔悴”一词表现了母亲照料残疾儿子的操劳,也暗示了作者自身病情的严重。“央求”一词体现了母亲强烈希望儿子能出去散散心、尽早走出病痛阴影的良苦用心,渴盼儿子拥有如菊花般的顽强精神,续写生命的华彩乐章。这一句话、两个关键词的人物肖像描写,突出刻画了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的形象,母爱的坚定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此外,文段还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全方位、正面体现了母亲的性格。

二、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写人记事的散文中,运用恰当的修辞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常见的方法,如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留学生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三、巧设悬念展现人物的特点

例题文段的结尾部分,因为“我”接受了母亲的建议,母亲喜出望外,在双腿残疾的儿子面前,不禁回想起了儿子小时候一脚踩扁一个杨树花的情景,而后“她忽然不说了”“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简短的句子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为什么难得高兴的母亲“忽然不说了”?母亲“悄悄地出去”干了什么?前后急转直下的心境透露出母亲情感的汹涌,从追忆幸福往事的巅峰骤然跌入为子心酸、为己悲悯的谷底,正是这悬念的“留白”之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同时与文本、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碰撞交流,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作品中,去联想、想象、感悟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特殊场景渲染人物情感

例题文段也有特殊的环境,在“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的季节里,“我”与母亲两个人的心便如同那飘落的树叶无处安放,预示了这段对话的最终结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著,一脚踩扁一个……”母亲多年压抑苦闷中难得的片刻之“喜”竟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重陷长久的无法名状的辛酸与悲凉之中。作者回忆往事,遗憾、后悔、悲伤……

猜你喜欢

踩扁文段菊花
神奇的乒乓球实验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小小乒乓球藏着大学问
踩瓦片的猫
踩瓦片的猫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