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思维”

2017-02-06靳爽

南北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物理思维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靳爽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的综合性很强,既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物理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完善的“物理思维”能力,才能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准确的把握知识点。本文从日常教学的实际出发,讨论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思维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52

高中物理既要承接延续初中物理的内容,又要为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物理思想方法”相关的具体要求,这里所提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物理思维”的引导建立,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本质,同时在了解物质本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观点和思维的理解、运用。

物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探索,而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外部因素影响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针对高中物理课程大纲的相关要求,并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

要想针对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就需要教师对进行教学的学科有一个较为细致的全面认识,找出该学科的特点,并对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再来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首先是对高中物理形成全新的概念。 在初中阶段虽然对物理进行了学习,但是初中物理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要掌握了简单公式和相关的理论,即可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速度公式v=s/t(t是时间,v是速度,s是路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另外两个简单推导的公式s=vt、t=s/v一起教给学生,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根据题目直接套公式即可进行解题。

然而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开始变得抽象起来,很多概念都是物理学家对事物现象的研究所得出的规律性总结,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得出的概括性的物理定律、定则。初中物理是以点到线的延伸,而高中物理是以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延伸,所以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更为庞杂。

例如关于能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等之间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比方说,手机的充放电就是一个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的电能可以由发电厂得来,就火力发电厂而言,其向用户提供的电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借由能的转化,教师就可以把许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从而形成知识网,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更为深入和复杂。

其次是物理与数学之间的相互渗透,物理是依靠数学为基础来进行研究发展的,物理知识的建模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模型来探索出更多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结构单一,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要求不高;到了高中阶段,物理对数学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光要运用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再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例如速度对时间的导数等于加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中导数的知识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时常在课堂上提到“物理模型”一词,在这里所指的“物理模型”包含了“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三种。例如物理课中力学题常出现的轻质弹簧就属于物质模型;解题中遇到的比热容和温度传递的问题就属于过程模型;同样是物理题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气态平衡问题就属于状态模型的范畴。把相应的物理问题模型化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不光是要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经常在讲台上对学生做“无用功”。在所学知识和实际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得不到激发,学习太过于被动,只知道学习老师所教的内容,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疑问。然而对物理这一学科来说,思考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或者说是学习物理必备的一种技能。

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点都是简单讲述,很多细节并没有涉及,如果学生不进行独立思考,那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次,很多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感性,缺乏学习物理所需要的理性思维,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不会把问题拆分为一个个对应的知识点,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例如在解决两滑块速度不一且组合移动的问题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分离两滑块的运动状态,什么时候该组合两滑块的运动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逐渐改变其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问为什么以及学会思考问题。学生如果长期不进行思考、提问,思维就会逐渐疲软,在理解老师所讲知识的时候大打折扣,所以我们需要一边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边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学生会多问为什么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方式,如果单纯的老师讲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点,那么形成的只是机械记忆,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更不用说形成清晰的脉络。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有问题但不会表述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学生能够多问为什么,那么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就会对不了解的知识进行思考、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慢慢培养起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

其次,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在脑海中将实际问题快速的对应相应的知识点,把问题转化成模型,在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另外,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需要学生学会把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动手进行大量的物理实验,并通过实验把抽象化的概念具体表现出来,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了解,这样能够更深的记忆相关知识。

通过对高中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粗浅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理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猜你喜欢

物理思维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改革与实践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5题的分析与启示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