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现代种业发展思考

2017-02-02陈广海李长忠

中国种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县内山丹县种薯

陈广海 李长忠

(甘肃省山丹县种子管理局,山丹734100)

山丹县现代种业发展思考

陈广海 李长忠

(甘肃省山丹县种子管理局,山丹734100)

山丹县种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全县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山丹县种子产业发展距现代种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必须立足现实,从提高县内种子企业竞争力,种子生产能力、种业研发能力、种子检验能力着手,加大种子监管服务能力,促进现代种业发展。

种业;发展;思考

山丹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优质马铃薯、春小麦、啤酒大麦、豌豆、蚕豆、油菜等种子(种薯)的理想区域。县内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复线、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2线、永民公路横贯县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通讯网络覆盖全境,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水平较高;灌溉水资源丰富,有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和数条季节性河流,机井遍布一二类地区各村社,井电渠系配套,形成了群井汇流和井河混灌的灌溉体系。种子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产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和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发展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种业,是促进山丹县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县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种子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现状

1.1 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发展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国家及省市马铃薯良种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全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已达到1亿粒以上,原种生产能力达2000hm2,一级种薯生产能力达3500hm2以上,全县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由于山丹县地理气候条件优越,除县内4家种薯生产经营公司之外,县外多家公司到本县登记生产马铃薯种薯,山丹马铃薯脱毒种薯已远销省内外诸多马铃薯种植区。2016年全县共生产马铃薯原种1000hm2,一二级种薯2335hm2,县内推广高级别脱毒种薯1.535万hm2。

1.2 常规春小麦、啤酒大麦种子产业稳步发展小麦、啤酒大麦是山丹县的传统作物,其种子产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为全县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且仍在稳步发展,小麦和啤酒大麦种子生产面积均稳定在2000hm2以上。

1.3 豌豆、蚕豆、油菜等种子产业势头强劲,蔬菜、花卉、中药材种子产业方兴未艾豌豆、蚕豆、油菜等是山丹县沿山冷凉地区的传统作物,种子生产由来已久,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000hm2左右。近年来,依托东方农业有限公司等一些外来公司在本县开展蔬菜、花卉种子生产,依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中药材种子等,为全县种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4 种子管理逐步规范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按照《种子法》及《甘肃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贯彻省市有关种子市场管理的文件精神,县种子管理局在种子销售季节积极开展种子执法检查,对全县种子生产经营门店、委托销售门店和种子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规范了种子经营秩序。在种子生产季节,对种子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好调查、登记记录,严格按照田间检验程序,开展种子田间检验检查,确保种子生产质量,有效地促进了种子质量的提高。

1.5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稳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稳步推进脱毒马铃薯、啤酒大麦、优质小麦、花卉蔬菜等农作物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每年在全县不同类区完成脱毒马铃薯、优质小麦、啤酒大麦、油料、玉米、花卉蔬菜等种子生产8000hm2以上。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基地、油菜杂交制种基地、优质小麦原种繁殖基地、优质啤酒大麦原良种繁殖基地、豆类及蔬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等标准化种子生产示范基地10个。

2 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县内种子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我国种子产业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1],而山丹县的种子产业距国内水平也尚有很大差距,与国际水平几乎无可比性。目前县内有种子企业7家,其中有2家企业主要从事小麦、大麦等常规作物品种的生产经营,有4家企业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经营,有1家从事蔬菜种子等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主要开展代繁代制业务。全县尚无1套现代化的种子加工线。县内种子企业基本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2 县内企业科研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不足全县种子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大多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资金匮乏是本县种子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资金投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基本无科研投入,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水平较差,几乎无自有品种,处于跟风生产经营层次,经营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2.3 外来种子企业流动性大不稳定由于山丹县种子企业自身条件所限,无法将县域内自然气候条件优势转化为种子生产经营优势,于是许多外地种子企业趁虚而入,纷纷与本县种植大户联系,开展玉米、葵花、油菜、花卉、蔬菜等种子生产经营,这些企业大多采取游击手段进行投机生产,打一枪换一炮,见好就收,经营不善就走为上,不稳定性很大,给种子生产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给县内制种农户和种子使用者也带来了很大风险,成为全县种子质量纠纷和种植经营纠纷的高发领域之一。

2.4 种子经营门店规模普遍较小,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山丹县登记备案的种子经营门店有20余家,大多数是以经营农药农膜为主附带经营种子的,有些是以经营百货为主附带经营种子的,还有的是无正规门店在家经营一些订单作物种子的,这些门店经营种子的规模普遍较小,从业人员有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或是受过专门教育的,有的就是普通农民,连销售台账都无法建立。同时,本县大部分农户种植蔬菜、豆类面积较小,有购买散种子种植的习惯,为此,一些经营者为满足客户需求,将种子拆包零售,或者直接调入散种子销售,给出现假劣种子埋下隐患。

2.5 种子生产基地落实难度增大随着全县农作物种植的多样化、复杂化,农作物大田生产基地与种子生产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建立隔离区的难度越来越大,处理隔离区的投入直接影响着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的正常收入。

2.6 种子管理难度大,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增大,种植户私下与外地种子销售商联系购买种子的行为越来越多,有的外地种子经销商钻合同空子,在本县跨区域销售种子,但是种子销售(种植)合同上注明的销售地点却是种子经销商所在地,这不仅给种子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也往往引起种子质量纠纷,这种情况引起的种子质量纠纷一般比县内种子经营使用引起的质量纠纷难处理。

3 新时期现代种业发展探讨与思考

3.1 种子产业发展前景探讨

3.1.1 国内种子产业发展环境良好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种子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目前中国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50%,国际上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70%,发达国家更高达到90%以上。我国种子商品化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

3.1.2 县内种子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凸显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农作物耕作区海拔1560~2700m,山川交错,县内不同类区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条件迥异,为开展多种作物种植提供了有利的内部自然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县内交通运输、水利灌溉、电力设施、信息网络得到了较大发展,为种子生产创造了有力的外部条件,为现代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现代种业发展对策措施探讨

3.2.1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县内种子企业竞争力要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改组和资产重组,促进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协助企业争取种子工程项目建设,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条件,增强企业竞争力。

3.2.2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升种子生产能力

一是巩固已建成的马铃薯、油菜、小麦、啤酒大麦等种子基地,并逐步将这些基地做强做大;二是鼓励县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葵花、油菜、玉米等杂交种子生产和中药材、香料作物种子繁殖,因地制宜建立特色种子基地。企业要积极与种植大户、乡镇、村社联系,协调种子生产隔离区等棘手问题,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

3.2.3 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以科技振兴企业科技是企业的灵魂,科技创新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3]。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大力引导种子企业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加强联系,以合作共赢的形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开阔眼界,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人才,以人才振兴企业。种子企业应逐步开展品种选育工作,没有品种,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4]。企业要在品种选育上勇于投入,并选择技术骨干着手品种研发工作,重点推动小麦、马铃薯、油菜等新品种培育,掌握企业自有品种,当自己的品种叫得响之时,就是企业叫得响之日,县内有1~2个叫得响的种子企业时,何愁种业发展不快。

3.2.4 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提升种子生产经营能力

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支持育种科研教学单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或技术入股等方式进入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研发,促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允许科研教学单位事业编制科研人员采取停薪留职等多种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引导优质基地向优势种子企业集中,支持种子企业加大对种子生产基地的投入,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企业直接管理、相对集中的种子生产基地,完善种子企业与制种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

3.2.5 提高种子检验能力,保证种子质量只有具备完善的种子实验室检测能力,才能适应种子市场开放搞活的需要,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放心用种的需要,才能应对农业生产上出现种子质量问题的甄别能力[5]。为切实提高种子质量,必须加大种子检测能力投入,配备完善的检查设施和较高水平的检测人员,对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检测监控,一方面提高企业自检能力,让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种子心中有数,一方面要提高种子管理部门的检测能力,更好地发挥种子质量监督作用,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3.2.6 强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加大对非法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现代种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身防范意识,减少种子质量纠纷的产生,杜绝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要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提高服务、管理和执法水平,为现代种业发展保驾护航。

[1] 苏文键,龚文荣,陈碧芬.我国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34-335

[2] 张苏兰,纵瑞收.推行实验室能力验证提高种子检验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2010(6):139-140

[3] 王圆荣.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核心[J].中国种业,2013(6):6-7

[4] 中商情报 网.我 国种子行业 发展 前景分析[EB/OL].2013-11-23[2016-11-22].hppt: ∥ www.askci.com/ news/201311/23/231144534591.shtml

[5] 王文锦,卫书杰,司中泽.晋城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种子科技,2013(8):42

2016-11-22)

猜你喜欢

县内山丹县种薯
情系幼教爱满园——记山丹县幼儿园园长舒燕芳
如何让幼儿园转岗教师“华丽蜕变”——以山丹县清泉幼儿园转岗教师工作为例
推进和谐教育 享受成长快乐——砥砺奋进的山丹县清泉学校
“神木”倒了
专家下村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山丹县为例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