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2017-02-09李俊

文学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感性大学英语教学

李俊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李俊

大学教学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单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能力完善的重要目的,而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英语是工具性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沟通、交流水平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英语是语言学科,课程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只有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将语言当作交流的媒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确保高效教学。思辨能力,是指思考、分析、辨别以及解释说服的能力,不仅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还缺乏正确的意识,而思辨能力培养这一长期任务经常中断,无法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甚至会影响他们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获取。针对这样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创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加以培养,结合实际找到科学教学的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大学英语 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模式构建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大学教育作为重点教学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和各地交流的频繁,我国各大高校都对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重视。相较于其他课程,英语对学生的记忆力、语言阅读能力、解说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单一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标准,死板的教学方法只会降低教学的效率。思辨能力是英语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方向。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大学教师还把四六级考试看的非常重要,教学旨在对学生的英语答题技巧和单词、词汇的背诵进行教学,忽略了他们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教学改革的新背景,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理念,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依托课程开展高质量的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

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有了很高的重视度,并通过多种手段来完善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1.教学方法生硬,对思辨能力培养认识不到位

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我国大学英语在思辨能力上的认识还不够科学,教学模式单一,结构不成体系,重复记忆和背诵的方法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机械式的做题,讲解答题技巧,只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在遇到新题型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法形成,思维就会出现“短路”。曾经狭隘的观点是,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就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学生只是海绵式的、被动地吸收。诚然,信息常识的积累为思考打下了狼嚎的基础,但若只是简单地模仿,会严重束缚独创性的思考;而一味的死读书,还会影响学生理清教学的思路,不利于他们将英语的工具性特点体现出来,扼杀他们的质疑精神,学生的口语水平、写作能力自然不高。

2.理性与感性协调的不好

学生大多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部分教师的做法也欠妥当,导致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并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看待问题。而大部分学生也仅仅执着于对问题表象的认识,在感性方面的表现较多,当面对需要透过现象看待问题的本质以及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很难有理性的探究意识与探究思路,表现为说理浅显、思维逻辑混乱,不能整体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不能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英语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3.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作为语言沟通的渠道和对话的途径,如何养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才是保证高质量教学的关键。但是,基于长期沿袭下来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感较差,自身不愿意积极学习。另外,“灌输教学”的模式和结构化特点,也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目前大学英语在思辨能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单一教学的问题,要实现创新教学,协调好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

1.增强师生对思辨能力的认识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光靠任何一方都无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而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就必须坚持创新,增强师生对思辨能力的了解和认知。在课程讲解和传播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背诵和记忆,更要增加教学的深层环节,把知识的传播和思辨能力的训练很好的结合,转变人们的固化的教学模式。对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和观摩,对思辨能力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向学生传授思辨能力对于他们发展的重要性,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师生应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自主养成培养思辨能力的习惯

如果没有的兴趣而强制地逼迫学生去学习的话,那无疑是失败的教育行为,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真正的感觉到了乐趣,才会自主地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组织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设问 (1)Why not?(2)In what ways do you agree that?(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善于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朝纵深引领,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形式,比如社会最近发生的事件,身边发生的事件,以及课文中的问题,选择可辩论的、有争议性的话题,在对话中的互动培养学生能清晰、透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聆听对方的言论,以兼容的心态,进行良性的交流、沟通,来激发学生努力思考的热情,展开发散思维,寻找事件和问题背后存在的背景,进行深层的分析,形成自己抽象概括的观点,发表创新独到的见解,让他们体验到课本和生活深处存在的乐趣。

3.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创新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动力,在大学英语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可以通过问题的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互评,激发学生思辨性意识。在突出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把握好技术特点和使用的关键信息,结合教学的内容将英语课程中涉及的文化、思想等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整合信息资源。与此同时,教学也可以摆脱传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对某一话题进行思考,广泛的阅读,组织专题研讨会,允许对抗性观点的存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自觉的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加强沟通合作,努力创新。

4.将感性知识与理性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思辨能力是思维辩证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独立判断的能力,是理性与感性思维辩证结合的方法。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教学表面化现象严重,忽略了课本中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教学的结构不严谨。要转变这样的情况,更好的做好思辨教学,就必须把握关键信息,找准教学重点,挖掘结构逻辑层次,通过对篇章遣词造句的理解,在搞好基础教学和理论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英语的课程重点,以有效的方法完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伴随着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便成为实现创新型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举措。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无法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而教学活动也不够新颖。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出学生的思辨欲,有利于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另外,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中也要统筹教学的系统化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阅读范围,接触多维度的思想,营造课堂气氛,依托课程内容,掌握思维逻辑,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出真正具备较好思辨能力的学生。

[1]李予军.应用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基于“3C”模式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06:53-58.

[2]韩菲,苏曼,郭晓暹.WebQuest模式下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研究——以大学英语课堂辩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50-51.

(作者介绍:李俊,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感性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