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

2017-02-09郑稚丁

文学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利川一代人出版社

肖 通 郑稚丁

浅谈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

肖 通 郑稚丁

1980年代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光辉岁月,给了野夫那一代人“最初的熏陶和打磨”。野夫主要以80年代为背景,用半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一段“不为抵达的爱情”。在这场爱情中,“我”三次被丽雯放逐,始终不能与心底的至爱在一起。然而,这段爱情有着觉醒与挣扎的时代痕迹,充满着奉献、牺牲、成全的元素,平凡而又伟大。在野夫心中,这种爱情是那一代人的骄傲。

1980年代的爱情 三次放逐 一代人的骄傲

小说的序言作者敬文东评论说:“前世的爱情构成了野夫心中隐秘的骄傲,那是整整一代人的骄傲”。①在作品中野夫明明写的是“我”与丽雯的爱情,即使是骄傲,也应该只是野夫的骄傲,何以成为一代人的骄傲呢?况且,“我”与丽雯彼此深爱着对方,但“我”不得不被她三次放逐,在这场爱情中,“我”始终不能与心底的至爱在一起,直至丽雯逝世,“我”彻底失去她,与她阴阳两隔,这明明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又何以成为骄傲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作品中寻找线索、做出解答。

一.共和国的光辉岁月

野夫说:“我这一代人之所以始终无法超越80年代,也因为那个光辉岁月,给了我们最初的熏陶和打磨。”②换言之,一代人的青春,被同一个时代深刻的影响,而这是一个大时代,是一个容易出好故事的大时代。

似乎不管从哪个角度看,80年代都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光辉岁月。让我们看看这个大时代的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③1981年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在八十年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特区的设立,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外资的纷纷涌入,新的发展思维给这个国家的经济注入的新的活力。种种新的元素进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外的影视剧、港台的流行歌曲、牛仔裤、大墨镜……,吉他也是在那个时代开始流行起来。1979年第四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文学艺术在八十年代也迎来了新的繁荣。

总之,80年代有改革开放,有经济发展,有生活革新,有文化繁荣……,整个国家都在转型。共和国历史上的这段光辉岁月在野夫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是他心中的黄金时代,虽然有感伤,有无奈,有缺憾,却给了他无与伦比的滋养和继续前进的力量,给了他不一样的青春与爱情。

二.半自传体小说

作品图书的腰封上做出了“野夫半自传体”的宣传,的确,我们读罢整部作品,随处可见野夫人生的印记,他的故乡、他的故事。

野夫1962年出生于湖北利川的西流水村,土家族人。 利川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的家族的辉煌与伤痛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我”与丽雯的“1980年代的爱情”就发生在野夫美丽的故乡利川。萧条的边镇、古朴的老街、青山碧水、河畔沙滩、吊脚楼,还有公母寨那两座山峰和它们的传说,这一切营造出一幅美丽的故乡山水画。故乡山水的美丽正与这爱情的美好相呼应,两者相得益彰。作者选取自己熟悉的地域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因而在创作上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增强了故事的严谨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野夫的经历颇为特殊。1978年,野夫考入湖北民族学院,在校期间组织诗社、发表诗歌。毕业后进入利川教育局工作,后来又当起了老师。1986年,野夫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之后做过警察。1989年入狱,1995年释放。出狱后的野夫做过很多小买卖,卖衣服、印名片、做早点他都尝试过。再后来,进入图书出版行业,变成了一名成功的书商。2004年以后,野夫又开始提笔写作,多年来,他的读者群不断扩大,作品影响力也与日俱增。④

我们再回过来来看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关雨波,同样1978年考入大学,同样毕业后回到利川,进入体制内工作,之后入狱,经过人生低谷后在京城成为成功人士,这一切与野夫个人的实际经历严丝合缝,堪称野夫的翻版。由此看来,说《1980年代的爱情》是野夫的半自传体小说,所言非虚。野夫的个人经历和生命体验给小说创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我们之所以被这个故事打动,是因为野夫首先被自己过去的某一段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感动。

“不为抵达的爱情”:三次放逐

野夫说:“我在这里讲了一个不断拒斥的故事,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安排,乃因这样的爱不为抵达,却处处都是为了成全。”⑤

《1980年代的爱情》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太多跌宕起伏,作为一个中篇小说,也不会写得那么细致,但是读者依然会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打动,这正是因为作者在作品中呈现了一段“不为抵达的爱情”,让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故事虽然是以“我”的名义来叙述的,但“我”与丽雯的感情进程及悲欢离合是由丽雯来控制的,可以说是她导演了这场“不为抵达的爱情”,在时代的大环境下,“我”配合了这次演出。这段爱情之所以是这种结局,是因为丽雯对“我”的三次放逐。

小说一开始,就写到“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故乡利川的偏远乡镇公母寨,“我”对此十分失落,一幅怀才不遇的样子,在心绪低落的日子,“我”与高中同桌意外相遇了,此时两人已四年未见。“我”确信自己对丽雯仍有感情,但不知道丽雯的心意。随着与丽雯的频繁接触,丽雯越来走进“我”的内心,而“我”也感受到了丽雯对“我”关心甚至是爱意。“我”多次想向丽雯表白,“但在80年代之初,真正的爱情表白,却像赴汤蹈火一般的艰难。我们这种同学关系,一旦挑破而得不到对方的允诺,势必连朋友都很难平和相处,多数会渐行渐远——敏感脆弱的心灵尚无法学会面对拒绝。对眼前这种温暖和亲近的珍惜,使得我们小心翼翼地回护着这种若即若离。生怕爱情的线索一旦绷紧,最后却拉断了原本可以织好的情网”⑥。感情本应该顺着本心,“我”对丽雯一片痴情,丽雯对“我”情深义重,“我们”本该是理所应当的一对,但在丽雯的控制下,“我”终究没能向她表白,带着失落与不甘“我”和丽雯擦肩而过。她爱“我”,所以他希望“我”走出这片大山,到山外的世界去追逐梦想,开创另一片天地。她爱的越是深沉,就越要抑制自己的情感,对“我”若即若离,直到目送“我”离开这里,就这样,“我”被丽雯放逐。

多年以后,在家乡州城恩施,“我”与丽雯再次久别重逢,其时“我”正处于人生的最低谷:出狱之后生活事业毫无头绪。这一次丽雯用她的一切来抚慰“我”感伤而又失落的心灵:她以柔情唤起“我”的自信和斗志,本不宽裕的她还以各种方式接济“我”。

这一次,不再处于80年代的“我”鼓足勇气向她表达爱意,可她就像80年代一样并没有接受“我”,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明确地拒绝,善良的她依然坚持着80年代的理由,她已认定,她会是“我”的牵绊,会耽误了“我”大好的前程,于是她再次鼓励“我”远走,“我”再次被她放逐。伟大的爱情朝着终结的方向不可逆转的奔去。

在此之前,还有一次容易被人忽略的放逐,发生在高中毕业时。曾经的一对同桌,男生对女方暗生情愫,女生对男方默默关注。终于要到毕业了,男生给女生写了一封信,想告诉她心里所想的一切,想带着女方的心意和承诺去上大学,然而女方没有任何回应。多年以后,在公母寨,男方问起女方这件往事,在停电的昏暗中,在炭火的微光中,男生欲趁这个机会向女生倾诉衷肠,然而,女方坚持说不知道这回事,也不想知道这件事,就这样,爱情的火花迅速被浇灭。其实,她怎么会没看到,只是一切都是为了成全。

三.一代人的骄傲

小说名为“1980年代的爱情”,其实“我”与丽雯的爱情跨度之长超过了整个1980年代,在1978年之前,“我”与丽雯作为高中同学时,爱情的火花就已经开始燃烧,一直到丽雯辞世,“我”与丽雯的爱情故事才终结。80年代之所以取得冠名权,是因为“我”与丽雯的爱情成形于80年代,最难以忘怀、最刻骨铭心的部分在80年代,可以这么说,“我”与丽雯的爱情虽然跨越了广阔的时空,但却牢牢打上了80年代的印记。

野夫也说:“事实上,每一个年代的爱情,都有各自的历史痕迹。50年代的单纯,60年代的压抑,70年代的扭曲,80年代的觉醒和挣扎……再看看90年代的颓废和新世纪以来的严重物化,大抵可以印证不同年代的世道人心。”⑦

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我”与丽雯的爱情有着80年代的历史痕迹:觉醒与挣扎。这段爱情也就不是“我”与丽雯两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80年代的,是属于那一代人的。

丽雯出现在“我”的爱情中,她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对方在考虑,她几次出现在“我”最失落、无助、迷茫的时候,却用行动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她从容淡定,波澜不惊,却把所有的苦一个人承担。丽雯为了成全而牺牲、而奉献,这本该是爱情的本来面目。这样的爱情虽然凄然,但却美好。这样的放逐,虽然残忍,却很伟大。

野夫还说:“我们在80年代曾经迷狂追求的那些激情生活,放浪无羁的自我流放,绝弃功利的奋斗与挑战,耽溺于过程之美而忘却目的之爱情历险;甚至最纯粹的诗意栖居和艺术行动,一切的一切,都转瞬即逝像一束毫无结果的谎花了。”⑧

小说结尾丽雯的病故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野夫心中1980年代的那种单纯、唯美、感伤的爱情,那种觉醒与挣扎的爱情,那种奉献和牺牲的爱情,那种“不为抵达的爱情”,一去不复返。在野夫看来,“1980年代的爱情”只属于那个时代、那一代人和那一代人的青春,是一代人的骄傲。

注释

①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004页。

②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③《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④野夫的生平经历参看呼东方《野夫的江湖》,《新西部》(上旬刊)2015年10月。

⑤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71页。

⑥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40页。

⑦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71页。

⑧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15页。

(作者介绍:肖通,郑稚丁,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利川一代人出版社
一代人
我等待……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利川市饲料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的思考
利川市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不让路上有空跑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