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排练

2017-02-13孙梅娟楚雄师范学院

民族音乐 2017年4期
关键词:合唱团排练团员

孙梅娟(楚雄师范学院)

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排练

孙梅娟(楚雄师范学院)

为了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自2005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开展了以“走进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大学社团中最活跃、最具有群众基础的一项活动。在非艺术院校开展合唱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校艺术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

非艺术院校开展大学生合唱艺术的重要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合唱艺术逐渐由西方传入中国,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至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合唱艺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近些年来各部门举办的合唱比赛,涌现出来许多业余合唱团,尤其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大学生合唱团就成了最主要的一个手段。

1.合唱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

合唱是一门靠集体才华才能完成的高尚艺术形式,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合唱是多声声乐艺术,它不需要展现个性,凸显自己的声音。它需要各个声部达到一定的和弦效果,无论音准、强弱、节奏、音色等方面都需要每个队员相互配合,达到和谐统一。任何人过分张扬,突出个性的表现都会破坏整体的声音效果。在严格的训练和演出中,大学生体会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同时又改变了大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培养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2.合唱团有利于大学生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要强调非艺术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合唱团成员大都是来自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非艺术院校组建合唱团,不仅为喜爱唱歌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学习的平台。合唱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声乐、乐理、视唱练耳、音乐鉴赏等方面。合唱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技能的训练,又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拓宽了他们的知识。

3.合唱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

合唱团是校园社团活动中最具群众基础的一项活动。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合唱团实行的是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无论在组织日常排练还是组织参加演出比赛中,都需要每个团员发挥其组织管理能力,彼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

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排练

目前,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上催生了很多业余合唱团,绝大多数高校也都组建了自己的合唱团。在一定程度上合唱艺术呈现比较繁荣的景象,但是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团体并不那么令人满意。笔者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对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训练做初步探讨,希望能对非艺术院校合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材料和可行性建议。

1.组建

(1) 组建规模

合唱团的规模一般在30~60人左右。如果是小于30人的,虽然便于管理与组织,合唱水平较容易提高,团员整体水平较好。但是作品的局限性比较大,对于某些合唱作品声部划分上会出现问题,难以达到需要的和声效果,声音整体单薄,影响力也比较小。如果是多于60人的,虽然规模和气势上比较宏伟,影响力大,但在排练与管理上难度大,对于队员的演唱水平较难提高,整体效果偏低。

(2) 组织基础

合唱团的组织机构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主管教师和高校团委会实行双重管理。合唱团有三大组织机构,依次是主管教师、团员大会、高校团委会。主管教师是团的最高领导者,负责管理本团的艺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团员大会是主管教师领导下的团内决策机构,对主管教师和全体团员负责。高校团委会由团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在主管教师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团内具体事务,对主管教师和全体团员负责,受主管教师和全体团员的监督。

(3) 管理模式

在学校的管理下,合唱团内部也要有一个全面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案。合唱团日常的事务比较繁杂,小到考勤,大到比赛等,处处都体现出合唱团的管理机制和组织基础。合唱团充分发挥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团员自我管理的方式,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增强团队意识,便于管理和组织。合唱团由主管教师和团委会实行双重管理,制定了《学生合唱团章程》,实行学生干部责任制,将合唱团的日常事务进行仔细的分工,每位干部负责好自己的工作,确保合唱团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

(4) 挑选队员

合唱团招收的对象是面向全校进行的,招收队员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老师通过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从而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学生。另一个就是面向全校进行招收。合唱对队员要求较高,需要队员具备试唱练耳、乐理知识、表现力等。针对非艺术院校的学生,可以适当放低标准,因为这些可以在进团以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之后得到提高。但是要考查队员音准、音色、节奏感等最基本的能力。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可以适当考一些简单的试唱练耳,具体的考核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5) 声部划分

合唱声部划分有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六声部等等。对于非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合唱团来说一般以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的合唱曲目为主。这些声部作品广泛,和声效果好,有利于教学。超过四声部的合唱曲目难度比较大,对于团员的音乐素质要求高,因此接触较少,但是合唱团在声部的编制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声部的划分是由指导教师根据队员的音域和音质来划分的。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能唱到E以上的都分到高声部,其余的则分到低声部。另外也根据音质来划分,把声音明亮、清脆、轻盈的分到高声部,把音质较浑厚、低沉、结实的分到低声部。通常划分了声部后队员就不再改动,按声部进行训练,但有时根据情况所定也可以进行一定调整。

2.排练

(1)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排练计划

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最大的特点就是非专业性。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整体水平是从零开始的。但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兴趣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她们的积极性高,有很强的求知欲,吃苦耐劳。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合唱曲目、声乐训练、艺术鉴赏等方面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取长补短。建议学生合唱团平均每周进行两次活动,每次活动1个小时。由专业的音乐老师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有乐理基础知识、视唱练耳、声乐训练、合唱训练、大型合唱节目欣赏及著名歌剧欣赏等。在有重要比赛时,每天都要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团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更能拓展眼界,让团员对合唱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2)加强合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合唱专业技能的训练

合唱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形式,通过和谐统一的声音来表达共同的情感。为了把合唱团团员不同的声音融合到统一的音响效果,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掌握合唱的技巧。合唱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训练;二是技术训练。

针对非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合唱团组建初期不可急功近利,应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训练。认知训练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学会看简谱,并能基本认识节奏节拍、乐音体系、常用记号等等。刚开始训练的合唱谱一般以简谱为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五线谱,随后逐渐加大专业性的学习,演唱难度稍大的曲目。其次是要学习基本的歌唱原理,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学会正确用嗓和嗓音的保健。合唱是一种人声艺术,因此只有学会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嗓音才能达到需要的声音效果。

技术训练主要是发声训练以及演唱的艺术加工。每次歌唱前都要进行发声训练,进行哼鸣练习,为了打开喉咙。另一个是为了学会掌握歌唱技巧,使和声效果更加和谐统一。歌唱前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歌唱姿势,因为歌唱的姿势会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发音、吐字、表现力等。然后进行一定的呼吸训练,学会腹式呼吸和循环呼吸,这样的训练能稳定歌唱时的气息,声音才会显得饱满。掌握正确歌唱方法后,就要开始美化语言,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了。在歌唱前先掌握作品的背景,分析歌谱,掌握歌曲的节奏、音色、音量、装饰音等等,并加上肢体和面部的表情,使其获得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享受。然后是吐字和咬字,合唱要求字正腔圆,不需要把字咬的太死。字头是声母为起声,发音有“喷”“弹”的力度。字腹是韵母保持,字音要圆润饱满。字尾是收声,结束时要自如,轻巧柔和。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机构,声部长带领声部训练

非专业学生合唱团采取的是学生干部责任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过分依赖指导教师。首先由合唱团团长和副团长负责组织安排每次排练时间、场地及考勤。其次在排练新歌时先由声部长先带领自己所在声部成员进行排练,随后再进行合练。形成帮扶的对子,由能力强的团员带领稍差的团员。在演出时,造型、服装和比赛纪律上等等都体现出学生组织机构的作用。

(4)分阶段积累合唱曲目,丰富和独创表演形式

合唱团选择曲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在合唱团组建初期,应选择曲目比较简单,旋律优美的齐唱曲目。针对合唱团团员的非专业性,排练初期选择这些齐唱曲目主要是初步培养团员的协调性与合作意识,使音质、音准、音色、力度等初步达到统一和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合唱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可以由齐唱过渡到二声部的合唱曲目的排练。选择二声部的合唱曲目可以让团员初步感受和声效果,感受声部的和谐之美。同时指导教师也能清晰的发现问题,并能做针对性的指导。

当合唱团团员达到一定的演唱水平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声部关系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和声效果较好,对声音要求高的曲目。合唱排练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曲目选择和表演形式上加以创新,才能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在表演形式上有女生合唱、男生合唱、重唱、表演唱、无伴奏的、混声的等等,在演绎一些曲目时还结合了肢体动作、舞蹈、朗诵、舞台造型。不仅提高团员排练的积极性,同时使合唱曲目更加赏心悦目,增强舞台的效果,也能使合唱团向多元化发展。

(5)积极参加舞台表演实践活动,创造展示平台,提高艺术水平

只有不断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排练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才能不断提高团员的艺术水平。每个团员亲身经历到比赛的各个流程,不仅锻炼了团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团员了解合唱比赛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这样在舞台表演实践中团员们能找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挥。除了积极参加舞台表演实践外,合唱团也要积极创造展示平台,定期举行音乐会或开展交流活动,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高团员艺术水平。

结 语

组建非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合唱团,要针对学生音乐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非艺术院校的特点。组建初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我管理,不仅调动了团员的积极性,而且集思广益能把合唱团办出特色与水平。其次要制订系统的排练与学习计划,学习基础知识及技能训练上要循序渐进,并且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另外要正确把握合唱团的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不管是演唱形式还是作品都要尽量独创与多样性。

[1]罗健.浅谈业余合唱团的组建与基础训练[J].大众文艺(理论),2008 (8).

[2]张耀.刍议童声合唱团的组建与训练[J].黄河之声,2007(3).

[3]蒋林.合唱艺术与素质教育理论研讨会侧记[J].艺术教育,1999(6).

[4]刘敏,黄丽.大学生合唱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初探[J].黄河之声,2009(10).

[5]廖文兰.对高校非专业学生合唱团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0 (8).

[6]黄璇.试论合唱艺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艺术探究,2004 (4).

[7]陈瑜.新时期高校的合唱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0(3).

[8]刘洋.高校大学生合唱艺术探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合唱团排练团员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合唱团
两个大忙人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青蛙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