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17-02-23赵巧云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教课程体系

赵巧云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赵巧云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1601)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表现出复合型和实践型两大特征。针对“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特征,我院学前特教专业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通过构建“三模块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三课堂结合”一体化育人,实施“三方结合”共建实践平台等实践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技能薄弱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改革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融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国际融合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200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国办发〔2009〕41号)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对融合教育的要求,我国融合特殊教育开始逐步推行,其中学前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更具紧迫性。然而,实施融合教育需要多种条件,具有融合教育素质的专业人员是关键。目前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面对融合教育的呈现出专业人才培养的不适应问题。如何适应新阶段融合教育的要求,培养兼具幼教、特教知识与技能结构,既能胜任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工作任务,又能为融合教育环境中的特殊儿童提供帮助与支持。深化专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探索“融合教育” 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儿童教育类专业发展选择。我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发挥民政优势,成立儿童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儿童专业),定位于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幼儿教育机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以及儿童福利机构,培养适应融合教育需求的儿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探索了“三三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专业人才的特征

融合教育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它起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开展“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思想。主张儿童是平等的,应尊重每个儿童权利,认为原来特殊儿童(支流)隔离式的教育不利于儿童发展,没有体现对儿童权利的尊重,推行实施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在发达国家开始早、实施普遍。我国融合教育开始于学龄段,实施历史较短。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积极试点学前融合教育。此文中融合教育,专指学前融合教育,即指“让学前特殊儿童在机构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1]。

从实施融合教育关照的对象及其教育诉求看,参与或从事 “融合教育”的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仁爱情怀,能尊重接纳特殊儿童,具有良好的专业思想,兼具幼教、特殊教育和儿童康复等综合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是为特殊儿童发展与融合正常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专业人才。在托幼、教育康复机构一线既能服务普通幼儿,又服务特殊幼儿。“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复合型

从事融合教育的人才,应兼具从事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素质,具有幼儿教育和特教教师知识与技能,正如特殊教育专家陈云英所讲“幼儿园阶段,特殊教育教师的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只有符合这样标准的教师,在从事学前融合教育工作中,在对普通幼儿保教同时,还能关注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并能够给予特殊儿童适合的帮助与支持,促进特殊儿童真正融合。

(二)实践型

从事融合教育的人才应具有幼教专业多种技能以及较强的操作实践能力。既要具备一般幼儿教师的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等操作技能,还要有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技能,才能在保教并重的职业实践中,通过采用多种教育教学途径,将幼教、特教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于职业实践,使寓教于乐、教康一体,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

二、探索“融合教育”背景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包括智育、体育、技术教育、德育和美育。全面发展,是一种德智体美多维的又有重心的结构和整体统一的发展,也就是“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3]。从人的发展角度讲,培养复合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由于专业结构单一而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融合教育”背景专业人才培养铸造了理论基石。

(二)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4]。不同个体对不同智能的表现优势有个体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不同智能的表现程度也不同。培养复合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就是为受教育者架构多元的智能结构,使受教育者的不同智能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一方面,使受教育者获得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人力资源,适应更广的职业任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所以,“融合教育”背景专业人才培养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不能适应工作的新需求,融合教育急需改革探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实践,促进专业人才更好地胜任融合教育工作,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需求的对接。笔者根据一线机构对融合教育人员的素质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探索了适应融合教育需求的“三三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三模块结合”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学、用、研”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创建“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的问题。其中“学习”借鉴幼教、特教专业标准为构建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应用”于教康融合工作需求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研究”从边缘到核心的职业发展过程及学生认知规律为构建课程体系提供了逻辑思路。最终围绕“融合教育”职业能力需求,形成了含幼教技能、儿童康复、学前特教“三模块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幼教、康复、特教方面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二)实施“三课堂结合”一体化育人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各模块课程的性质、特点、主要任务与内容,按照认知学习“了解”特殊儿童、服务实践体验“理解”特殊儿童、专业实践逐步“接纳”特殊儿童的思路,理清“三课堂”协调机制, 合理调配时间与资源,发挥好课堂上下、校园内外时间、场地的育人功能,实现第一课堂以理论知识和专业理念学习为主,第二课堂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第三课堂以服务体验、综合实践为主,最终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三课堂结合”教育相辅相成,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了科学的儿童观、稳定专业思想。

(三)探索“三方结合”共建实践平台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专业积极深化校企合作,调动多方育人积极性,聚力合作育人。通过校、企、社三方整合场地、经费、人员、时间、项目等资源,建立“校中厂”—北京启蕊康复中心,为学生提供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实践平台;校企合作搭建了“校园”信息直通车,实现“校-园”教学即时互动;举办“启蕊杯”专业技能比赛;紧密与社区关系,关注社区家庭需求,开展“婴幼儿托管活动”,搭建了学生学习实践平台。同时,企业投资完善建设音乐实训室、感统实训室,建设了有“在线康复云”功能的智慧教育康复综合实训室,校企社协作聚力育人,创新了校-企-社互动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三方结合”共建实践平台,共建师资团队,较好地促进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中练、做中练”,强化实践教学,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四、“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效果

(一)解决了学生融合教育观念偏差,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问题

目前融合教育主要针对程度较轻的特殊儿童,有智障、自闭症、听障、脑瘫等类型。实施融合教育不仅要尊重、平等地对待特殊儿童,心理上完全接纳特殊儿童,更有能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使其真正与正常儿童融为一体。“三模块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幼教、康复、特教方面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不仅注意创造融合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而且利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给予特殊儿童不同的帮助和支持策略,改变原来认为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正常班级即可的观念,切实懂得融合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具备一定的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班级的技能与策略,学生在为特殊儿童提供帮助与支持过程中,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二)解决了学生特殊儿童观念偏差,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

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对特殊儿童不理解,存在着特殊儿童没有价值、没有教育意义,是家庭、社会的包袱,没有发展可能的认识,即使轻度特殊儿童有教育训练的可能性,也认为特殊教育的任务复杂,职业技能要求高,投入时间与精力大,工作成效不明显,工作待遇不高,社会认知度低,学生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情感不积极。这些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稳定和专业学习,不利于建立积极职业情感,更不利于学生形成服务特殊儿童的职业能力。通过“三课堂结合”一体化育人,学生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职业体验和实践锻炼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进行不同安排,分布于不同学期,以理实一体教学课、实践活动课、技能展示与比赛、志愿服务等不同形式实施,逐步改变了学生对特殊儿童的拒绝与误解,从而在思想、态度和行动上实现了理解、关心、支持和帮助特殊儿童,为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解决了学生专业技能薄弱、实践能力不强问题

由于学生对专业技能要求认识不到位、投入训练时间不足,技能训练不扎实,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职业实践机会缺乏等导致学生专业技能薄弱,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融合教育人才的需求。探索“三方结合”共建实践平台,校企合作整合师资、教学场地、合建项目等积极开展育人工作。校中厂及其他机构老师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到机构学习实践常规化,既有日常的交流学习、服务实践,更有制度性的体系化的志愿服务、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育人常规化促进学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较好地促进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中练、做中练”,强化实践教学,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总之,“融合教育” 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2016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上升85.37%;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的专业素质受到了机构领导和老师好评,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机构骨干。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云英.以特教教师专业标准+,引领特教教师专业升级[J].现代特殊教育,2017(2):1.

[3]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04.

[4]冯克成.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5-6.

[责任编辑 王云江]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pre-school spe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ZHAO Qiao-yun

(Beijing College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1601, 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two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n in pre-school spe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compound and practic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studied at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education”. Our pre-school special professional work actively deepens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modules combine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combinations” classroom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the “three combinations” joint building practice platform better solve some issues, such as the students’ imperfect knowledge skill structure, unstable professional thought, weak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reform obtains a favorable effect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s significantly.

Integrate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practical exploration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4.042

G61

A

1673-9477(2017)04-124-03

2017-04-06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编号:2014ZYTS05)

赵巧云(1967-),女,河北永年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特教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特教课程体系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