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2017-02-05孙丽华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小组合作语文课堂

孙丽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课堂效率。想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应确保小组划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恰当选择小组长,让所有组员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内容,运用正确的方法,并对合作及时进行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组建设;小组评价;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这也是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几年的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要合理、科学

在小组建设中,小组划分很关键,学习小组划分的合理性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小组划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划分学习小组之前,应该先对所在任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既要考虑所在任课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班级学生分为六人小组,这样的人数有利于在小组讨论和展示发言时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尽可能使每名学生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得到锻炼。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命名为金星同学、银星同学和铜星同学,尽量做到学习成绩相对均衡。合理的人员分配有利于各小组在平等的基础上公平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秩序的把握和控制。

在小组建设中,小组长的选拔是关键,应该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的、有组织能力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选好小组长后,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小组长不只是一个职位,小组长更是一份责任,他们应该知道小组长的具体任务。小组长的任务是组织整个小组的学习,合理分配好本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维护好本小组在课堂教学中的秩序等。通过培训,让小组长尽快进入角色,慢慢把他们培养成老师的小助手,成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有了他们的配合,各项学习任务才能落到实处,在小组活动时才会有组织、有纪律,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划分出来以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写好组训,并对组内人员的角色及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人员的角色有组长、记录员、管理人员等。人员的角色和任务要定期轮换,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各学习小组组建之后,组长根据组员的角色向他们布置具体任务,比如记分员要及时把组内同学的得分情况记录在教室后面本小组的栏目里,每周公布、总结小组中同学的评价情况等。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要适宜,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合理

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了解所在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问题的设计分A、B、C三层学案进行训练,使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讨论、倾听和展示中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合作任务一旦确定,就要以课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在情境中设定目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把学习任务明确到各个小组长,小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具体情况把任务分配下去,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分配到的具体任务自行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任务,把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出来,之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明确后,确定好第二天上课时每个问题回答的人员,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小组的代表都有机会发言,而不耽误过多的时间,既避免金星同学“雄霸天下”,又能防止个别银星和铜星同学在学习中偷懒。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参与互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不同的分工,分层次地布置任务,也让铜星的学生找到了自信。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自主预习、讨论、展示交流、倾听和参与实践、评价等形式来展开学习,即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授课、展示交流、评价、课后总结。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师生一起探究,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感受和表达。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每次学习任务的分配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合作任务的目标要明确清晰,难度要适中,问题要分出层次。比如《信客》一文,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由各小组中的铜星同学或银星同学展示,而学案中对课文感知的问题主要由小组中银星和金星同学展示,拓展性的问题主要由金星同学展示。这样设计问题,能使每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事情可做,让小组中的同学都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了,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要进行现场观察,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指导;当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指导。教师的语言要以鼓励为主,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可以防止个别学生在学习时趁机说和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及时把握和调控。

在小组组建初期,要正确处理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争论,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调控和引导,使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掌握合作互学的方法,逐渐学会合作学习。比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环节,有一个小组因为角色问题产生分歧,大家都要读人物对话,不想读旁白,导致朗读时出现不友好、不配合的现象,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这时教师应当恰当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能因为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而打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另外,还要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四、抓好合作评价环节

在小组建设中,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被评价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回自信,增强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从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入手,分为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原则是公平、公正和多元化。

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在自我检测中找出自己自主预习时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完善,并不断取得进步,更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变得更自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内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克服依赖他人的思想,知道积极参与小组互学既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是为小组的荣誉负责,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以小组利益为重,团结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每周都要评出优秀小组和组内的先进个人。小组间评价可使小组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以每周评出先进小组,把评价结果填到班级小组建设图表中。教师评价很重要,教师的评价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教师评价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导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助,让学生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集体的力量,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从而乐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焦怀仁.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建设[J].考试周刊,2012,(86).

[2]包小兵.浅谈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J].新课程 教育艺术,2012,(05).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小组合作语文课堂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