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梨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策略分析

2017-02-26赵树军

河北果树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膛生草梨园

赵树军

北方梨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策略分析

赵树军

(河北省泊头市农业局果树站 062150)

梨是世界上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之一,在全球范围内120多个国家有消费梨的传统,有76个国家生产梨,其中年产鲜梨20万t以上的国家有12个。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目前,我国梨的主产区主要在北方的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分析我国北方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主要问题

1.1 土壤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绝大多数梨园长期采用清耕制,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导致土壤营养失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高。果园长期清耕也会破坏果园良好的生态平衡,一些有益的生物数量减少。土壤结构被破坏,物理性质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下降。长期耕作使果实干物质减少,酸度增加,贮藏性下降。坡地果园采用清耕制在大雨或灌溉时易引起水土流失。寒冷地区清耕制果园的冻害加重,幼树抽条率高。清耕法费工、劳动强度大。由于土壤有机质长期得不到提高,致使产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2 施肥和灌水方法不科学 绝大多数梨园施肥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盲目性,特别是偏施氮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匮乏,土壤板结,通气性差,营养失衡,导致果品质量差,风味寡淡,市场竞争力低。特别是一些日韩梨品种和一些省力密植栽培模式的果园,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在2%~3%,而泊头市多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在个别乡镇梨树黄叶病和腐烂病特别厉害。灌水方法普遍落后,多数果园还是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大生产成本,而且有些梨园由于浇水偏多,导致梨果品质及耐贮性下降。

1.3 成龄园枝叶量偏大 乔砧梨树具有寿命长、长势旺、枝繁叶茂等特点。因此,传统栽培的梨园95%以上都属稀植大冠树形,采用大骨架、多级次的整形修剪方法,经过多年的生长,树体高大、枝量重叠、叶幕冗厚、通风透光条件差等是大面积老梨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新植梨园虽加大了定植密度,但由于栽培技术的僵化与滞后,造成大部分梨园树冠郁闭、树高和枝展严重超标,各项管理作业既粗糙又滞后,高大树冠也使得精细管理的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最终造成梨园枝量杂乱、梨果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疲软等后果。

1.4 采后处理环节薄弱 近些年来,随着梨产业生产的不断完善,北方梨的商品化处理水平相对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采后处理环节薄弱,产业链联系不紧密,产销各环节联合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产业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梨采后的分级大多数是依靠手工操作,大多数梨农仍然采用较为粗糙的纸箱进行包装,且包装不规范。在贮藏方面,北方梨的贮藏大多还是以土窖贮藏为主,机械冷藏为辅,气调贮藏使用较少,总的来看梨的贮藏期较短。梨在流通过程中的保鲜能力较弱,在运输过程中又缺乏冷链的条件,这样使得梨采后的损失率达到了20%~40%,这直接损害了梨农的收益。再有就是,梨的市场体系很不健全,市场体系建设落后于生产,而且缺乏规范的交易市场,因此市场的引导作用比较弱。

1.5 品种结构不合理 目前,低产、低效品种占有很大比例,影响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有些虽然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品种,但由于盲目发展,也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缺陷。以河北省为例,其梨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却差强人意。黄冠梨、雪花梨、酥梨、鸭梨等品种是河北省梨栽植的主要品种,其中鸭梨、雪花梨的栽植面积分别占梨树栽植总面积的30%、40%左右,由于鸭梨和雪花梨的产量较大,因此出现了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销售和贮藏压力大,造成了季节性过剩,出现了地区性、暂时性卖梨难的现象。相反有的地方盲目引进新品种,但形不成规模,技术管理也不到位,市场、质量、产量也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2 策略

2.1 优质高效梨园的土壤管理

2.1.1 改良土壤 深翻扩穴,改良土壤瘠薄的丘陵山地果园,活土层应保持在60cm以上。平原果园深翻结合撒施基肥进行,深度15~20cm,成龄园不宜过深。深翻扩穴结合沟施基肥进行,扩穴深度40~50cm,以不伤各类根系为宜。

2.1.2 变清耕制为生草制 果园内行间进行生草栽培为宜,并可将长高的草割下覆在树盘内,提高浅层土壤肥力。严禁在果园内种植高秆作物和蔬菜。非作业道以白三叶草、早熟禾及豆科固氮矮秆植物生草作业为宜,作业道生草以黑麦草为主或黑麦草与白三叶草混播。草长到30cm高时割倒,覆到树盘内或挖穴埋入土中,改良土壤结构,蓄水保墒,通过生草逐年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

草种选择原则:1)草的高度较低矮,生物量较大、覆盖率高。2)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3)生育期短、需肥水较少且主要需肥水期与梨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错开。4)没有与梨树共同的病虫害,能栖宿梨树害虫天敌;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5)耐荫耐践踏,繁殖简单,管理省工,便于机械作业。

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因草种及各地气候状况而有所不同,尤其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多的地区,生草有保水的作用;降雨少的地区,生草与果树在0~60cm土层存在争水矛盾,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所以旱地果园应当选择耗水量少或者暖季枯死的草种,实行行间生草并注意及时灌溉。而在降水量少于400mm并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则不宜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另外生草初期的确存在草与果树争肥的问题,0~20cm土层是牧草根系和根系生物量的密集分布区及各草种水肥利用的主要区域,而果树根系的集中分布层则在地下20~40cm,所以选择合适的草种,竞争相对来说较轻。并且,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通气性改善,土壤抗蚀力、涵养水源能力、供肥保肥能力和养分有效性等同步提高,果园生草栽培将逐步走上良性轨道。值得注意的是,初次生草果园前1~3年应加大肥水投入,以缓解水肥竞争的矛盾。

2.1.3 梨园覆盖 梨园覆盖草、秸秆、薄膜对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增高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效果,在盐碱地还有利于防止返碱。覆盖厚度为5~10cm,逐年腐烂减少,要不断补充新草。其优点是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减少蒸发,防止返碱,保墒,缩小地温昼夜与季节变化,增加有效态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防止磷、钾和镁等被土壤固定,对团粒形成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梨树吸收和生长。缺点是易招致虫害和鼠害,使梨树根系变浅。

2.2 优质高效梨园的肥水管理

2.2.1 施肥

2.2.1.1 施肥时间 从摘果后到封冻前是施基肥的最佳时期。一次施足有机肥,并配合少量的磷和速效氮肥。生长期追肥分春季开花前、5月初花期后(如树势健壮或坐果量不大,此次追肥可免)、6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和7月中旬果实速长期。前期以氮肥为主,进入7月份后以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为主。采果前30d内一般不再追肥,尤其禁止追N素肥料。

2.2.1.2 施肥量和施肥种类 施肥应根据树体营养诊断情况进行平衡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施肥种类以优质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的磷、钾等速效肥和铁、锰、锌、硼、钙等微量元素肥料。

2.2.1.3 施肥方法 有机肥应在采果后至封冻前在树冠外围沿行向挖沟施入,一般砂壤土梨园,进入盛果期大树,基肥施用数量不宜低于生产1kg果施1.5kg有机肥的标准。

果树生长期追肥应沿树冠边缘挖放射状沟、环状沟或挖穴施入树下浅埋。追肥以速效肥为主,果树生长期可根据树势和坐果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追肥3~4次。另外,叶面喷肥能充分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还可起到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植株代谢的作用;但肥效较短,一般在10~15d反应较明显,30d后作用消失。喷施肥料种类有尿素、磷酸二氨、磷酸二氢钾等,浓度以0.1~0.3%为宜,最高不得超过0.5%,否则易发生叶面损伤。

2.2.2 梨园的灌水与排水

2.2.2.1 梨园灌水 在全年降雨量正常的情况下,梨园一般灌水3~4次。第1次在花芽萌动前,华北地区在3月下至4月上旬。第2次在落花后。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北方梨区在6月份(这一阶段如果天气不旱可以不浇,雨水过大时还需排水)。第4次在梨果采收后。第5次在土壤封冻前(施基肥后)进行。浇水量控制在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5%~70%即可。采收前的20d严格控制灌水。有条件果园的灌水均应采取喷灌、滴灌、微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方法,灌溉时应根据树体需水量控制灌水,灌水后的土壤含水量应达到砂壤土17%~23%,壤土25%~30%,黏壤土33%~40%。我市的东方果品公司的李福台果园利用软塑微喷管对果园进行节水灌溉。这种灌溉的优点是成本低,使用方便灵活,微喷管可以随时移动灌溉,喷水量可由微喷管的数量决定其喷幅宽窄,喷高1m左右时,喷幅1.5m以上,喷灌3h,可湿润土层40cm以上,可以节约果园灌溉用水量的50%~70%。果园内井水及河道水要经化验方可使用,灌溉水标准为:pH值在 5.5~8.5,含各种重金属量:Hg(汞)≤0.001mg/L,As(砷)含量≤0.1mg/L,Cd(镉)含量≤0.002mg/L,Pb(铅)≤0.5mg/L,Cr(铬)≤0.1mg/L,氟化物≤0.3mg/L,氯化物≤200mg/L,氰化物≤1mg/L。

2.2.2.2 梨园排水 当土壤中水分多、空气少时,会使根系进行无氧呼吸,积累酒精,使蛋白质发生凝固,降低根系的吸收能力,从面影响地上部的正常生长,严重积水时还会造成植株死亡。梨的抗涝能力相对桃、苹果等树种较强,但长时间浸泡亦同样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涝害。据经验,以杜梨作砧木的鸭梨可于水中浸泡10~14d不死,但7~10d的涝水即出现新梢停长、果实滞育、变色、叶片枯黄等症状。所以梨园的排水亦是相当必要的。排水方法有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种。

2.3 大冠梨树的转形与改良

2.3.1 降低树高 树高冠大是妨碍梨树精细管理的关键,也是制约梨果品质提高的重要因子,而且梨树的顶端优势和干性很强,自然放任树高可达5~6m乃至6~7m,严重影响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所以首要任务是“落头”开心,降低树高。在控制树高、便于作业的同时,既可增加树体光照,又促进了下层主枝和小型结果枝组的生长。在大树改造过程中,如果树体过高,“落头”可分两次完成。

2.3.2 回缩清膛 回缩是指对树体延伸到外围的大、中型骨干枝,在没有生长空间甚至已经行间郁闭的情况下,要及早进行适量回缩。而对尚有生长空间各类骨干枝,则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主枝延长枝常出现“抱头”生长的状态,可实施拉枝或“换头”(以背下弱枝或平生枝带头)等措施,以达开张角度、延缓强势生长的目的。清膛是指疏除树冠内膛过量的大中型骨干枝。粗放管理梨园由于整形期多疏于管理,往往主枝数目过多,少则10个左右,多则可达15个左右。主枝超量,伴随而来的是侧枝、辅养枝等中型骨干枝等充满树膛,致使树冠内骨干枝交错重叠,结果枝组老化衰弱。因此,必须对内膛的大、中型骨干枝进行疏除整理。选择结果枝组配置较多、着生位置及对称性好、且与上下枝保持50cm左右间距的骨干枝保留5~7个,其余大枝一般情况下全部疏除,但有充分利用空间的可通过逐年回缩形成大、中型结果枝组。

2.3.3 控外养内 绝大多数的梨品种容易在树冠外围形成中长枝,如不注意加以控制,随着冠外枝量的增加,极易造成树冠郁闭和膛内小枝自然枯死等后果。所以外围的过密枝条应彻底疏除,同时树冠外围不宜配置大型结果枝组,以免内膛因光照不足而形成大量的无效枝和叶片,造成主枝后部渐次秃裸和结果部位外移等问题。对于内膛新生的发育枝或徒长枝应酌情利用,可通过夏剪(摘心或拉枝)减缓长势促其成花,待结果后回缩、培养成中小型结果枝组,以此来弥补内膛的秃裸,从而使树体逐渐丰满。通过上述调控,最终要达到控制外围枝量、培养内膛结果枝组的目标。

2.3.4 内膛枝组的培养、复壮与补接 小枝组的更新复壮技术不仅用于优质高效梨园,对于大树改造的梨园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前面已经讲过枝组复壮的方法与措施,这里不再重复。值得注意的是,大冠梨树由于长期粗放管理,内膛下部秃裸现象较为严重,不要说小枝组,恐怕连小枝的枝量都比较有限。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残留的内膛小枝和枝组,通过更新复壮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通过枝干清理、打开光路来促发内膛新枝,以后逐步培养成结果枝组。对于内膛光秃带过大,且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理想枝组的大树,需通过人工春季插接接穗的方法培养内膛枝组较为适宜。

2.3.5 大树的品种改良 老果园的改良增效除了前面所说的从剪枝入手,对其树形进行整体的逐步改造,并通过现代管理技术的实施落实,从而达到老树更新、全面增效的目的。再有一种方法则对老果园全面改造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是高接换优。所谓“一接双改”就是在高接换优的同时,对树形进行整体规范改造,通过高接的技术手段,达到既更新了品种,又改良了树形的最终目的。树形的改造可根据现有树体结构择优选择,通过对树体大枝的取舍(留方位角度好、枝干间有一定距离的不轮生大枝),在高接前应备有改后树形的预案,高接时将接穗按计划摆布成形,为防止因未成活形成空冠,关键处可插接2根接穗,待长出新枝整体轮廓基本完成后,再经过1~2年粗略整形管理即转型完成。传统梨园一般为大冠形,所以高接后的改型多采用开心形或自由纺锤形,无论采用哪种树形,都不能离开“好看、易管、高效”这个基本原则,也就是树体结构规矩可靠,树体内外通风透光,树体轮廓矮小精干。

2.4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梨的产业应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按照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运行机制,引导当地的加工企业延长梨产业的产业链,改善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研究和开发梨的贮藏及保鲜技术,不断提高梨的贮藏能力,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改进梨的外包装,并实行分级包装,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在梨的主产区应积极建立和完善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产地市场等各类有形规范化市场,大力发展一批销售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其次加快梨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梨生产和销售的信息网络,使生产者能了解、研究和预测市场。另外建立梨产业行业协会也能够为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通过行业协会对梨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梨产业的产前产后提出意见规划和建议。

2.5 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快梨品种的结构调整 有的地方梨的品种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国内外梨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也不高,因此在品种结构方面要进行调整。各地要按市场需求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在成功引进新品种后,相关企业要加快种植和推广的脚步,同时在栽植过程中,必须保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栽植浪费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另外,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对于原有的优良品种,在保证原有品质的同时应加强对新品种的研发,加大选育研究和开发力度,研发出适宜在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梨品种。特别是一些梨的矮化密植品种、一些省力密植栽培技术在北方地区逐步推广,逐步形成以本地老品种为主、新品种为辅的多品种发展的格局。

S661.2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6.008

2017-09-20

作者邮箱:zsj2003_75@163.com

猜你喜欢

内膛生草梨园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克服猕猴桃架面内膛光秃的技术措施
如何克服猕猴桃架面内膛光秃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梨园逐梦人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