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与省思
——云南省2016年“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评述

2017-02-13云南省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7年4期
关键词:彩云代表队文化馆

艾 华(云南省文化馆)

回眸与省思
——云南省2016年“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评述

艾 华(云南省文化馆)

云南省2016年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比赛,通过紧张激烈地角逐,最终产生了涵盖音乐、戏剧、曲艺、舞蹈和美术、书法、摄影7个艺术门类的40件作品获奖。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和展开重彩画家陈力、民族音乐学家申波、文艺评论家侯瑞云和一级舞蹈编导曹天明4位评论家的观点,供所有参加本届活动的创作和编导人员参考,以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精品力作产生,进而繁荣和发展群众文艺创作。

在本届“彩云奖”的决赛中,一大批作品显示出云南专业和业余作家、作者和编导,在深入生活的实践中携手合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选题方向上既有群众性,又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传承和弘扬我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作品的灵魂。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人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与追求,并通过新创节目的演出,使观众深深感受到边疆各族人民新生活的巨大变化。因此,无论是观众还是评委都普遍认为,本届 “彩云奖”的整体水平高过上一届。

获奖者众

获本届“彩云奖”的书法、美术和摄影的作品共18件,书法作品有《小楷柳永词十首》 (楚雄市文化馆)、《古人修身名言一则》 (迪庆州民族职业中专)和韩愈《争臣论》 (云南电网红河供电局)等6件;美术作品为《故园金梦》 (昆明市文化馆)《一半山》 (临沧市文化馆) 《吊瓜花》和(西双版纳州文化馆)等6件;摄影作品是《手抄纸》 (腾冲市水务局) 《万人左脚舞》 (武定县品鸡餐馆)和《迎佛》 (迪庆州文化馆)等6件。

这些作品在立意上比前一届高深,内容反映出多样化来,画法涵盖了国、油、版3个画种。最可喜的是:参赛的年轻人较多,中青年获奖者人数上超过上一届。值得一提的是:美术和摄影创作方面以往不被看好的临沧市,在此次决赛中成绩突出,两画一图获奖。

艺术水准高

获本届“彩云奖”的声乐作品,在创作方面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多声组合成为主流。如《排角姑娘》 (西双版纳代表队)、《古城的水》 (丽江代表队) 和《大河涨水沙浪沙》 (昆明代表队)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由几个旋律构成多声部织体,在运动中按照对位的规则结合在一起,使多变的节奏与和声交织而产生出丰富的声音效果,超越了与之相对的单声部歌曲。而《米诺绕诺》 (景洪市基诺族乡)取消了“主歌+副歌”的曲式,多个乐章依次递进,是曲作者具有创新精神的大胆尝试。

由云南省文化馆殷海涛、周国庆和李玥锜等挖掘、整理并创作的傈僳族无伴奏男女声小合唱《瓦器器》 (维西县文化馆),荣获第11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这也是继2013年合作无伴奏的女声组合《阿哈巴拉》获第10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之后的再度夺魁。连续两届获此殊荣,不仅见证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声音乐创作数年来保持着国家级水准,同时也为全省在这方面的创作中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多声组合异军突起,反映出我省及部分州市县文化馆的创作人员,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旋律写作技法,而是朝着更难的复调音乐创作方向迈进。

弘扬主旋律

1.讴歌时代英雄.

本届“彩云奖”的戏剧和曲艺作品聚焦重大题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主题价值与美学内涵,产生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群众文化标志性作品,并成为两年来社文战线上一个新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充分证明了群众文艺中的戏剧和曲艺创作,可以关注大时代、挖掘大题材、表现大事件,从而推出震撼人心的大作品;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了群众文艺的主创者正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时代与群众的需求出发,选择和创作更多和更好的文艺作品奉献给社会;这一文化现象清晰地表明,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的群众文化原创文艺作品,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章哈剧《西双版纳的黎明》 (西双版纳州代表队)以兴滇人物召存信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双版纳这一过程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剧本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唱腔优美,故事感人。作品无论在题材、情节、人物塑造、创腔和音乐设计上,都为云南少数民族戏曲史留下了贵可修志的一笔。作者把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与少数民族戏曲的独特艺术性进行有机地结合,既体现群众文艺的剧本风格,展示章哈演唱在剧中的贯穿作用,又用多元的西双版纳艺术手段,着力歌颂了为西双版纳解放做出卓越贡献的傣族英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傣族上层和下层人民群众之间,共同唱响了爱国主义和向往民族解放的团结之歌。

2.关注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意义深远,而小品《一个不能掉》(普洱市代表队)和花灯小戏《乡村趣事》(昆明市代表队),就是聚焦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中所体现的国家战略。这两部作品的主创人员亲自接触少数民族贫困户,在生活的体验中酝酿情节、提炼主题、驾驭该题材的思想意义和舞台呈现,运用方言小品和花灯等戏剧样式,塑造了一位年长多病的男扶贫组长和一位年轻的女扶贫组长的两个舞台形象。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为精准扶贫绞尽脑汁和呕心沥血。剧作者、导演和演员向基层学习,为时代的需要进行艺术创作,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净化人的心灵,引领社会风尚。小品《生日快乐》 (曲靖市代表队)用精湛的表演、真实的生活观照,描绘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通人,对生活价值和亲情的理解,其戏剧样式让观众得到对主题的真实体味。彝族花灯戏《圆梦》 (楚雄州代表队),把艺术视觉对准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接地气的作品,不仅拓宽了基层小戏曲的体裁领域,还为少数民族戏曲和花灯的嫁接拓宽了思路,使第5届“彩云奖”决赛的戏剧作品呈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现象。

3.题材视点开阔

白族大本曲《习总书记到我家》 (大理州代表队),用白族大本曲的形式表演声情并茂,成功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的生动场景。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艺术,艺术特点是一人演唱、另一人用三弦伴奏,作品在遵从大本曲的本体原则上把它的艺术特色发挥到了最佳水平。扬琴说唱《新村官》 (玉溪市代表队),运用扬琴的坐唱和表演,把一个新村官为民办事、扬善惩恶的生动形象表演得十分到位。说唱者和表演者跳出情景讲故事,表演者又跳入剧中的角色。这个“跳出跳进”的特点风格浓郁,对曲艺本体的崇尚与张扬,让观众看到了它在基层文化阵地的生命力。快板《二万五千里长征》(昆明市代表队),用群口快板的艺术形式,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重要历程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击节铿锵有力,战斗精神引人入胜,描述艰难险阻传神抓人,5个英姿勃勃的小伙子表演精彩。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群众文化工作者原创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表现时代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白璧微瑕

舞蹈《牵手·坚守》 (开远市文化馆)表现矿山工人夫妻一人在岗、另一位则下岗靠低保度日,选材独到,敢于直面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红盖头》 (昆明代表队)讲述新娘出嫁前正憧憬美好未来时噩耗传来,当警察的未婚夫在抓捕毒犯时英勇牺牲,喜悲之情形成巨大的反差,凄美而撼人心魄。藏族群舞《筑》 (迪庆代表队)生活气息浓烈,让人感到情绪上轻松愉悦,完全是一部典型的群众性舞蹈。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作品普遍存在着美中不足的问题。具体道来,有以下诸多方面需要引起作者和编导们的重视。

1.画蛇添足。

普米族男子群舞《追毡的人》 (兰坪县文化工作队)表达的是婚俗,却给人的感觉是战争性舞蹈,而道具毡子被迎亲途中的汉子们围着踩踏的仪式,又影响舞蹈的呈示。道具影响舞蹈呈示的作品还有《花儿绽放》 (昆明西山区文化馆)和《蹦吧绕—阿佤女》 (沧源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前者审美意象较好,舞中突然有一女拿出《古兰经》来阅读就显得画蛇添足,有群女就足矣;后者在结束前舞者立一块木板(图腾于台中左侧,是表达“畏天”或是“敬神”,二者交代不清。由此可见,道具要与作品内容相联系,不能是多余的东西。

2.节奏单一

两个彝族群舞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整个舞蹈在一个节奏型中整齐划一地表演而没有变化,缺乏复调元素中的重奏和模仿等交错多变的律动,致使单一节奏限定的简单动作或队形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全过程,如《狂旋无量》 (南涧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和《羊皮舞》 (景东县文化馆)。所以,节奏(拍子)应求多变,编导才可能提炼出更丰富的舞蹈语汇来。

3.情难尽兴

前面提到的《红盖头》凄美而撼人心魄,但没有达到让观众掉泪的地步。《山鸡情》 (祥云县文化体育局)拟人化的爱情没有展示出来,仿佛一只老公鸡占有一群老母鸡似的,情在那里?结果则是假激情舞。群舞《崴灯》 (红塔区聂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变歌为舞,服装、灯光与音乐美轮美奂且清新脱俗,然而领舞与群舞者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各跳各的又崴不出观众想要的东西。瑶族舞蹈《伞中情》(广南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画面漂亮,节奏流畅,可调度上流动不够,致使每段舞都缺乏一个小高潮。

4. 主题不明

群舞《哈咚呲》 (元江县群众文化工作队)讲的是一群青年奔跑到哈尼山参加赛歌,途中发现一只受伤的白鹇时便驻足并将其救助与保护。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来:一是让观众去猜想汉译音的哈尼语“跑山人”为何意,再是受伤的白鹇出现又变成了另一个舞蹈。舞蹈长于抒情,短于叙事,人们是去赛歌,还是保护野生动物?两者之间突出谁,主题交代不清。少儿舞蹈《嘟哒哒》 (腾冲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缺乏应有的童趣,孩子们不应该去跳成人之舞。

大屏幕在一些作品中的应用上过于凌乱,转移了观众的视线。

希望群文创作和编导人员探讨和区分群众性舞蹈的三种方向:一是“群星奖”的作品反映的是时代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因而需要创作并参加比赛,不能与歌舞乐混杂;二是“歌舞乐”属于展示状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传承,只需要编排动作而没必要太多的创作成分;三是许多旅游项目中的音乐舞蹈是伪文化,误导了游客,例如“摸奶节”,是个别搞文学的人无根据地杜撰,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

本届“彩云奖”24部舞蹈中的一些获奖或名落孙山的作品,存在着美中不足的一面,亦即白璧微瑕。也就是说,这些作品需要创作和编导人员进行反复修改、加工和提炼,才可能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希望相关人员继续努力,不能因为参加了本届“彩云奖”以后就止步不前,因为许多优秀作品都是经过作者反复修稿而成的。

彰显文化自觉

本届“彩云奖”的大多数舞台作品,折射出各级政府和民间都在着力展现当地世代相传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粹。如,政府主导的赞哈剧《西双版纳的黎明》、白族大本曲《习总书记到我家》和佤族清戏《天上有星星》 (腾冲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等多部作品;政府支持、民间积极自发参与的有《鼓韵传薪》 (德宏傣族农民表演队)、《父子琴深》 (迪庆藏族农民表演队) 和《米诺绕诺》 (基诺族表演队)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又巧妙地把各自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并对不同民族戏剧、曲艺、音乐和舞蹈进行了传承与弘扬。而最有意义的是:基层少数民族农民通过组建自己的文艺队,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如,面孔全新的傣族、基诺族和藏族的农民文艺队。这种由政府主导、提倡并支持、民间积极参与的“彩云奖”,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

在本届“彩云奖”比赛中,观众再也看不到往届“彩云奖”少量作品中存在模仿、抄袭甚至是剽窃的痕迹,如“韩潮日流”“欧风美雨”等诸多表演痕迹,这完全得益于评委们在第四届“彩云奖”中善意的批评与提醒。由此可见,评论工作中对作品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必要的批评或指正,有助于群文创作和编导人员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进而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秉持应有的文化自信。

基于上届“彩云奖”中一些舞台文艺作品存在的问题,加之全省文化馆(站)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一现实情况,云南省文化馆2016年制定实施了各艺术门类培训 “永远在路上”的远景规划,旨在不断提高本系统所有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逐步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深信,无论是获奖或是名落孙山的作品,只有通过展(演)出、评论、培训、反复修改打磨,云南的群众文艺创作才能在未来的“彩云奖”比赛中不断涌现出精品力作,进而繁荣和发展群众文艺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彩云代表队文化馆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彩云之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一路彩云奔小康
章堰文化馆
2018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大爱有光
2017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