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多个“轨道”同时运行

2017-02-04廖建生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轨道

廖建生

摘 要:好的地理教学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要素:不仅仅是单向灌注,也是情境互动;不仅仅是机械灌输,也是自主合作;不仅仅是基于教材,也是超越教材,让学生在多个“轨道”上收获沉甸甸的馥郁和果实。

关键词:情境互动;自主合作;超越教材

地理世界和地理教学并非“单行道”,而是多个“轨道”,多扇窗户,多维立体。《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所谓“可持续发展”本身包含着不能用单线条的视角去看待地理和地理教学。好的地理教学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要素:不仅仅是单向灌注,也是情境互动;不仅仅是机械灌输,也是自主合作;不仅仅是基于教材,也是超越教材,让学生在多个“轨道”上收获到沉甸甸的馥郁和果实。

一、不仅仅是单向灌注,也是情境互动

在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土地资源》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以下情境:

1.教师设疑:什么是土地?然后PPT课件出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等美丽的画面,同时在背景音乐中缓缓响起画外音:“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2.出示漫画:儿子整日砍树,年迈的老人坐在一棵被砍断了树干的树根上。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树根,一棵紧挨着一棵,似乎害怕自己也要“搬家”了……

这样的课堂引入必将极大地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蓬勃的情境,达到“以情取胜”的效果。同时,以漫画作为探究土地利用问题的切入口,将大尺度空间与时间的问题浓缩到方寸之间,较照片、录像更综合、直观,有趣味,信息量大,远比枯燥的文字表达更形象、更深刻,自然对学生的震撼也更强烈,以此进入到“天光云影共徘徊”般的课堂情境生态之中,进而创造出一种师生生命动态发展、自由舒展、多元发展的教育氛围。

二、不仅仅是机械灌输,也是自主合作

地理教学不像语文教学,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但这并不意味地理课堂就是沉闷单调的。地理课堂同样需要“学生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静听状况。”教师应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打开学生、提升学生,让学生在地理王国中走得更远。

例如,在《土地资源》的教学中,可以开展辩论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六个大组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在自主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简图”,且安排两人上台展示,而两人的分配为教师点名一位,小组推荐一位,并提出任何一名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代表全小组,力争让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能“上上镜、露露脸”,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更好地发挥“生教生”的作用。

自主探究法,整合热点法,构建知识树等方式方法都值得大胆一试,如李镇西所说:“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尊重(学生)与(教师)引领的和谐统一。”只要有利于向地理学习的理想化目标迈进,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真正让二者水乳交融。

三、不仅仅是基于教材,也是超越教材

仅仅关注教学方法的优化还不够,理想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抓住一些延伸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好的课堂离不开这样一些因素的参与:“窗内”与“窗外”的有效对接,理论和现实的深情拥抱,课内与课外的拓展延伸。

1.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

2.请根据资料与已有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优势是总量丰富、类型齐全,有利于多种经营;劣势是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资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3.进行角色表演,分别扮成承包鱼塘的、建果园的、建窑场以及土地仲裁委员会等不同角色和部门,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我国土地资源政策的认

识。(比如政府官员:依法用地、规划用地;专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环保人士: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乡村干部: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投入;农民:禁止乱占

耕地。)

尽管初中地理教学有时更多的是和枯燥的理论打交道,和机械的图表“纠缠不清”,但是地理学习还是可以呈现出活泼泼的一面,仍然可以实现“多轨道”的和谐统一。当初中地理教师,以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大气、更加科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行走于学习地理的多轨道上之时,地理世界和地理教学必将“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

参考文献:

[1]曹永国.教学提问:理性审视与理念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37.

[2]李镇西.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38.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轨道
安渡疫情难关,重回增长轨道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医改
太阳轨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