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2-06李志林

南北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小学数学

李志林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模式,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71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以及未来的竞争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众所周知,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思想落后、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是接受知识灌注的容器,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不到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教师应该在这个要求下,看到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思考,积极进行实践,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文化的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教学是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先进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主动积极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传统上讲下听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但是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价值性,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开始阶段问题可以先由教师提出。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问题之间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如家中装修需要铺地砖的问题;在学习四则运算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在超市购物的经历。

学生对这种真实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普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把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不管是灵活性的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如此,利用问题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亲自参与问题提出、解决的全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不厌其烦地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很多情况下学生听会了答案,却不能掌握方法,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会做。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指运用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合作探究包括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两个方面,这样就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每个学生的潜都能得到发掘。正是因为这样,合作探究能够为学生创造机会,发展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来说,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又能在讨论中共享成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合作探究之前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人数控制在4到6人,并且要注意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性。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互帮互助,小组之间又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让学生产生内在动力。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协调,例如对成员进行分工,汇总探究结果等等。

其次,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且注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知识经验和问题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例如在描述一个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小道具,用直观展示的方式把问题呈现出来,学生对问题有了求知欲,从而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独立思考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先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于参与,但是要注意观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教师还要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的合作讨论有了交流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展示,由各个小组发言,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问题结果,完成探究过程。

三、创新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用一些创新性的练习题,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检测和巩固。合作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并且要把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答案固定、形成思维定势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选择开放性的练习,如租车问题、分配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不只是有一种答案,而是有很大的开放性,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都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面对较难的问题往往缺乏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多对学生做激励性评价。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恰当的评价会对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不只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成为重点评价对象。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和探究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是难能可贵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引起教师的注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