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素材,引导技巧

2017-02-04曾清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曾清霞

摘 要:作文教学是作文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时,老师应巧设文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素材;在平常课文教学时,以本为本,把课文当做学生模仿的最好典范,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巧设文题;广泛阅读;感悟生活;模范佳作

随着新课改的脚步,语文学科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又是重中之重,甚至流传着“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的传说。而作文的实际现象却是:学生一遇上写作就“有口说不出”,平日里的活跃分子一到作文课就“词

穷”……写作成为很多学生的心头病,而作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也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帮助学生积累素

材、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文教学途径。

一、巧设文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兴趣是学生写作动力的前提。首先,我们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写作,例如,结合学校近期举行的运动会、心理活动课、元旦晚会、歌咏比赛等写写精彩瞬间,或写写学生的自我体验感悟,因是学生的亲身经验,自然可以做到有话可说。其次,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或国内外大事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南京大屠杀》授课时可先让学生就中国与日本右翼势力间的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后可让学生作文《致日本首相的一封信》,相信学生可以侃侃而谈;在《愚公移山》授课完,让学生改变思路写写《愚公搬家》;在暑假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那让亿万人民激动的女排夺金时刻,相信我们的学生也是激动万分,那么写作起来也就滔滔不绝了,那就让他们写写《从奥运女排精神说起》,让他们谈谈感悟。其实只要老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精心设置作文题目,让作文更接近学生生活,更接地气,相信我们的学生就不会“谈作文色变了”。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老师应多创设有利的阅读条件,利用有限的教材,引导学生多揣摩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环境描写、丰富多彩的语言特色等。加强课外阅读,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列一些阅读清单,如《西游记》《水浒传》《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简·爱》,汲取古今中外名著中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同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各种经典的人物形象,丰富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报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读书笔记等,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是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领域。

三、感悟生活,归纳素材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我们的学生阅历浅,阅读面窄,更缺乏独到的见解。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课上也是这么个表现。所以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有话可说”。

1.引导学生熟悉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

细心观察,把自己融入环境中,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中提取正能量的写作素材。用眼观察,用心感悟,并在感悟中真正做到动口、动脑、动手。例如,学生从父亲半夜为他盖被子感悟父爱;从课堂上老师沙哑的声音感悟师生情;从赛场上对手间的搀扶感悟同学情,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房子、道路的变化来反映生活、社会的进步……其实,在我们的作文中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源于生活,发于真情,作文就能娓娓道来。

2.帮助学生归纳写作素材类型

初中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生活也比较相似,老师可借助平常教学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事件,并学会分类汇总。例如,可按照地点分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按照情感分类:亲情、友情、师生情……按照心理活动分类:感动、难忘、伤心、自信、幸福、后悔……上学期我曾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归纳过作文素材,分析同一件事可以从哪几个不同角度下笔作文,例如,在刚刚结束的地理生物会考复习中全班拧成一股绳,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努力奋战会考,我们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可以写写《今天我又进步了》《我们这一组(班)》《团结就是力量》《今天我收获了友

情》《老师谢谢你》《真正的朋友》等。当堂的练笔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一个个都把作文写得真写得实了,更有学生写出了比老师更新颖的角度《付出与收获》《自信来自于实力》等。

学生的生活经历摆在那,他们的体验与感悟就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多角度挖掘,当老师习惯了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学生也会学着老师去体验感悟生活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文本延伸到生活,那么还有什么作文是学生害怕的呢?

四、借鉴课文,模仿技巧

传统的教学范文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上都有许多可取之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把它们作为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这需要老师在备课中巧妙设计,做到胸有成竹。

1.借助课文,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实写真

学生在写作时常无话可说,其实就是没有把握好作文的重点,没有做好材料详略的安排,作文写起来相对假大空。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会把握重点,详略安排得当,把作文写实写真。课文里那么多的名家作品就是范本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重点叙述了父亲爬月台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情感的伟大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事件来支撑,平凡事只要过程写具体、写生动,照样可以感动人。相信朱自清笔下的那位父亲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我们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实写真的佳作,把事件高潮部分重点叙述,如,范进发疯的过程、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就是文章的重点,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叙述经过、人物描写具体形象,多种修辞手法并用,这样一来,事件清晰了,重点突出了,人物形象更鲜明了,自然而然文章也就活起来了。

2.以课文为范本,引导学生借鉴写作技巧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先仿写句子,进而仿写片段,最后仿写范文,让学生从名人佳作中体会各种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如,抓住人物的某一细节进行刻画的《风筝》《背影》;抓住某一时节特点进行描写的《春》《济南的冬天》;抓住身边的事

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的《心声》《小巷深处》;通过托物言志写法表现作者情感的《海燕》《石榴》;通过平凡事件展现父爱母爱的《一厘米》《背影》……俗话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学生通过对这些名人佳作进行不断的学习、模仿、创新,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作文的谋篇布局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很好的典范,如议论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谈骨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分别论述分论点,最后总结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并发出号召。记叙文写作可以以《背影》为范文,引导学生安排作文结构。我们常常说一篇优秀作文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开头精彩有吸引力,中间要翔实具体,结尾要响亮有力。朱自清的背影很好地做到了这三点,文章开头开篇点题,点明难忘父亲的背影,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接着交代家庭情况,为下文写父亲的爱子之情做好铺垫,中间部分详细具体地叙述望父买橘的过程,结尾再现父亲的背影,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平凡的事件、真挚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其所描绘的父子情深却感动了我们一次又一次。

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揣摩课文标题、课文语言、课文构思……在揣摩中学习感悟,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这些方法。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观察、钻研、思考、总结,把这“渔”用于作文实践中,学生就能轻松上阵,作文也会越写越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知。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人!

参考文献:

[1]甘招华.浅谈初中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1(16).

[2]王洁娜.学写生活作文,激活写作教学[J].教育界,2010(15).

[3]李松格.浅谈新课改下的作文讲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