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2017-03-01张珊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语文学科

张珊珊

摘 要: 语文学科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的教育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民族预科教育具有"双衔接"纽带作用。如何使之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方式,是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探讨的课题和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进一步探究民族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特色和创新意识,为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预科 语文学科 问题化教学

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开蒙课程。一直以来,高等学校对语文学科备受重视的程度居各个学科榜首。民族预科教育发挥着由高中向大学过渡的“双衔接”桥梁纽带作用,可见,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的预科大学语文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汉语基础比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预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所以,真正落实学生的“学”就有必要在课堂上实施“问题化教学”

一、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信心

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包括新疆各民族学生,他们大多来自新疆林区、山区,教育观念认识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长期应试教育偏颇,多数学生只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学,使学生形成极其顽固僵化的学习观念。

2.师资水平不高

预科语文教师很少有人思考如何在汉语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理念,从表面来看预科语文教师的学历、职称都符合要求,但大部分教师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和课程观、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很难适应预科班语文学科的快速发展。

3.缺少多层次的创新

从学生语文能力及基础知识储备来看, 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文语言理解能力,少数还处于汉语初级水平,他们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及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鉴赏能力。

二、推动民族预科语文课堂的“问题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1.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多数都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因为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词不达意时,教师要做到不嘲笑、讽刺、指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以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提问定式。通常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的,其关心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能并不一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而经常提问的学生往往是和教师走得近的少数几个熟面孔,因此需要改变课堂提问的方式,甚至可以让性格内向、不愿当众提问的学生也有提问题的机会。另外是要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才利于教学的完成,要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段分析,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时刨根到底继续发问,或是根据教材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也可联系生活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大胆猜想。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在开放的交互性课堂促使学生向学生提问,同学间提问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同时让学生上讲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问朝新颖性、多向性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问是学生在头脑中想好问题之后把问题组织成口语表达出来,然而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汉语的语法有很多不同,表达出来多数是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这将使他们从此拒绝提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得多说多练,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存在语法上的毛病,如主谓颠倒、结构不完整、前后不搭配等,教师要在纠正的过程中要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为其正确表达树立信心。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民族预科班学生极度缺乏学习及思维的自主性,为了使他们尽早尽快更新学生学习形式,就必须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课外调查实践等形式利于贯彻听说读写能力目标的贯彻实行。在课堂结构及考察方式上多搭建自主交流平台, 训练其合作学习探讨研究,然后通过归纳及演绎使学生的听读及口语和书面表达综合素质得到改善与提高。使 “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結合,教学中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将课内扩展到课外,有效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

(2)实施预科大学语文“问题化教学”,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从素质教育、开发潜能的角度使得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实践能力。

3.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

首先要针对民族预科班语文课程确立一个合理的内容体系, 并构建全方位科学有效、 利于激励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提高的评价体系 。大学语文要求我们抛弃那种语文工具论,即语文教育既要提高学生写作、欣赏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将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等相关知识串联进去。同时少数民族预科生知识面狭窄,所以适当的中华传统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

其次是要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在讲解课文时,不但要把与之相关的知识介绍进去,还要大量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外围知识,适当的将教学内容逐渐外延。

最后是拓深教学内容的深度。在对问题的讲解中,不但要对相关问题知识串联进去,还要讲解一些文学知识、哲学知识、文化知识等等。

总之,实施预科大学语文“问题化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从素质教育、开发潜能的角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导学”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协作、交互的学习关系,从而逐渐推动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淑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7)

[2] 王德勋,试论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方法》,教育探索, 2007,(11)

[3]李建平.大教学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11)

[4]潘静.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

[5]杜慧月,关于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猜你喜欢

问题化教学语文学科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化教学运用探究
问题化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应用探究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