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2017-02-14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合部城乡子女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的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交融,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共存形成强烈的对比。

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员结构复杂,文化底蕴相对薄弱,文化氛围不浓。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既要成为解决城区学校大容量的有益补充,又要起到农村乡镇学校发展的榜样作用。处于城乡教育发展的关键衔接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是教育界的“特种兵”。

现实中,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学生家庭背景和文化氛围差异较大。一方面,家长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父母缺乏主动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意识,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据笔者调查的数据来看,65%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持有“老师不找我们,我们也不会去找老师”想法的家长多达52%;家长认为自己缺乏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有64%。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子女的认识也存在偏差,96%的家长认为“子女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要好”,而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却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校,一切承包掉”。正因为这样,学生很难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这些学生各种习惯养成教育的要求也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还有10%的外来人员居无定所,他们大多居住条件比较简陋,环境嘈杂,再加上有些父母常年为生计奔波,无暇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而且忽视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在事业和生活中面临的情况较多。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师,他们很多都在城区居住,面临着中午吃饭、晚上值班寄宿等现实问题。定位为乡村教师,但教学目标和任务却要和城区教育保持一致,而学生生源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他们的工作量异常繁重。

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组成结构相对不平衡。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相对短缺,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课堂活动开展缺乏活力。教师队伍中,由于年龄结构不平衡,造成教研活动传帮带出现断层。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市发展过快,学校撤并重组较多,教师之间、教学之间、生活之间,需要方方面面的融合。

学校管理方面所需协调处理事项千头万绪。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负责人,为学校发展争取良好的办学环境,需要和村委、街道办事处、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等沟通协调,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大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小到学校的垃圾清运,都需要管理者四处奔走,多方争取,才能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

在校内管理方面,由于学校所处环境较为特别,如何让学校融入城乡结合地,让城乡结合地的家长认可学校的教育思路和理念,学校负责人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中间需要做大量繁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得到成长、家长放心满意。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必须得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笔者根据近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党建、统一思想,焕发城乡结合部学校勃勃生机

面对当前工作,越是在周围教育环境复杂的时候,学校党支部(党小组)越是要坚持思想不滑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改革和发展中充分调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坚持党务、校务公开制度。通过进一步推行党务、校务公开,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都要经过党内充分的酝酿,集体研究、决定,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加强依法治校的规章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严格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行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效应,积极开展“三争创三带头”活动(即管理干部争创服务标兵岗,带头尽职尽责;党员同志争创领航模范岗,带头示范表率;一线教师争创教学先锋岗,带头教书育人),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同时,通过与城区学校广泛开展结对子、拜师学习、培训交流、参与活动、公开赛课等形式,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舞台;通过最美教师评选、模范教师评比、年度考核等形式树立典型,打造名师、名校。

二、转观念、多方配合,让家长学校发挥教育整体效应

针对城中村家长的综合因素,笔者认为,要让家长在教育孩子中行动起来,就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家长来学校参加学习和培训,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以此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定期与街道、村干部联系,开放学校,组织街道、村干部及家长来校了解情况,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家庭、社区组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借助市区发达的信息资源优势,变“定期家访、时空受限”为“随时沟通、贴近交流”,使互动互融更为实际,家校联系更富成效。借力市区内便利的社区资源,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一方面满足家长们对知识更新的需要,满足他们对教育子女束手无策、渴求方法的需求,切实提高家长素质;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做到三方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形成城乡结合部地区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三、开思路、内外兼容,最终实现教育质量上档升级

下大力气抓好师资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孝义市人民政府与北师大合作开展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借助北师大知名高校作为高级研修基地,多批次、全覆盖组织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师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孝义市教育局创新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在紧密融合牵头学校优质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办好特色学校精准定位的思路引导下,围绕特色品牌建设,重视深度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充分彰显城乡结合部地域的特殊优势,提炼出富有自身特点的特色办学理念(区别于农村又扎根农村、不同于市区又贴近市区、不失农之本又融入城之魂),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亮点、人人有特长的特色育人氛围。辅之以科学的《学校章程》和具体可操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并重视持之以恒的“落地”,凸显“学校精神”,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成才、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特色品牌学校,持续推动实现教育质量的提档升级。

总之,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筑起固本固基之梯。

猜你喜欢

结合部城乡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