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上的智慧探索

2017-02-04季静宇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图像生活

季静宇

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初中地理是地理知识学习生涯的起点,作为走在启蒙道路上的教师,在学生初次接触地理知识时,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细心研读新的课程理念,笔者发现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场经历之旅,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知识走向智慧。地理学科更应该成为丰富学生智慧的主要阵地,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生命与心灵。那么,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启迪学生智慧呢?

一、用生活化的事物比喻抽象的地理事物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实际生活内容,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紧抓“学习对学生的生活有用的,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改变过去单一地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状况。地理教学中要营造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环境,注重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大胆地变革和创新,融入自己的创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来替换、重组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却可能“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等高线的判读”一课,学生对于等高线概念模糊,无法形成脑海图像。毕竟初中生较为熟知的还是二维图像,对于立体图像的认知并不完善,更无法将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相对应。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脑海图像。然而语言描述空乏无力、难以理解,不如选取直接的生活事物进行比喻,学生既感兴趣又好理解。这里笔者选取了夏天常用的蚊香(盘状)来作比喻,学生一下就理解了等高线的对应法则。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门语言艺术,生动而幽默的语言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感染和吸引学生,达到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二、善于利用实事新闻建立正确的地理视角

手机、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感知地理到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收集关于地理的新闻,从旅游行程中获取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等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地理知识拍照留存并展示,还可以针对一些国际和国内的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用地理知识发现

世界。

三、利用影视资料提取地理课堂的有效信息

多媒体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非常普遍,对于七年级下册较多的内容来说,很多国家或地区的一些人文景观都在一些影视片中出现,学生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较为破碎,并没有当成地理事物去记忆、去分析。在这里,笔者就详细查找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将它制作成课堂中需要使用的资料片,学生通过观看资料片能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这个国家或地区。

例如“东南亚”一课,笔者就选取了《泰囧》这部影片,将热带经济作物、风土人情、服饰、宗教等饱含泰国特色的影视片段截图制作成小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初步了解了泰国的一些地理情况。教师再由点及面,详细介绍东南亚的地理情况,学生既感兴趣又易于理解。整个课堂因为这个视频而变得高效。

四、注重科学探究,启迪学生智慧

教师和学生都身处社会环境之中,不能将知识与社会生活脱离开来,只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所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处理社会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更是关键所在。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用生活实践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涉及渗透着人地关系内涵的环境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环境宣传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

新教材中丰富而有趣的学科资源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兴趣只是学习的开端。学生的智慧往往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因此还需要继续探索在课堂上还能怎样优化教学,构建真正的智慧课堂。

猜你喜欢

智慧图像生活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