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探究

2017-02-04王云峰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初中语文

王云峰

摘 要:对课外阅读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现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除了在上课时间外自主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时,除了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语文素养等。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丰富阅历,提高文学素养,改善个人气质。前者是因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量,否则语文知识的学习将难以展开。课堂内外相辅相成,一方面为学生打好阅读的基础,使其掌握自行阅读各类文章的方法,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如此一来,课外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反过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教学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后者的提升对于学生整个人生阶段都相当重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可以明志,读诗可以体味古言的韵律以及节奏,而读游记、散文等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选了两则古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以故事的形式,用幽默讽刺的笔触向学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发人深省。

二、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环境不良

各项调查结果均显示初中生的阅读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阅读兴趣大体呈递减的趋势。对许多的初中三年级学生而言,在课外时往往选择玩手机、电脑而非阅读。除非是老师强制布置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以读书笔记作为检查的凭证,自觉性较差。究其原因,在当代的应试教育中,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于老师、家长,都是考试至上,往往考纲要求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比如在苏教版教材附录当中推荐的课外延伸阅读书目《西游记》《骆驼祥子》等,除此以外,几乎不看其他的课外名著。

2.阅读内容随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读好书,的确,读有益之书才能获益良多,那么何为好书呢?从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的阅读面多集中在通俗文学、网络小说等方面,女生多以阅读言情小说为主,而男生则喜欢玄幻、修仙类小说。阅读这类书籍往往无需用脑,因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且新奇有趣而被广大初中生喜爱,因此对于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细细揣摩的经典名著,学生会不喜欢也就不难理解了。总体来说,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当中,除了考纲和教师要求阅读的名著,学生基本很少主动阅读其他经典

名著。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1.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首先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鲁迅的小故事。鲁迅从小特别爱读书,曾经将学校奖给他的金奖卖掉买了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饥寒难耐时就把辣椒放进嘴里嚼一嚼以此坚持读书。通过讲述名人阅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足够安静的空间,有益的、多选择的书籍无疑是帮助孩子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孩子从小在良好的书香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学校而言,应着重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在每年的图书购买上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此外,班级还可以成立图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意借阅;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在学校的角落、走廊等地方张贴读书标语、名言警句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相信通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阅读这一传承人类文明的习惯在学生身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桂莲.桃源世外风光宜人:再议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构架和实践[J].教育界,2014(14).

[2]谭荣华,吴发蓉.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之课外阅读指导[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6(4).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有效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