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市级储备粮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初探

2017-02-11汪浙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储备粮信用等级珠海市

文/汪浙

珠海市市级储备粮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初探

文/汪浙

2016年9月30日,国家粮食局颁布了《粮食质量监管办法》,该办法与旧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相比,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信用等内容,如其中“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资格审核、日常监管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粮食质量安全信用档案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粮食经营者增加检查频次,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该办法要求从2016年10月8日起实施,但珠海市储备粮管理中心根据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于2014年就已经提前制定了《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稻谷)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稻谷)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是根据国家储备粮质量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珠海实际情况制订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的质量安全,为储备粮的采购招标提供一个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和质量信用优先的良好社会环境。目前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的采购都是委托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统一招标完成的,但存在有些粮食经销商以较低粮价中标后,在粮食质量上又达不到合同要求。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既耽误了储备粮入库的时间,同时也是对那些粮食质量信用良好经销商的不公平。如2014年,有一粮食经销商以较低的粮价一次中了三个标,但在粮食入库时发现,该经销商用质量不合格的稻谷以次充好。当粮库方采取对该批不合格的稻谷全部退货处理后,经销商才补送来质量合格的稻谷。2015年另一粮食经销商也以较低粮价中标后,在入粮过程中,送来的稻谷因质量多次经检验不合格被退货,在合同期限内完不成任务,只能中途毁约,储粮单位不得已又进行第二次招标。

《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稻谷)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评定内容主要以入库储备粮(稻谷)的常规质量检验项目为依据。检验项包括杂质、脂肪酸值、水份、整精米率、出糙率、黄粒米、虫粮、谷外糙米等。评定内容最高得分133分(包括正常最高得分100分及最高奖励33分)。其中杂质、脂肪酸值和水分三项为重中之重,该三项评定得分占总评定得分比例的67.7%。把杂质、水分和脂肪酸值三项作为重要评定内容,是由于许多经销商都是直接到农户或田间地头收购粮食,其中杂质和水分指标很难符合国家储粮标准,甚至有些经销商为了降低收购成本,往往采取以陈粮或新旧粮混合的办法代替新粮。如有一经销商送来入库的粮车,其表面的包装全是合格的粮食,但粮车中间全是脂肪酸值超标的陈粮。对这种人为的弄虚作假行为,珠海市储备粮管理中心不但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要对这种不良行为记录在案。

在《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稻谷)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中,没有列入卫生检验指标,是因其在招标书中已明确,凡卫生指标不符合国家粮食标准的一律禁止入库。另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中标经销商送粮入库时,必须要有产粮当地有资质检验单位出示的检验合格报告;二是对入库的粮食我们还要对每个中标标的粮食,根据其入粮进度分别在入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采样送珠海市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若有卫检不合格者并经过复检还是不合格者,一律作退货处理。其退货的一切费用由该中标经销商承担。

《珠海市市级储备粮(稻谷)入库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将评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等:A级为质量信用优秀、B级为质量信用良好、C级为质量信用一般、D级为质量信用较差。珠海市市级储备粮入库质量信用等级每年评定一次。凡质量信用等级被评为A级的单位(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凡质量信用等级被评为D级的单位(企业)次年取消参加珠海市市级储备粮采购投标资格。凡质量信用等级被记录为黑名单的单位(企业),三年内取消参加珠海市市级储备粮采购投标资格。同时,我们在入粮的过程中,对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者或因质量不合格在入粮中途毁约者,一律列入黑名单。

三年来,珠海市通过上述评定办法共评出A级单位(企业)3个,B级单位(企业)5个,C级单位(企业)5个,D级单位(企业)2个 。评比结果每年及时进行通报,同时还将该评比结果上报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该做法对构建诚信社会及维护良好的储备粮质量信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储备粮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储备粮信用等级珠海市
黑龙江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All about Me
书法欣赏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协会圆满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扩大试点工作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昌吉州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关于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办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