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认识与思考

2017-02-23梁爽朱望东张永泽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梁爽,朱望东,张永泽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认识与思考

梁爽,朱望东,张永泽

(河北工程大学 医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要通过具有医学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实现。专业认证作为医学教育质量的一种外部审核机制,是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在认证标准的指导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深化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对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阐述,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的内涵建设,针对当前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当前质量监控体系发展的趋势,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为医学资源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质量监控体系;医学院校;专业认证;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要通过具有医学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实现。2008年以来,中国多所医学院校已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作为医学教育质量的一种外部审核机制,这对保证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推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深化医学专业认证的重中之重。

一、医学专业认证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迎来了将医学教育改革带入以教育卫生大系统为中心的统筹教育设计、确立岗位胜任能力的新时代[1]。如何保证良好的医学教育质量是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认证制度的建立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途径[2]。医学专业认证是指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已经成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制订、认证程序和专家队伍的建立,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日趋成熟,但高校对医学专业认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良莠不齐。借鉴其他院校通过认证,在办学目标、物质条件、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总体办学效益等方面的改进措施,认真进行反思,全方位评价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是与世界接轨,让世界认可中国医学教育教学的希望和出路。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5年5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对中国几所试点高校进行了认证评估,从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医学院校教学存在问题症结的改进意见:应在教育模式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学习;应在课程体系上开展跨学科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应在考试方法上增加教师参与的形成性评价,显著减少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3]。这无疑从办学规律的层面上,为医学院校探索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虚化

没有形成纵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分层,也没有吸纳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专家和教学骨干参与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没有形成全员承担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职能的机制。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对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效能被弱化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于是否得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认可,能否为它们创造财富,而不是学校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和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求,调整教学质量监控的理念,有效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效能。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架构不科学

只监控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和课堂表现,而缺少对教学质量目标体系和标准的研究;忽视对教学设施、学术环境与文化建设的监控;缺乏对学生临床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监控;作为二级学院,自身尚未建立与总校教学质量保障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制;缺乏教师的激励和培养机制,缺失竞争机制的引入,未能调动教师投入较高的积极性,使监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课程体系建设止步不前

在医学教育历程中,经历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整合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等四大课程模式的发展变迁[4],但依然存在内容重复,学科之间衔接不好,时间跨度大,存在“学后忘前”的现象,不符合学习规律,与临床脱节。因此,转向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开展基础与临床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势在必行。

(五)考核评价不全面

大量数据表明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时常处于被动、消极状态;毕业生社会评价机制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相脱节,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5],尤其缺乏对实验、实习、实践等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监控,导致考核评价只侧重主要教学环节,缺乏全面性;缺乏教师参与的形成性评价,导致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所占比例过重。

(六)信息反馈系统不健全

下游问题的存在只能说明顶层设计的不科学,信息反馈系统无法充分激发利益方反馈信息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依然存在反映不全面、信息滞后、学生不重视、社会企业不反馈,甚至二级学院会扣押不良信息等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源着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的设计和理念。

三、医学专业认证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要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有效完成质量保障功能的一系列运行规则。根据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要建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工作的新格局,真正发挥专业认证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设立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规范各环节监控运行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往往由负责全校教学任务的教务处代替其行使监控职责,形成了自我监控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质量监控实施的有效性。医学院校必须确定相应机构,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两方面着手,系统地搜集和分析利益方的反馈意见,获得有价值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二)充实监控主体队伍,深挖有效评价

很多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依然是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而主要参与和受益于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他们真正对教学质量有切身体会,不仅不应该处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外围,更应该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评价方。医学院校必须转变理念,最大程度的充实监控主体,吸收进来,重视并采纳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的有效评价。

(三)全面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覆盖各个环节

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偏重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而对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师的课程整合、大纲执行,学生的实践环节以及学习情况则缺少监控,对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和就业单位认可程度的监控更是严重缺失,忽视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真正意义。

(四)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实现监控价值

毋庸置疑,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和意义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解决问题,否则教学质量评价为评价而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形同虚设。医学院校质量监控机构在系统搜集分析教师与学生反馈意见的同时,务必要对产生结果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引导,最终将有效评价运用到教学改革上。不仅要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教学评价,重视他们对教育计划的改进意见,还要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形成反馈——监控——调整——反馈的良性循环。

四、如何完善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而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了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提出新的要求。

(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全方位推动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标准是高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依据的标准和导向,是教师、管理者执行教学和管理的准则,也是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评判毕业生质量的依据。应从政策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三方面入手,营造定期评估和改进的氛围,明确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监督其贯彻执行情况,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进行检测,切实把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作用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相应的教学环节中。

(二)扩充教学质量监控主体

完整的质量监控主体应由外部评价主体和内部评价主体共同参与。通常情况下,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主体只包含院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学生,但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才是真正的利益方,他们更应该积极地参与教学评价。只有依据完整的质量监控主体的意见和需求去调整培养目标、教育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教学质量监控才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医学院校不仅要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还应让他们获知监控之后的结果。

(三)健全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真正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关键在于纠正教学活动偏差,将信息反馈用于修订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指导教学过程上,形成真正的反馈闭环模式。因此,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全过程、多方位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全力将反馈实时有效的运用于教学调整是不容忽视的。

(四)建立毕业生调查制度,确保毕业生就业能力

很多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和关注仍然停留在在校期间,导致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及工作表现毫不相关。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信息作为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是,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跨地区流动的趋势[6]。

医学教育质量保障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专业认证能够促使高校质量保障由外部力量转变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我校即将于2018年年底接受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迎接认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学校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以认证标准为导向,借助专业认证的实施,充分发挥其对医学教学质量的促进功能,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我校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1]龙汉安,肖秀丽.《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报告的启示与反思[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6-7.

[2]谢阿娜,王媛媛.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7,7(1):13-17.

[3]谢宗豹,陆秋琛.本科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10):1181-1184.

[4]孙宝志.世界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百年历程与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7.

[5]王瑾,黄培春,柯湛华.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展的新趋势[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6):809-811.

[6]汪青.国际医学教育认证的发展与现状[J].复旦教育论坛.2011(5):86-91.

[责任编辑 陶爱新]

Thinking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LIANG Shuang, ZHU Wang-dong, ZHANG Yong-ze

(Medical Colleg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medical schools sh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with medical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ternal audit mechanism of medical educ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organ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o deepen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m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standards, aiming at the current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ion trend, perfecting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provide personne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medical colleg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quality of teaching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4.008

G642.0

A

1673-9477(2017)04-024-03

2017-09-03

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GJJG122)

梁爽(1978-),女,河北磁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教育、肿瘤病理学。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