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谈我国残疾人的高等教育
——基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案例研究

2017-02-09林腾驹厦门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聋人社会福利残疾人

文/林腾驹,厦门大学

目前中国残疾人总量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全部人口的6%,约8500万。然而根据2015年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 ,高等特殊教育学院2015年录取的残疾考生仅1678人,其中专科(高职)生1008人,本科生666人,而研究生仅4人。(中国目前只有20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山东滨州医学院医疗二系、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等。 )另外,还有8505人通过普通高等院校入学,但其中的本科生人数也只有4087人。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残疾人接收高等教育的比率还很低。实际上,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残疾人就业条例》、《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为具体领域政策的体系,其中包括残疾人特殊教育政策,但为何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成果还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经费来源,试图论述政府应当推动残疾人福利的优质化,加大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投入。

1 案例介绍: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联邦政府财政拨款

美国加劳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创办于1864年,是世界上唯一一所专门为聋人和听障者设置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大学。为聋人和听障学生开设的专业有40多个,这些专业授予文学或理学学士学位。本科生也可以设计自己的专业,也可以选择华盛顿地区其它14所大学的课程。加劳德特的研究生课程面向聋/听障和健听者,提供文学或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资格证书和特殊专长培训证书。 尽管该校是一所私立学校,但是2017年该校学费仅$16,078美元。实际上,美国聋人大学的经费来源除了学费之外,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学校经营收入和捐赠。加劳德特大学的学费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得到了美国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企业的强大资金支持。

表1 : 加劳德特大学历年财政拨款 单位:1000美元

表2 : 加劳德特大学的预算构成 单位:1000美元

本文受韩梅等学者的研究 的启发,根据加劳德特大学公布的 信息,研究该校的经费来源。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校历年财政拨款逐年增加。从表2中可以看出,加劳德特大学2017年总的教育经费预算是1.767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拨款达到69%,学费收入只占10% 。可见联邦政府承担着该校大部分的教育经费。而该校学生人数仅1500名左右,平均每人获得经费约118000美元,数目相当可观。

2 案例分析:残疾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吗?残疾人的高等教育为什么应当由政府支持?

为什么美国联邦政府要大力支持加劳德特大学的发展?残疾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吗?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否属于社会福利的范围?即政府是否有义务提供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本文从加劳德特大学的案例出发,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2.1 残疾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吗?

2.1.1 推崇人道主义,普及教育平等

美国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其背后的一个基本思想,是重视人权。1861年美国打响内战,这场战争不仅是维护统一的战争,更有解放黑奴、维护人权的深远意义。通过内战,美国民众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其次,美国20世纪50年代爆发了民权运动,要求不同种族平等的社会生活。虽然民权运动一开始只是追求种族平等,但后来也有越来越多不同的文化群体通过这场运动争取教育机会均等。最后,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女权运动,特别是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即女性不应因为性别问题而遭受教育歧视,这近一步推动了消除歧视,普及教育的思想的传播。 让残疾人享受高等教育,正是一种推崇平等、保护人权的努力。

2.1.2 提高经济地位,促进社会公平

众所周知,残疾人由于先天遗传或其它不可逆因素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和健全人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研究显示 ,残疾和贫困是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的。因为贫困而导致医疗资源匮乏,更有可能生下残疾婴儿(或身体伤残没有及时救治),因为身体残疾而丧失劳动力,从而陷入贫困。而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使得残疾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一直无法提高。根据加劳德特大学网站上公布的信息,该校的著名校友有演员、政治家、建筑师、图书馆馆长、作家等,普通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心理咨询、会计、教育、计算机等行业,早已摆脱体力劳动等低薪工作。美国的2016年一项调查显示, 聋人的就业水平和所获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当教育水平提高时,聋人的就业率也随之提高。高中学历以下的聋人就业率只有28%,而大学学历以上的聋人就业率达到了74%。尽管在听人中也显现出就业率随受教育水平提高而提高的相关性,但是教育在聋人就业率上产生的影响更大——高中学历以下的聋人就业率与听人就业率差距为26%,而获得高等教育的聋人就业率与听人就业率的差距缩小为14%。因此从社会经济地位的角度来说,残疾人应当和健全人一样享有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1.3 促进社会融合,实现社会和谐

残疾人因为身体残疾,比如没有听力不得不用手语交流,没有视力不得不用盲文阅读,因而逐渐与社会主流隔离开来,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群体,或主动远离健全人或被动隔绝健全人,与社会无法融合。高等教育是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阶段,残疾人不但已经具备一些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将有机会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获得文化资本;参与社会重要事务,提高残疾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满足残疾人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需求,从而促进他们社会性的融合。

2.2 残疾人的高等教育为什么由政府支持

2.2.1 健全人的高等教育由政府主办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特别是高等教育,一方面,它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获得高等教育的群体可以从中得到较高的个人收益,而且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就会挤占另一个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并不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而要向受教育者收费,还有很多私立学校的存在。但在我国,政府仍然在提供高等教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1.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而科技的传播离不开教育。2.尽量保障教育机会公平。如果高等教育全由私人部门提供,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很可能上不起学,而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3.教育资本市场失灵。接受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市场足够完善,那么贫穷家庭的子女也可以向金融部门贷款,从而支付学费。然而因为市场无法预测有没有回报,回报率多少,因此金融部门一般不愿意发放贷款。所以由政府主办高等教育,可以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2.2.2 残疾人的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残疾人的高等教育,除了回报率更加不可预测,没有私人部门愿意介入之外,残疾人的教育成本比普通人更高,这也是让许多私人部门望而却步的原因。由于生理方面的残疾,残疾人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健全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需要提供额外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完成学业。例如,聋人可能需要手语翻译及与健全人进行社会交流的电子辅助工具,盲人可能需要盲文课本、辨认方位的信号与盲道, 肢残人可能需要使用常见的辅助工具、供轮椅行驶的坡道等。这些残疾人教育需要的特别辅助设施及器材,需要的经费投入要比普通教育更大。且师资队伍针对性的培训也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2005年, 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处处长谢敬仁同志率领中国残疾人高校代表团到美国访问时, 美国国际盲人同盟主席沃玛先生介绍: 西方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政府拨款是按人均健全生的5倍划拔经费。

面对高昂的教育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大多数残疾人根本上不了大学。因此,1968年,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部(U.S. D 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要求每个开设聋人高等职业培训项目的学院都必须提供如下服务:在课堂配备手语翻译;为每位聋生提供家教或笔记助手;设立个人职业咨询中心;开展口语/手语交流训练;提供就业安置等。所有学院提供服务产生的费用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 所以要发展残疾人的高等教育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

3 讨论

有些人认为残疾人社会福利只需要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要,而不是满足它们的高级需要。笔者认为

3.1 从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角度来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等。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此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而当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就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从发展阶段论的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普惠型、优质化的方向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从我国当前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支出规模来说:有学者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在财政支出规模方面,一方面财政支出不足,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成本过高,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地方财政支出过高,中央财政支出不足,财政支出用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比重过高,用在公共管理方面的额比例过低,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存在不合理性。实际上,我国用于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支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我国政府应当进一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支出,促进社会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4 对发展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的残疾人福利正在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要求特殊教育提供优质化,即从义务教育扩展到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特殊教育机构扩展到特殊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大学等。特殊教育未来发展应该着眼未来,整合到社会福利转型大局的新格局中。目前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尚无专门的教育立法,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依据仅仅是一些不具约束力的条款规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展残疾人的高等教育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首先,基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规律,我国应当推动渐进式的改革,逐渐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发展,尤其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发展残疾人的高等教育,使其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国政策制定者应该有关怀有远见,尽快优化残疾人的教育事业,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通过相关制度安排,确保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得到保障。

另外,我国应该用立法的方式保障财政支持落实到位。发达国家不仅有保证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法律,更不乏指导具体教育过程的细致法规。首先在联邦政府层面颁布了两个法案:1990年通过的《美国残疾人法案》,后于2008年修订;以及1973年通过的《残疾人康复法案》都旨在保护美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不受歧视。其次在具体法规方面:佐治亚州立法明确残疾人(包括精神损伤者)的法律资格,他们有权获得国家资助的HOPE奖学金进行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犹他州则立法拨款给残疾人中心,使之为犹他州立大学残疾学生提供长期职业发展计划等等。我国目前虽然有《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但缺乏刚性约束力,更没有支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具体细则。未来我国应当制定专门法律,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车立立.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管理观察,2017,17:95-96.

[2]陈共.财政学[M],第八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8.

[3]陈共.财政学[M],第八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2.

[4]韩梅,袁群,贾林,鹿彩玲.美国聋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经费结构分析——以加劳德特大学和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1,3104:1-2.

[5]黄晶梅,王爱国.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73-77.

[6]刘颖.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聋人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08:36-40.

[7]陆莎,傅王倩.论社会公平视野下的残疾人高等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4,03:12-16.

[8]彭华民,冯元.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质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39-148.

[9]铁刚.基于社会福利指标的我国财政支出合理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3:235-239.

[10]熊琪.美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10:11-14.

[11]Elwan, Ann, (1999), Poverty and disability: a survey of t he literature, No 21315, 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Policy and T echnical Notes, The World Bank

[12]C. Garberoglio, S. Cawthon & M. Bond, (2016), Deaf P eople and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猜你喜欢

聋人社会福利残疾人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目标:社会福利还是环保回收率?
我骄傲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