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串,提高生物中考复习课的有效性

2017-02-04黄秀兰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问题串提高有效性

黄秀兰

摘 要:生物中考总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可以在中考复习课中巧妙设计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生物复习课堂,全面提高生物中考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串;提高;生物复习课;有效性

生物中考总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生物中考复习课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在生物中考复习课中通过巧妙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活生物中考复习课堂,增强复习效果,全面提高复习课效率。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串,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处处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关注学生健康,针对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害虫的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在中考中的考查,加强了学生对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同时又可以用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规律去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串,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复习《皮肤与汗液分泌》这一内容时,教师要从身体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首先,教师要从人体最外层的皮肤出发,以此来提出以下的问题:

问(1):在淡水河海水中游泳,体内的水分会有什么变化呢?

问(2):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很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

问(3):人体的肤色为什么不同呢?

问(4):人体的头发是怎么长出来的?

问(5):为什么有的学生会长“青春痘”呢?

通过问题(1)和问题(2)来让学生认识皮肤这一概念,接着利用问题(3)(4)(5)来引出本节课要复习的新知识——皮肤的结构。教师借助实际生活来设计生活化问题串,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觉去探索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设计实验型问题串,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初中生物教材中专门编排了学生感兴趣的操作性、探究性实验,另外,还有模拟性、演示性实验,借助这些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在生物中考复习课中设计实验型问题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增强初中生物复习课的实效性。

比如,在复习《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以下四个小组来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

问(1):叶绿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呢?

问(2):蓝光是否会影响到叶绿素的形成呢?

问(3):温度是否会影响到叶绿素的形成呢?

问(4):音乐是否能影响到叶绿素的形成呢?

通过问(1),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实验,并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开展实验活动,即第一步:将二层纱布放入十二个洁净的培养皿中;第二步:将三个培养皿划分为一组,将萝卜、玉米、白菜种子分别放入其中;第三步:加入适量的水;第四步:从这三个培养皿中取出两个培养皿将其分别放在光下和不透光的纸盒内;第五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不管是子叶,还是叶片,叶绿素的形成都需要光。

在问(2)的带领下,学生进一步探讨蓝光是否会影响到叶绿素的形成。具体的实验步骤是:第一步:在红灯下,比较叶片的绿色是否与日光下的绿色一样深呢?第二步:在黄光下,比较叶片的绿色是否与日光下的绿色一样深呢?第三步:在蓝光下,比较叶片的绿色是否与日光下的绿色一样深呢?最后论述实验现象,针对该组成员所提出的实验现象,其他小组成员质疑:为什么不同的光使叶绿素所形成的多少不同呢?接着,该小组成员解决质疑,得出实验结论:将红灯安装在塑料大棚中,特别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另外要在生产韭黄的暗室里安装蓝灯。

通过问(3)和问(4),学生对影响叶绿素的另一个形成因素——温度、音乐进行了探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到白菜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为此,学生给一组白菜听音乐,给另一组白菜不听音乐。随后,用多媒体将听音乐的白菜幼苗与不听音乐的白菜幼苗图片呈现在其他学生面前,并指明:给植物听音乐,植物的根系、叶绿素会得到明显的增加。每一种植物所喜欢的音乐是不同的,如白菜喜欢莫扎特的音乐、马铃薯喜欢威尔迪的音乐。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对自己不喜欢的音乐会用死亡来抵抗。因此,要给植物选择它们喜欢听的音乐,从而推动叶绿素的形成。

三、设计联系性问题串,构建科学知识网络,全面深入理解

知识

初中生物教材中章节内容的知识点是较为独立的,而事实上,单元、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在生物中考复习中教师要重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反思生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串联所学的生物知识,构建科学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整体联系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在生物中考复习中设计一些联系性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建立一个点实、线清、面广、体全的生物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复习《生命的世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章的知识来引出下一章内容,即《探索生命》。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事先构建一个如下的网络导图:

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导图,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物学的奥妙,随后自然而然地提出与这两章内容相关联的问题。

问(1):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2):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

问(3):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呢?

问(4):生物与环境这两者有哪些关系呢?

问(5):实验法研究生物有哪些步骤呢?

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共振效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明确本节复习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科学地归纳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在深层次中理解和掌握复习的知识,全面提高能力。

四、设计辨析型问题串,深化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批判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是紧密联系又容易混淆的。我们在生物中考复习中复习这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通过设计一些辨析型问题串,使学生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从而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批判能力。

比如,在复习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这个内容时,因为根尖结构及相应部位细胞结构特点知识点较多,学生易混淆,在通过用如下表归纳有关内容的同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

问(1):根的作用有哪些?萝卜是根吗?

问(2):根的生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密切关系?

问(3):根尖四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问(4):根尖的什么结构和根生长直接有关?根生长的部位在哪里?

问(5):根尖哪一区域与数目增多有关?

问(6):体积增加与根尖的哪个部位有关?

通过问题(1)(2)(3),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根与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相关知识,通过问题(4)(5)(6),让学生对根尖的各区域功能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从而让学生对这些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深入理解。

在生物中考复习课堂上,借助灵活多样的问题串引发学生自觉深入思考,巧用问题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活跃了复习课的课堂气氛,长时间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高效的复习课堂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中考复习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宏鹰.利用“生物图形”促进初中学生“体悟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以植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张红.如何让初三生物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J].新课程(中学),2014(11).

[3]顾善军.集流成海夯基础,合作分享共提升:对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理性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5(10).

猜你喜欢

问题串提高有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