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户外活动中,引领学生感受造型美
——从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教学谈起

2017-02-18陈彬浙江省临安市博世凯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7年7期
关键词:物体美术老师

■文/陈彬 浙江省临安市博世凯实验小学

【案例背景】《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型。意在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的形象分类,掌握归纳事物外形的能力并利用大自然中各种材料进行创意拼摆,塑造出形式多样的图像。教学中需不断激发学生借物联想能力,并在课堂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在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了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但以绘画方式居多,且大都是在室内完成相应作业练习。本课根据新课标“造型·表现”领域中低段学习目标要求,大胆地尝试带领学生到户外,利用各种自然物进行美术创作,巧妙地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和质感,重新塑造新形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师如何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和利用自然物形体进行大胆的联想,拼摆并做好教学成果的记录,成为本课所需要面对的困难。

【案例描述】课前预备铃声响起,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户外操场旁的绿地,以体育课队形盘腿而坐,上课一开始老师将课前收集到的落叶、种子、花瓣、树枝展示出来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体吗?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形状,又有哪些颜色?”同学们轻松地回答出了自然物的名称、形状和颜色。“冬天过后,这些可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动动手,它们就会变成有趣的形象。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用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动手制作有趣的形象。”在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本节课知识点教学,对形的认识和分类。“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长得各种各样,你们认识了哪些形状?”学生纷纷举起手抢着回答:“有圆形、方形、三角形……”“没错,这些边缘工整规范的几何形状,我们把它叫做‘规则形’。你们发现老师手中破损的落叶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说边缘歪歪扭扭,一点也不工整。“没错,这些外形边缘不规整的物体形象,我们把它叫作‘不规则形’”。教师接着问:“在大自然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规则形?哪些物体又是不规则形?”学生略有思考回答:“老师,三角梅的花瓣是规则形”“圆形的小石子是规则形,雨后积水滩是不规则形……”同学们通过观察辨认出大自然中不同的形的构成。

“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可神奇啦!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可以将它们变为有趣的形象。”引导学生打开课本一起欣赏英国艺术家卡尔·华纳的作品《绿色天地》。“你看到了什么?”教师问。“一幅美丽的风景,有大树、草地、树丛、远山……”学生回答,“你再仔细观察,那是大树吗?那是远山吗?”哇!学生发现作品里的风景全部都是由生活中的蔬果拼摆而成。“卡尔叔叔发现有些蔬果的形状、颜色和大自然中的景物相似,于是他大胆进行了组合拼摆,借助西芹、花菜、土豆等大自然中的蔬果,完成了美丽的风景拼图,是不是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为卡尔叔叔的智慧鼓掌点赞吧!”当孩子还沉浸在欣赏大师作品中的时候,立即引入同龄人的作品欣赏,“不仅大艺术家厉害,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很厉害,看,他们给我们带来许多美丽而有趣的图案,你们仔细观察,课本中的《双鱼》这幅作品,运用了大自然中哪种物体进行拼摆的?采用了什么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回答:作者利用大自然中的向日葵拼摆出两条鱼的形象。他们将圆形的向日葵分成了两个半圆形,分别制作成鱼的身体,巧用向日葵的色彩,将其变成了鱼的斑纹。“其实,大自然中物体丰富多彩,只要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就可以创作出各种有趣的形象。你们看这幅《螃蟹》作品,就是利用圆形的泥块制作成螃蟹的身体,利用开裂的椭圆形果壳做成巨大的螃蟹钳子,利用长长的树枝作为螃蟹的腿,是不是特别有趣?”学生自信的回答流露在微笑脸庞。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在分析欣赏教材范图过程中,学生在感受造型美的同时,也掌握了自然形体拼摆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走进大自然,如何把在大自然中捡来的这些不同的材料拼摆成有趣形象,谁有什么好的想法呢?”同学们观察绿色椭圆形的落叶、黑色圆形的种子、红色三角形的花瓣积极构思着:“老师,可以拼摆成一条游动的鱼,椭圆的落叶作为鱼的身体,三角形火红的花瓣可以作为鱼儿摆动的尾鳍,黑色的种子作为鱼儿的眼睛。”有学生回答道。“真是不错,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老师接着问。有学生发表了想法:“老师,红色的花瓣像舞者飞扬的裙摆,可以将椭圆形的叶子稍微撕剪成为舞者的身体,种子可以作为舞者的头,用树枝折摆成舞动的手和腿。”学生结合自然物的形状和颜色进行了大胆的联想。

“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太有趣了,老师迫不及待想看看属于你们自己拼摆的作品了。”教师在完全调动起学生实践激情的同时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1.寻找自己的小伙伴,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2.在4分钟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分工收集材料。

3.根据收集到的自然物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创意拼摆,比一比哪组拼摆的图案造型最有趣。

4.完成的小组可以举手让老师欣赏评定,老师会将你们连同拼摆的作品一起拍照,发到班级qq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让他们知道你们有多棒!

活动有序地开展,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有的选位,有的找材料,一派热闹的景象,经过联想——提议——争执——妥协——实践等过程,每个小组都能根据收集到的自然物展开联想拼摆,呈现出来的作业成果也十分丰富,教师及时做好对活动过程和作业成果的摄影记录工作并对想法创意突出的作品进行表扬宣传推荐。

【案例分析】

如何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在本堂课中认识形并利用自然形进行大胆的联想拼摆成为造型趣味、美丽的形象,切实地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根据美术新课标的学习指导要求,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语言介绍、图例欣赏、借物联想、实践操作等方法展开教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的特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形和形的分类概念进行口语化表达,让学生较容易地对形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了实现学生对拼摆造型美的认识,本节课出示了大量的范图,从艺术家的作品到同龄人的作业,深入浅出,在引导认识和解读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识读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拼摆奠定了意识和审美基础。以户外实践为活动形式,设计竞赛或游戏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设计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让我们看到欢喜与哀愁,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协调和他人的关系,懂得了尊重和礼让,在学中玩儿,在玩儿中学,在实际活动中落实美术的表现,落实技能和方法的运用,落实审美和创新的发展,落实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而如何做好教学成果的记录,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运用了摄影的方式记录教学活动的过程精彩和教学成果的风采展示。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带来了形式多样的作业成果,美术作业已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绘图,剪贴、拼摆、塑形、再构成等等方式层出不穷,为展现教育教学的成果,肯定学生的实践成效,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摄影记录是及时而高效的方法。被记录下来的影像资料被系统地整理,长时间保存在电脑中,解决了美术作品不易保存的烦恼,也为日后的读取和运用提供了便利。

猜你喜欢

物体美术老师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