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盟华裔青少年的壮乡行

2017-02-05杨春晓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读经冬令营壮乡

□ 文/本刊实习记者 杨春晓

东盟华裔青少年的壮乡行

□ 文/本刊实习记者 杨春晓

2016华裔青少年“一带一路·壮乡行”冬令营活动

12月底的中国南宁并没有冬日的太多凉意,阳光很强,空气中带着一丝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中国广西大学的体育馆内,身着红装、手上挥舞着各自国家国旗的青少年们,正在等待一场冬令营闭幕式的开启。

2016年12月21日,2016海外华裔青少年“一带一路·壮乡行”广西冬令营闭幕式在广西大学体育馆内举行。据来自承办方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的农婷婷老师介绍,此次冬令营闭幕式,共有来自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等17个国家的近200名华裔青少年营员参加。

在为期10天的冬令营活动中,营员们的活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从南宁出发,经过横县、防城港、钦州、宁明、凭祥和大新这6个地点,最后再回到南宁,营员们观赏了美景,体验了壮乡文化,用体验参与的方式真正融入到壮乡传统文化之中。横县的茶艺、钦州的冯子材故居和凭祥的友谊关,让营员们看到了壮乡传统文化、壮乡的经济发展以及壮乡的历史底蕴。

“我是华裔,我的母语是中文,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兴趣,看到我们学校发布的这个冬令营通知,我就马上参加了。”来自马来西亚的郑翔向记者说到,“我以前曾经来过中国旅行,看过别人表演茶艺,觉得很有意思,但对泡茶的基本步骤、茶叶品评技法等茶艺相关知识并不是很了解。这次冬令营我们去了中国茉莉花茶之乡横县,有幸亲身体验,学习到茶艺知识,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刚刚在闭幕式上跳完竹竿舞的郑翔跟记者说起了自己来中国的求学经历,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马来西亚学习,大学时选择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郑翔的祖籍是广东汕头,爷爷在年轻时下南洋去到马来西亚,郑翔父母一辈就在马来西亚出生并生活至今。

“我选择到中国学习中医,是因为我觉得必须回到中医的发源地才能学习到最传统的中医。”郑翔到中国学习中医也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未来他想攻读研究生,希望在中医领域能学有所成。

在马来西亚,华人占其总人口的1/5左右,华文教育也较为普及,96%的华裔家长会送儿女就读华文小学。郑翔的长辈也非常重视对他的华文教育,郑翔告诉记者:“我小学上过读经班,很早就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

马来西亚的儿童读经班在当地并不少见。这些读经班一般由宗教团体、文化团体等民间团体举办,读经教育也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孩子周末由父母陪同去上课,课上也会教父母怎样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在读经班,孩子能接触到英文版或马来文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读物。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促进着彼此的文化互动。2010~2015年共有6000多人次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到广西参与寻根、参观、交流等活动,如“请进来”——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夏令营活动;“走出去”——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来自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捕寨、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参与人数占70%以上。这次海外华裔青少年“一带一路·壮乡行”广西冬令营活动为广西的华文教育事业又增添上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联系我们华人华侨和祖籍国灵魂的东西是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华人华侨去共同实现,华裔青少年回到祖籍国领略国家文化的发祥与积淀,这也是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任秦春成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联系编辑:283744714@qq.com

猜你喜欢

读经冬令营壮乡
壮乡美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幸福吉祥伴壮乡
壮乡三月春光美
梦飞壮乡
一道冬令营问题赏析(二)
一道冬令营问题赏析(一)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