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均衡目标 办好每所学校
——应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纪实

2017-02-14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应县县政府全县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一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如何也成为县域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且列入国家评估认定范畴。为贯彻落实这一基本教育国策,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和山西省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瞄准义务教育均衡目标,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主导勇于担当 强化组织政策保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在政府,关键在落实。为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多个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的专门领导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作的强大合力。为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政府勇于担当,每年确立一个工作重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应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应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应县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年度工作考评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克服财政经费困难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前提是必须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应县财政总收入近年来都是3亿元左右,可用财力仅1.8亿多元。尽管财力紧张,但县委、县政府一直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优先保障范围,既实现了“两个提高”,即2013—2015年,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同比提高率分别达到0.36%、0.15%、0.67%;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支出同比提高率分别达到 0.4%、0.7%、2.4%,又实现了“四个增长,”即2013—2015年,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1%、0.1%、6.8%;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三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 12%、34.5%、22.7%,初中三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0.3%、58.2%、1.0%;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三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1.5%、12.3%、9.1%,初中三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5.7%、64.8%、1.2%;教师工资逐年提高,2015年全县教职工年人均工资39793元,三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0.9%、17.9%、10%。特别是五年累计投资3亿多元,完成城乡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仅2016年就投资6886万元,弥补了办学条件短板,全县各中小学基本建成了标准化学校。

健全师资水平提升机制 夯实教育发展基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县政府一直重视解决教师老龄化严重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年来共新补充优质教师445人,其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425人,包括音体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92人;分配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37人,占总人数的80%,其中补充农村中小学289人。目前,小学、初中高学历教师分别达到96.5%、72.9%。应县还完善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特别是县政府积极与省教科院合作,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共邀请200多位专家和名师每年开展校长教师大型培训活动,接受培训的教师达1.2万多人次,优师队伍不断壮大。为提高教师待遇,县政府参照全县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从2010年1月开始为全县中小学教师落实了绩效工资,并设立教育质量提升奖,按时发放山区教师津补贴,逐年增加中高级教师聘任职数,每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100多名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校长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强化教育权益保障 着力推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实现教育公平。为此,县政府、教育部门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直与县城学生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建立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服务体系,健全了家校联系、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社会团体、学校等方面广泛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资助体系,五年来,共资助学生2650名,资助金额450万元。重视“三残”(视力、听力、智力)儿童少年入学教育,全县“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0.2%。目前,新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2017年春季将投入使用。

强化素质教育推进 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县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坚持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等,形成了“一校一品”教学教研格局。全县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在2013年召开的山西省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阳城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在《山西教育》刊发。大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教研和送教下乡等活动,多次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现场推进会。同时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小学达94%、初中达93%。全县每两年开展一届全县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将特色学校创建和学生自主发展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如今,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兴起,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办学行为日趋规范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农村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县政府、教育部门积极推进中考制度改革,逐年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到全县各初中学校的比例(2015年开始提高到70%),调动了农村初中的办学积极性。初中、小学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有效遏制“大班额”,对稳定农村学校生源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将农村学校过去的平房变成楼房,冬天炉火变成暖气,学生课桌椅由旧变新,教师办公条件由差变好,教师学历结构趋于合理,计算机教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及阅览室等建设齐全,学校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城里的学校基本相当,学生择校到县城学校读书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不断加强阳光编班、均衡编班管理,控制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收费行为,推行学校分类评价,并加强督导评估,学校办学行为日趋规范。

强力整改补短板 问题导向见实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具体工作中不能“削峰填谷”,而要“造峰扬谷”,大力改造薄弱学校。2016年6月12日—17日,省督导组对应县进行督导评估后,给县政府、教育局和各学校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整改项目。之后县政府、教育局、各学校高度重视,以问题为导向,攻坚克难,强力推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整改氛围。县政府追加了2014年欠拨的410万元经费,追加了372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下拨了2016年上学期未到位的1038万元公用经费,拨付了安全保卫等非正式人员工资164.7万元。拨付了“全面改薄”配套经费117.2万元,将教师短缺的923台计算机和28所学校短缺的368台网络教室计算机都列入改薄项目,投资1670万元的全县“全面改薄”工程如期完成。抓紧时间施工,当年建成了县特殊教育学校。县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公办教师调配由教育局全权负责,纠正了过去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投资600万元为4所学校配建了功能室,为8所学校修建了运动场、硬化了校园和校门外街面,为4所学校新建了浴室,为31所学校新建修建餐厅、厕所、校门、围墙、屋顶、教学楼门窗、室内墙面、供暖系统、下水管道等。各学校也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610万元购置学生课桌椅3500多套、学生用床1000多张、教师用柜840多个,购置校园监控设备,更换教室黑板、照明灯,整治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校容校貌等,省督导评估组提出的整改问题全部落实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县教育局先后10多次召开校长推进会,组织4次逐校逐项督查,召开2次现场观摩会、1次大型“校校行”观摩交流活动的强力推动。由于应县瞄准义务教育均衡目标,持续发力抓整改补短板,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省级复查组的充分肯定。

2016年11月23—24日,国家督导检查组赴应县实地评估,认为应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达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到了国家评估标准。应县通过上下合力、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国标基本要求。有了这个好的基础,全县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一定能够再跨新台阶,再续新篇章!

猜你喜欢

应县县政府全县
红色记忆:国家博物馆藏“衡水县政府印”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工作站揭牌成立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一律作废
以干部培养为突破口,推进西藏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