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天》导学案

2017-02-04胡凌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何其芳朗读课文品味

胡凌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三学一反思”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内容。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丁丁( ) 栖息( ) 背篓( ) 肥硕( )

乌桕( ) 满载( ) 归泊( ) 梦寐( )

寥廓( ) 枯涸( ) 清冽( )

青鳊鱼( ) 撒网( )

2.查资料了解诗人何其芳的相关情况。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导语

上课前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下我们英山秋天的景色(出示一组英山美丽的秋景图),我们家乡的秋天五彩斑斓、果实累累,诗人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板书 秋天)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听一听(播放视频朗读)

欣赏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二、自学

读一读。

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妙和喜悦。然后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从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1)最能体现乡村特色的词语有( )

(2)最能表明这是秋天的词语有( )

2.试着标出每一节的中心句。

3.这首诗的一个小节就是一幅画,你能根据中心句给每幅画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吗?

三、研学

说一说。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句或一节在小组内美美地读出来,并说说理由,然后在全班交流。

(友情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写作角度、描绘的画面等方面来赏析)

示例:我最喜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因为“栖息”一词原意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这里表现农人家里稻谷飘香、瓜果满院的丰收情景,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将虚无的秋天形象化,创造了一种悠闲、恬静的氛围。

学生展示:

我的收获:我最喜欢( ),因为(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反思检测

写一写 唱一唱。

仿照《春天在哪里》创作《秋天在哪里》,然后试着根据它的曲调唱出来。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 里。

这里有 呀,这里有 。

还有那 。

嘀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嘀哩哩……

秋天在 里,

还有那 。

五、总结归纳

六、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何其芳朗读课文品味
何其芳 《预言》(节选)
何其芳与吴组缃《红楼梦》专题课“擂台赛”
《青铜葵花》选段
品味桂峰
何其芳诗歌研究概述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论“何其芳传”的书写
——兼及一类史料的应用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