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

2017-02-07唐华利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结膜

唐华利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 桂林 541001)

川崎病也被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患儿的发病期为6岁以内,发病期的患儿会出现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皮肤黏膜受损等症状。同时川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会引发心血管、冠状动脉扩张等病变,严重会出现心肌梗死或血栓等情况。而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较弱,其不能达到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因此对于不完全型川崎病的诊断存在相应的困难[1-2]。在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临床治疗方面,只有通过实验结果与观察结合的方式,才能保障临床诊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共84例患儿,其中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42例(观察组)、典型川崎病患儿42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4±15个月;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26±17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其他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为:结膜充血、嘴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而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只具备其中的3项或4项临床特征,因此其在临床方面的表现不明显。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在发病10天以内,经过免疫血清球蛋白注射后,仍存在体温超过38°C的患儿。

1.3 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均存在持续的发热状况,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的发生比例,高于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的比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中,脱皮、皮疹症状有12例,结膜充血、嘴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症状有7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

±s”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医疗检查资料

两组患儿完成了血沉速率、CRP反应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数据指标的检查,主要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查结果

2.2 治疗与转归

对两组患儿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 d),连续注射2周的时间。其中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发病8天后恢复正常,典型川崎病患儿发病7天后恢复正常。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中有5例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典型川崎病患儿中有9例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不完全型川崎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发病主要集中于6岁以下的患儿。不完全型川崎病的各种临床症状,能够使患儿产生冠状动脉扩张、后天性心脏病和血栓等病症。由于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较弱,而且不同病症会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出现,因此在不完全型川崎病的诊断于干预方面,存在着相应的困难[3]。从本院的实验数据、临床症状等方面得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脱皮和皮疹等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症状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完全型川崎病主要预后影响因素为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并发症能够产生动脉扩张、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等情况,严重会导致心肌梗死、血栓或猝死等。

因此对于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首先应根据相应的症状完成临床诊治。然后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患儿发病8天内运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注射治疗,再检查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医生只有针对临床症状进行及时治疗,才能有效改善预后。

[1] 付培培,杜忠东,潘岳松.2002-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5):661-664.

[2] 田 莉,林 利,邵 魏.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01):61-64.

[3] 赵 茜,窦常胜.川崎病患儿血浆VEGF、ES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04):36.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结膜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