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03朱艳萍

求知导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资源整合

朱艳萍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成为线上宣传、获取信息、交友、聊天的不可缺少的平台。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从网络新媒体的角度,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可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监管;资源整合

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运用新形势下的新媒体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新崛起的微信、易班等公众号平台,特别受大学生们的喜爱,高校也会顺势通过这些平台来推广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壮大,信息传播既快又广,线上宣传效果得到质的提升。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高校各学院、各社团乃至辅导员、学生个人都会开通订阅号,没有官方认证、统一管理,学生每天收到的信息多而乱,反而造成学生难以获取最有效的信息。

近几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紧跟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积极建立新媒体平台,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等方面进行几项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权威信息平台,做强校园主流网络媒体阵地

1.研发校园信息平台,占领校园信息传播制高点

大学生对互联网极其依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抓住了这一要点,建立和优化了系列信息平台。学校近几年通过结合学生特点建立新媒体平台,开发“微风校园” “微风桂电” “小螺号” “桂电学生会”“桂电自律委”以及“桂电智慧校园”等各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多管齐下,把校园文化作为建设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子提供全面、即时、有效的校园信息服务。这些微信公众号目前是校园关注度最高、粉丝量最大、互动性最强的信息平台,部分平台达到了2万多粉丝量。学校加大力度推广,目的是做强校园主流网络媒体阵地,使其发布权威信息有可信平台,使本校学生享有安全、良好的网络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2015年推出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校园”,学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成绩查询、调课信息、课程表、已选课程以及空教室查询等,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客户端查阅考勤情况、一卡通的额度及消费情况、中层领导干部请假以及浏览校园快讯等。

2016年9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首次启用校园“智慧迎新”系统,新生到校后只需要在“迎新大本营”通过二维码核验,就可以直接入住宿舍,享受到便捷暖心的服务。 “智慧迎新”是该校开发的新生自助报到系统,新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网上缴费、选宿舍等功能,节省了学生入学报到办理手续的时间。

2.建设新形势下的校园网络新媒体,积极拓展校园文化阵地

自2014年以来,广西作为全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首批试点省区之一,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科特色、网络思想政治实践经验和成果,该校不仅成为广西首批试点建设易班的高校,还于2015年1月承建“广西高校易班发展研究中心”,统筹推动广西高校易班推广建设工作,成为全区高校易班建设的楷模及“领头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立权威的广西大学生在线信息平台,研发“同门会”“精品课程”“快跑”“名家博客”等轻应用,为在校师生提供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其效果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全校师生实名注册,可信度高,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各学院利用易班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迎新之际开发了“‘易见校長”特色轻应用,该应用是校易班中心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师生需求而自主研发,从新生专栏、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版块搭建师生与校领导直接交流互动的桥梁。该轻应用在2016年9月2日迎新期间上线后,各版块日均浏览量达1000余人次,目前共收到关于学校建设发展的互动留言400余条,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活力和人文气息。

二、规范校园订阅号,加强网络监管

微信的诞生是网络媒体的新革命, 近两年来微信已超越微博、QQ、飞信、人人网、SNS等传统网络平台,成为校园中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之一。各学院、各社团乃至辅导员、学生个人都会开通订阅号,但是部分没有官方认证、统一管理,学生每天收到的信息多而乱,反而造成学生难以获取最有效的信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2014年开始,按照“规范圈子,加强监管”的实践思路,本着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学校在各学院、各社团中选拔出了一批政治敏感度高、专业技术强的学生干部,开发校园新媒体监控的绿色软件,重点监控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通过校园非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不实信息、网络贷款、电信诈骗等内容,这一举动不仅使校园非官方订阅号不再出现“网络雾霾”,同时也保障了良好的大学生校园网络环境。

三、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优化活动管理,提升活动质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即学校活动多,讲座泛滥,学生被强制“填场子”。如今的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未能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质量,失去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本身价值。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近几年根据这一现象,开始探索如何才能把校园文化活动整合起来,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工作处召集校团委、各学院文化负责人,开展了系列文化建设论坛,各部门将本年度的文化活动提交上来,通过统一分类规整后,将同类同时期开展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喜好需求再整合提炼,通过量化全校的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形成品牌文化传承氛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十大歌手” “毕业晚会” “舞蹈大赛”等活动受到广大师生支持;学校开展系列“花江论坛”讲座, 结合专业特性、学生喜好等设计讲座内容,学生自主意识变强了,求学欲望更加明显。学校通过不断探索创造品牌活动,结合网络新媒体推广、宣传,使校园文化活动得以持续开展。

四、正确定位校园文化特色,结合网络新媒体积极探索新途径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动态,结合高校网络新媒体,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精神及内涵,将原有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将“宣传”转变为“服务”,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凸显高校新媒体的承载和桥梁作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特有的网络新媒体,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强建周,高巍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有效引导校园舆论——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4).

[2]中国教育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易班建设成为全区高校“领头羊”[D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yxzs/201603/20160302/1524029691.html.

[3]韩银环,王声光.基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亚文化“双刃性”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