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2-23从文奇杨建

关键词:成才贫困生资助

从文奇,杨建

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从文奇,杨建

(安徽工业大学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当前我国贫困大学成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运用全人育人理念构建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模式,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全人育人;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

随着国内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高校放宽了招生条件,同时全部实施收费并轨的政策,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急剧增加,导致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贫困生在全部在校大学生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运用全人育人理念构建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模式,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公平,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全人育人与贫困大学生成才的相关概念、内涵及意义,总结归纳了国内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才的教育实践经验及贫困生成才现状,深入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的构建对策和建议。

一、全人育人与贫困大学生成才概述

(一)全人育人理念

所谓全人育人主要是强调教育育人工作的全员性和系统性特征。高等教育中的全人育人,一方面强调高校内部全体教职人员,通过教书、服务、管理、思想、文化等多种育人手段,参与到高教育人工作中来。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包括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在内的多方位、多层次育人体系。

(二)贫困大学生及其成因

贫困大学生指的是学生自身及家庭无法筹集用以支付在校期间基本学习与生活费用的部分大学生群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国内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放宽了高校招生条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了十余倍,同时高校全部实施收费并轨的政策,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费用由国家全包转变为缴费入学,且收费标准急剧增加,使每名学生年均在校学习和生活费在1万元以上,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家庭无力承担子女在校生活学习费用,导致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凸显[1]。

(三)贫困大学生成才的内涵

成才是指实现个人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贫困大学生成才指的是家庭困难的高校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系统性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培训,成为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培育贫困大学生成才必须依据人才成长培育规律和贫困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渠道手段和方法措施,帮助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提升能力,实现个人价值,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四)全人育人对贫困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以全人育人教育促进大学贫困生成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自身发展问题,并帮助其家庭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促进社会的整体稳定和谐,社会效益巨大。二是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公平。以全人育人教育促进大学贫困生成才,能帮助贫困生克服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了高等教育实施的公平性目标。三是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以全人育人教育促进大学贫困生成才,能够营造高校助学帮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实现大学贫困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地进行配置,提升国内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国内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实践及贫困生成才现状

(一)国内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实践

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进贫困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实践工作,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并对贫困生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摸清情况,严格认定和管理标准、程序。坚持将人本教育理念贯穿资助工作始终,推动资助工作从单一保障转型为多元发展,设计个性化的资助计划和项目,建立经济、学业、就业及精神等层面的立体式新型资助模式,从多维度助力和保障贫困生学习和成才。

二是完善贫困生资助育人机制。设立贫困生资助育人专门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由事业收入当中按照比例提取资金建立贫困生专项资助经费,统筹内外部资源,开展发展性资助育人活动,加强感恩、励志、诚信及心理疏导等教育工作,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完善贫困生成才的服务保障。打造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育人队伍,将思想教育与资助育人相结合,倾听贫困生的心声,加强社会捐助人和受助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强贫困生自我完善、积极成才的自觉性。

(二)国内高校贫困生成才现状

国内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专业素质不强。有的贫困生思想认识有偏差,只重视专业基础、英语知识及计算机等理论学习,而对实际操作与专业实践等参与热情不高,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较差[2]。二是综合素质不强。部分贫困大学生虽然能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然而由于缺少自信,交流的主动性较差,情绪控制、个人表达、沟通协调及组织领导等方面能力不强,个人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个人优势和品质发挥不到位。三是发展规划能力不强。多数贫困大学生虽然参与勤工俭学实践较早,真正参与和专业性社会实践不多,个人职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四是竞争实力不强。大学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在专业背景和资质上,贫困生因为个人家庭、成长环境及生活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在获取资讯、思维方式及个人视野等层面,均同非贫困生存在不小差距;而其职业行为和技能证书获取,都弱于非贫困生,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

三、国内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贫困大学生成才的因素,包括成才环境、成才条件、成才机制及成才动力等四个方面,四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相互割裂、缺一不可。

(一)成才形势和环境严峻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社会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特别是由于受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谋生,国有及民营企业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形势,纷纷采取下岗分流及减员增效等措施;而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由于精简机构等原因,每年接收大学生人数极为有限。由于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使得包括贫困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此外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极不完善,部分用人单位选才用人存在不公开不公正的问题。

(二)成才条件存在缺陷

一些贫困生考上大学以后,对未来存在较高的期望值,一心只想离开生活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未来发展的重心放在大城市的政府及企事业类的单位。而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对贫困大学生成才问题的普遍关注,极少有单位给贫困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经常出现领导优先聘用关系人的现象,导致贫困生就业频频碰壁,工作落实困难。

(三)成才教育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对贫困生以经济资助为主,没有调动学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没有形成针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机制。当部分贫困生个人认知出现偏差,价值观出现摇摆等相关问题时,未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辅导措施;多数高校沿用的是一刀切教育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呆板,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不到位,特别是结合贫困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成才教育创新实践不够[3]。

(四)成才动力存在不足

贫困生入校后,为了改变个人贫困的现况,多数人参加校内外的兼职和勤工俭学,而参与学校社团、专业实践及社会实习等活动不够,导致在毕业后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不强;因为长期受经济上的资助,有一些贫困生一定程度存在依赖性心理,满足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自主设计、主动成才的动力不够,缺乏自强自立意识,抵御风险和挫折能力不强,未来发展缺乏长远目标。

四、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的构建路径

构建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运用全人育人理念,调动和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及贫困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和作用。

(一)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

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加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贫困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规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解决贫困生在就业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拓展贫困生的就业途径[4]。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纠正和查处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搭建公正公平的就业安置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

(二)强化企业的实践合作

结合贫困生的实际,健全课程设置,创建弹性学制与学分交换相结合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和人才培育计划。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及生产流程要求,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进行调整,从而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相应的人员和智力保障。完善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管控及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有针对性引导企业可有序参与到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各项工作当中,建立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强化高校的成才教育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运用校园各类社团平台,提升贫困生的沟通协调、思想表达、交流交往等能力,帮助增强职业技能和素养。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开展择业技巧方面的培训,促进贫困生增强自我认知,找准适合自身实际的未来发展目标。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加强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及时舒解焦虑及悲观等不良情绪,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心理问题。

(四)强化贫困生的自强自立

贫困生必须增强独立自强意识,借助外部帮扶推动,充分调动自主学习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积极树立正确择业观和价值观,敢于正视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积极迎接挑战,增强情绪调整和控制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和诚信理念,合理规划个人发展目标,为实现成才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全人育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成才模式构建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推广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1]刘桂芬.贫困大学生全方位资助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02):176-177.

[2]季枫.贫困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77-79.

[3]宋君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研究—基于“内生型成长”助学模式的实践[J]. 林区教学,2015,(12):85-86.

[4]关磊,李敏,陈建平,等.高校助学社团育人机制研究—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和发展视角[J]. 科技创业月刊,2015,(13):66-68.

[责任编辑 王云江]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talent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 round education

CONG Wen-qi, YANG J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Anshan 243032, 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weak links in poor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s not fit for the task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concept of all round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talent mode. This mode is pai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 round education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his paper.

talent mode; all round education; poor college students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4.012

G641

A

1673-9477(2017)04-037-03

2017-06-18

2015年度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编号:SK2015A079)

从文奇(1981-),女,安徽太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成才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