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暖阳”

2017-02-27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1期
关键词:暖阳阳气人体

寒冷的冬天,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考验。在这个“冻人”的季节,我们身体里的有些器官能抗寒,有些却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病。那么,在这个“疾病易生”的季节里,哪些疾病需要我们重点防范?又该如何安全过冬呢?

冬季,寒邪来袭

冬季一向被称为疾病的“温床”,原因就在于天气寒冷。中医认为,寒邪属于六淫邪气中的一种。所谓六淫邪气,是指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健康。寒邪以寒冷、凝滞为基本特征,其性属阴。它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阳气原本可制阴,但如果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被阴寒所侮。阳气受损,失去了温煦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寒邪在体表,就会有恶寒、发热、无汗等症,俗称“感冒”。若寒邪在里,损伤了脏腑的阳气,称为“中寒”。比如说寒在脾胃,则脾胃运转失常,会出现吐泻清稀,脘腹冷痛;寒在下焦,则肾的温阳化气功能受到损伤,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孙宏涛说:由于气温的降低导致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的阻力加大。这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都是极为不利的;气候干燥,如果补水不足,也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引发血栓等病症;另外,冬季昼夜温差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可能诱发溃疡性出血等急性病症等;还有就室内通风不好,会造成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诱发肺栓塞等。因此,体质较弱和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应重视冬季养生之道,以利平安过冬。

几类疾病需重点防范

心血管疾病:

孙宏涛表示,一是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二是因冬天人体的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而这些感染性疾病又极易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提醒的是马上就是春节了,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吸烟和过度疲劳。

高危人群: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建议:注意保暖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不能低于2000ml水,降低血液黏稠;忌食生冷食物;减少晨练;保持情绪稳定。

呼吸系统疾病:

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感冒等等。

高危人群:亞健康人群。

建议:注意通风换气,建议在午间温度相对高时开窗通风。适量运动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抽烟的老人建议戒烟,因在烟雾的刺激下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脑血管疾病:

身体在低温状态下,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冬季因排汗减少,水也喝得较少,尤其老年人,常常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再加上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增加发作的机会。

高危人群: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人群。

建议:适当运动,但要循序渐进地锻炼,不做太剧烈的运动。有病史的人一定注意按时吃药;饮食应该较为清淡、保证新鲜水果;保持情绪稳定。

消化系统疾病:

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消化系统易出现功能失调,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病人增多。

高危人群:胃肠功能较弱、消化系统疾病人群。

建议:平时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态平和及乐观情绪。

皮肤类疾病:

冬季由于人体代谢降低、分泌减少,会造成皮肤表面油脂不足,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极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皮炎症状。

高危人群:皮肤较干燥人群。

建议:洗澡勤不要紧,但在洗澡的时候不要用碱性的沐浴露。

5个部位最易受寒

冬季尤其是北方的冬季,感觉出门在外哪哪都冷,任何部位受寒都不是好事,但有几个部位是最怕冷的,一定要保护好。

第一是头部。头部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所以,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冬季早上洗头一定要吹干再出门。

第二是肩颈背部。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的“体格”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来。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围巾,或穿个马甲。

第三是鼻子。鼻子常裸露在外,如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

第四是腰部。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因此,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

第五是脚。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

阳气旺盛,邪气不侵

寒冷易导致疾病,但为啥有些人特别容易“中招”,有些人却往往没事呢?北京孔医堂坐馆专家、合顺堂名医馆首席特诊专家武国忠解释说,人体自身是有抵御外邪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阳气旺盛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邪气拦在身体之外,所以,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样的病菌,他都不会生病。而阳气虚的人就不同了,邪气在体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长驱直入,直伤人体。所以,那些身患各种疑难杂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基本上都是由于阳气不盛,以致外来的各种邪气陆续占领人体并日积月累而成。

保暖为重中之重

武国忠说:冬季养阳的重要原则是避寒就暖。尤其要保持头部温暖、背部温暖、脚部温暖。同时,冬季宜温养神气,以养阳气。《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力求心境平静,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起居方面也要适当调整,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另外,最好睡前用热水泡脚。

在运动调养方面,冬季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以养阳气,使阳气潜藏。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不适宜太激烈的运动,同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避免阳气外泄,寒邪入侵。运动时,要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进行,早上运动不宜过早,要等日出见阳光后才运动,以防阴气太重损伤阳气。

孙宏涛表示,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治疗有关疾病,注重心理保健,科学安排衣食住行,亦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一些补药。

【日常保暖防病须知】

1.出门戴口罩、戴帽子。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证身体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过严,捂出汗反而会降低免疫力。

2.保护皮肤,避免肌肤受伤。建议洗脸水温控制在20-37摄氏度,选用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多喝热水。每天的饮水量因不同人而定,但每天应补充一定量的水分。

3.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建议视外面空气情况,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4.心血管病人,上午尽量別出门。气温骤降,容易诱发中风、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心脑血管病人除了必要的保暖外,大风天尽量别出门,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10点以后;外出时最好带点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

【延伸阅读】:名家方剂驱寒邪

体内寒邪较重,如何用药物来调理呢?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推荐了驱寒方剂——真武汤和四逆汤。以下症状,如有2-3项就可使用:1.精神萎靡,面色黄暗,胃寒,四肢冷,尤其是下半身冷,膝盖以下冰冷。2.眩晕、身体站立不稳。3.心悸、气短、肌肉跳动。4.身体困重,嗜睡,四肢沉重疼痛,腰痛,关节活动不灵活。5.小便少,大便不成形,腹胀腹痛,或恶心呕吐。6.全身浮肿,以下肢尤为明显。7.或咳或喘,痰液清稀。8.舌质淡、苔白滑。9.脉沉细。

【真武汤】附子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水煎服,附子先煎1小时。

【四逆汤】附子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附子先煎1小时。

【方剂解读】真武汤,重在一个“荡”字。荡就是驱荡阴邪的意思。临床实践中的寒病,无一例外是寒湿重于下焦,阳气被逼到身体外。这时就要用真武汤把寒邪先扫荡出去。服用真武汤后,寒邪大部分已被扫荡干净了,但也消耗了自身很多的阳气,所以剩下的工作就是要好好地补充一下肾阳。四逆汤的作用为伏火,就是将火伏于下,然后养之、温之、固之。顺便将残余的一点儿寒邪再赶走。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保健。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寒邪,可以调整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延年益寿。(以上方剂均来自《伤寒论》,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艾灸、点揉申脉穴

平时我们可以用艾条熏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申脉穴是阳中至阳,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它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该穴的取法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点按时会感觉到微微的酸胀。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

冬季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地灸一灸此穴。当身体受了风寒,点按申脉穴的时候会感觉有点酸胀,熏灸时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体阳气升发祛除风寒的表现。

不用吃药的升阳妙法

如果不用药物和灸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升发阳气呢? 武国忠医师教给大家三个方法:

●动能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而现代社会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比如,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行善,就是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

●喜能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猜你喜欢

暖阳阳气人体
预备,出发!
人体冷知识(一)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人体可笑堂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人体可笑堂
午后的梦
冬日的暖阳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