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律宾苏禄王与中国的故事

2017-02-05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使团永乐德州

菲律宾苏禄王与中国的故事

苏禄王御园

钩沉历史,中国人与菲律宾人并未因浩渺的南海而疏远隔离,渔民、商队、使团穿梭往来如织。史料显示,早在周朝、汉朝时期,中国的航海者已经到达菲律宾群岛。隋唐时期,从中国南方到菲律宾群岛的固定航线已经形成。至明朝初年,位于今天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的苏禄国已与明朝互派使臣,发展为邦交往来。

在那段持续的友好交往史中,苏禄国三位国王亲往中国开展“元首外交”的故事,将两国传统友谊推向高潮。

苏禄王画像

600年前的“元首外交”

苏禄国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位于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中世纪时被西方称为香料群岛,还以盛产珍珠闻名。在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前,苏禄国是这一区域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苏禄国是中国通往“东洋”和“南洋”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在明代已有一支拥有众多船只的中国商船队,经常去往苏禄国等地。从中国运往苏禄国的有丝绸、瓷器、铁器之类,从苏禄国运回中国的有香料、珍珠、药材等。

1405年,为了巩固执政地位,获得“万国朝宗”的效果,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行动郑和下西洋开始,其间郑和曾三次遣使访问菲律宾群岛诸国。

“史料记载,郑和亲自与苏禄东王会面,两人一见如故。同时苏禄东王还对国力强大的明王朝十分倾慕,于是决定带领苏禄另两个国王一同前往中国朝贡。”德州学院教授王守栋考证说,1417年郑和亲自访问苏禄,就在同一年苏禄三王访问明朝,这实际上是对郑和访问苏禄国的回访。

虽然苏禄群岛直线距离与中国福建不过数千海里,但为了赶上太平洋夏季西南季风的航海便利,苏禄国王的帆船必须向西,途经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再从越南折返至广州,最后到达福建泉州港,这条航线俗称为“东洋航线”长达上万海里,路途艰险。

明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东国首领巴都葛·叭答剌、西国首领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国首领叭都葛巴剌卜三人亲自率团前往中国。据明代文献《东西洋考》记载,这次苏禄国使团规模不小,包含家眷、官员共340多人。

苏禄三王的使团循“东洋针路”,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物,历经三个多月航程,于7月到达福建泉州,稍作休整后,又一路北上经过京杭大运河,8月才到达北京。一路上,地方政府按朝廷指令,以国宾礼遇接待。

面对阵容如此壮观的外国使团,永乐帝龙颜大悦,给予苏禄使团空前的礼遇。苏禄东王则向明成祖递交了“国书”(金缕表文)。之后,永乐皇帝、太子分别宴请苏禄国王,并对来访人员全部给予赏赐。苏禄国王则利用27天的时间,了解中国民间的风土人情。

不幸的是,归国途中,苏禄东王在山东德州病逝,葬于德州城北二里处(现德州北营村)。对此,永乐皇帝表达了“不胜痛悼”之情,这在中国对外历史上十分罕见。永乐皇帝还专门撰写祭文,按照中国皇族亲王的礼制,在德州城北的十二连城西南营墓立碑。在祭文中,永乐皇帝肯定了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盛赞东王的事迹“昭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赐赠东王“恭定”的谥号。除东王长子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等十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留在德州守墓。

“白帽相迎”回民村

由于当时的苏禄信仰伊斯兰教,为照顾守墓王妃、王子的生活,明廷特意安排三户生活习俗相近的回民,从历城(今山东济南)迁至德州。这三户人家免除杂差徭役,与苏禄王裔“相兼看守王墓”,“供给王裔役使,耕种祭田,供王祀事。”

守孝3年后,东王亲属并未返回苏禄,因为他们已适应中国风俗,并与当地回族通婚,在德州北营村繁衍生息。

虽然此后经历朝代更迭,但中国历朝历代对苏禄王墓的祭奠却从未中止,也依然保持苏禄国习俗,诵经纪念。清朝雍正年间,苏禄王后裔正式“以温、安为姓入籍德州”,成为清朝编户齐民。这也成为两国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段佳话。清朝德州诗人田霡访谒苏禄王墓时曾记录下北营村“白帽相迎余裔在,松门北是九江营”的画面。

近年来,或许是因为局势变幻复杂,菲律宾苏禄后裔和菲律宾高层前来拜谒苏禄王墓日渐频繁,苏禄王墓的宗主地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成为许多菲律宾人的精神寄托。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齐鲁晚报、大众日报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使团永乐德州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笔动起来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美将6家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
【大照片】上帝视角看德州
杨永乐油画作品
寻找《永乐大典》
韩国委任“韩中友好守护天使”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