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

2017-02-26王京华韩红梅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英语

王京华,韩红梅

(河北大学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2)

教育学研究

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

王京华,韩红梅

(河北大学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2)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增长,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和实践者应寻求新的发展策略,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河北省六所高校的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现状,提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强化教师自主学习观念;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不断融合,出现了慕课(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角色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2008)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提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1]由此可见,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英语教学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离不开高素质的、具有高度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全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不仅关系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而且还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探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一)基本概念界定

目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界定尚未统一,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分类方法阐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何克抗指出,信息化教学能力既包括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技能,又涵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王卫军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体现了一名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六种子能力:信息化教学迁移、融合、交往、评价、协作能力及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3]。李天龙将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六种能力,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监控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4]。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

(二)研究现状

为了解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 (CNKI)进行了检索,发现国内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兴起于2002年之后,其中大部分研究关注的对象为中小学教师,而关于高校教师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目前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和模式等方面。

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赵健、郭绍清认为,教师可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创建资源平台,通过教师学习与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5]。王晓莉提出了提高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习过程设计能力、提供策略性指导和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等发展策略[6]。梁云真等提出在政府、学校与教师个人三个层面,特别通过注重相关政策引领与培训项目的实施、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重视校本资源的建设、注重激发教师个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积极主动性等策略,不断提高与发展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7]。同时,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黄伟提出的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8],陈雅玲、林智的虚拟社区团队支持的教师发展模式[9],杨琳、吴鹏泽提出的社会媒体支持的校本研修发展模式[10],以及赵可云等探索建立的基于 B-PDS(混合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模式[11]。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阶段,郭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迷茫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12]。郭绍青则将信息化教学发展细化为六个阶段:迷茫、准备、模仿、积累发展、熟练和创新阶段[13]。王卫军认为可以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描述为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智慧创造期四个阶段[14]。

综上研究可以看出,定位在中小学教师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而关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英语教师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以往研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等都有涉及,但实证研究较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途径及模式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培养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问题

本研究以河北省六所高校的187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87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95.7%。调查问卷着重分析高校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信息化教学知识结构和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相关环境建设等方面。另外,笔者从参与问卷调查人员中,随机抽取12人进行访谈,主要调查受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其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策略。笔者采用SPSS17.0对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97.8%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98.3%的人认为,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询教学科研方面的信息非常方便快捷;超过80%的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教师在访谈中提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有效辅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辅助教师制作精美的课件,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赞成在英语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所持的态度反映出他们对新的教学观念的接受程度,也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其自身的发展。

(二)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及能力

1.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层面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教学相关应用知识仍然比较匮乏,导致其信息技术应用及资源整合能力薄弱。首先,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研究发现多数教师(82.1%)使用网络下载课件作为课件制作资源,有40.8%的教师的课件资源来源于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 49.7%的教师选择使用教学参考书辅助制作课件资源;自己制作教学课件的人仅占 55.3%。从后续访谈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过程中利用的信息资源比较单一,信息资源的匮乏会影响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也不利于教师有效传递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关于课件制作工具的应用,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PPT、Word、Excel等)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只有6.7%的大学英语教师完全能够利用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Flash)以及音视频编辑和处理软件工具设计并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12.3%的教师完全不能利用相关软件设计和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这说明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将其作为演示教学内容和呈现教学资源的工具,即运用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来制作PPT课件;其次是将其作为师生学习交流工具,如使用QQ和微信实现师生间的交流;而将其作为学生个别辅导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学习工具和探索创作工具的应用则相对较少。王卫军[3]对于中学教师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方面同样存在缺陷,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以及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得以提升。通过进一步访谈研究发现,由于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培训和激励政策,影响了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发和设计教学课件的自信心和动力,导致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只停留在浅层应用阶段,并未能有机融合并深入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知识是教师改变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基础,如果工具软件不熟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效果。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为基础,而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则需要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驱力,以及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和教学实践得以实现。

2.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层面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就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而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使用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大学英语教师,只占到调查人数的26.3%;不清楚和没有使用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则占到了73.7%。这表明,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法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笔者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翻转课堂应用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部分教师由于进行大班教学和教学进度安排,没有尝试过翻转课堂;部分教师尝试过部分翻转课堂,主要是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就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因为教师不能很好掌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因而翻转课堂模式应用效果不太理想。关于微课制作和应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自己制作过微课资源的非常少(7.8%),主要是为了参加微课比赛,很少在教学中运用;绝大部分教师受时间和技术水平限制,没有制作过微课资源。这表明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认知不足。究其原因,教师虽已初步形成信息化教学观念,但教师对相关教学知识不够了解,或者只是过于零散并没有形成体系,进而其教学能力也不能持续发展,这将影响到后续信息技术与课程合理有效地整合。美国NETS·T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NETS·T.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公布. 2008.,可以为教师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重要参照。这个能力要求框架强调从技术到方法策略的一体化发展,即不仅重视教师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尤其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后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技术(包括数字化资源)融入新的教学策略中,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及环境建设

关于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5%的学校授课教室都安装有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72.1%的教师反映其在使用多媒体教室时受到限制。由此可见,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条件尚可,但却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73.2%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资源库资源很少,使用不方便。可见,许多学校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库,但教学资源内容不够丰富,因此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关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9.0%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而45.3%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需要注意的是,高达25.7%的教师表示并不了解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态度。

关于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调查结果表明,11.7%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影响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21.8%的教师认为学校未给予应有的重视;34.1%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此不重视,因而影响了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60.0%的教师认为资金短缺;一部分教师(67%)认为自己缺乏进修机会;52%的教师则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这说明信息化环境建设(国家及学校政策、资金支持和时间保障)是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教师个人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印证了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15-17],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各不相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在三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提升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综上可以看出,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持积极的态度,具有较强的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同时具备相关的技术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教学资源及环境建设不到位,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建议:

(一)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教师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应用(如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因此,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使教师完成由“传统”教师向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新型”教师的转型。在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进行系统化的全员校本培训项目,进行有关信息化教学技能、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培训,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使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坚持集体备课、定期教研,定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作为手段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进而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强化教师自主学习观念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动态化特征。教师要适应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仅仅通过一些讲座和专业培训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更新自身教学知识结构,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自身首先要学会自主学习,以应对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毋庸置疑,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靠教师的自主学习来实现。教师只有通过持续性的自主学习,逐步积累信息化教学知识,使碎片化知识逐步系统化,逐步建构个人知识和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高校加强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各高校应结合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例如,划拨专项资金资助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并对相关研究成果予以奖励;定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职称评定上对教学评价一贯优秀的教师予以适当的倾斜;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不仅关系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否得到充分的应用,还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注重丰富和完善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使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信息化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 [M].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5.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1-19.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4]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赵健,郭绍清.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2011(1):85-89.

[6]王晓莉.内蒙古地区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 2013(3):80-83.

[7]梁云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W市5所职业院校为样本[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4):107-113.

[8]黄伟.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以浙江省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0(22):64-69.

[9]陈雅玲,林智.教师团队合作学习的模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8-229.

[10]杨琳,吴鹏泽.社会化媒体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11]赵可云.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J]. 电化教育研究,2015(5):114-120.

[12]郭炯.农村远程教育快速进入引用发展期的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2):41-45.

[13]郭绍清,王珠珠.农村远程教育中教师能力水平与学校应用发展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11):27-31.

[14]王卫军.信息化教学能力: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45-53.

[15]RALPH FESSLER,JUDITH C CHRISTENSEN.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董丽敏,高耀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

[16]刘洁. 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15-22.

[17]赵昌木, 徐继存. 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考察[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3):16-22.

【责任编辑 侯翠环】

A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in Hebei Province

WANG Jing-hua,HAN Hong-me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As our society has become an "era of information", this has created a new kind of need for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eaching competencies.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is a key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erefore,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 to explore ne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eachers' 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This paper studies English teachers in six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 as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 ICT-based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ICT-based teaching, teachers' ICT knowledge and 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and the status quo of ICT-bas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eanwhi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ICT-based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at different levels: carrying out training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s' learning autonomy, and creating a favorable ICT-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Hebei province;college English teachers;I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e;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2016-10-31

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2015年河北大学第八批教改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王京华(1963—),女,江苏靖江人,河北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发展、英语教育。

G434

A

1005-6378(2017)03-0033-05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3.006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英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读英语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