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2017-02-04曹宇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曹宇

高三的复习时间宝贵,学生把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中,给予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作为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当年的《考试说明》为依托,抓住学生的薄弱点和增长点科学地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策略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复习热情

高三学生课业任务重,每天花较多时间投入到学业中,而长时间重复一项劳动会让大脑处于疲劳状态,这就使复习大打折扣。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开展复习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复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在每堂课上课前我会轮流请一位学生选择一篇美文跟大家分享阅读。美文选择可以是针砭时弊的杂文、情感真挚的散文、幽默风趣的微型小说等等,读完之后跟同学交流一下选择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理由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亮点,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期待,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远远比单一的训练练习更加有效。

策略二:依托课本,夯实基础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是一个重头戏,在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考试说明》中规定其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显文言作品的能力。由于古今差别,学生读文言文作品还是有些难度的,高考中的得分率也较低。这一块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整张试卷中的一个增长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掌握了方法,有了文言知识积累后,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对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五本必修及《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所学的文言文做一个整体梳理,可以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现象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一一掌握。只有把课内的文言文学好,才能更好地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进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要掌握一些实、虚词的推断法以及文言翻译诀窍。最后,在高三复习的后阶段,每天坚持做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形成语感,进而形成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得

分率。

策略三:重视数据分析,让讲练有的放矢

在高三讲评课中,查漏补缺是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关键。学生做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只是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复习是极其可怕的。为了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避免做无用功,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做数据分析,包括全班和每位学生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的内容包括横向的同类班级的比较以及纵向的每位学生每次模考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我可以了解本班与同类班级相比,薄弱点在哪一块,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指明方向。在一模考试成绩出来后,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我班在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这块平均得分是最低的,与最高分相比差整整2分。于是,我对后面的教学安排作了调整,每天精选一份选择题让他们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二模考试时,我班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这块平均得分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同样的,对每位学生进行纵向数据分析后,我对他们每道题目的做题情况了如指掌。比如,有的学生做语序排列题十次有九次选错,我就必须单独给他再做辅导并嘱咐他做相关练习,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点也一清二楚。这样避免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策略四:引导学生重视审题

审题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审清题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的尴尬境地,学生审题时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忽略题干的指向和限制,二是对题干的关键词语解读不到位。比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文言文阅读第9题: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义,概括回答。有的学生就没有注意题干中的“治学”限制,把“为人处世”的特点也归纳进去了。再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现代文阅读《凤凰眼》第13题:小说围绕普洱茶设置了哪些波澜?试分条简述。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答案每一小点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要求的“波澜”。绝大多数学生答案归纳为:(1)囤积的普洱茶卖不出去。(2)普洱茶开始热销。(3)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销售。显然,学生对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波澜”解读不到位。答案的每一小点应该体现“波澜”,也就是有“起伏”。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1)普洱茶从囤积到畅销。(2)凤凰沱热销但老陆又囤货不卖。(3)所有人认为老陆要提高价格出售双眼皮普洱茶时,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销售。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审题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从而影响了复习效果。所以,每次做练习时,我都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一定要分清题干的问题层次,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要考查什么,并注意题目的提示和限制,只有真正读懂题目,才能答是所问。

高三的语文教学核心在于“高效”,教师要潜心钻研,引领学生高效复习,学生也要专心投入,紧跟老师步骤,这样才能无愧于师生共同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