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

2017-01-31

新传奇 2017年48期
关键词:薯块锄头传奇

每当秋冬之季,便是马铃薯收获的季节。每次去菜市场,看到那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马铃薯,我都忍不住买上几斤。对马铃薯的喜爱由来已久,尤其是那个饥肠辘辘的童年。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连吃一顿米饭都是一种奢望。毫不夸张地说,是马铃薯填饱了我无底洞般的肚子。

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种马铃薯。马铃薯作为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舶来品,被印第安人奉为“丰收之神”,主要在于它生命力的强大,不管气候冷暖,不论种植何地,旱涝保收。

当马铃薯花一落,薯块便成熟了。小时候最高兴的是跟父母亲到地里刨马铃薯。绿茵茵的马铃薯藤轻轻簇拥,紧紧缠绕,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地毯。用锄头一株株刨开后,只见根系下边结着大小不一的黄色马铃薯。圆形、椭圆形、畸形,各式各样。一般是父母亲挥舞着锄头刨,我们兄妹三人负责把带着泥土清香的马铃薯捡到畚箕、竹筐或篮子里,一会儿便装满了几担。然后父亲用竹筐,我们用篮子把它们挑回来。当时我们收获的马铃薯有几十担,看着堆叠如山的马铃薯,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按理说,马铃薯应放上一阶段,吹一下风,水分蒸发点才好吃。可那时饥饿难挡,哪里顾得上这些,一回家便迫不及待地拿刀给马铃薯去皮。当时的马铃薯比现在超市卖的小许多,我们一般是先打那些不小心被锄头一分为二的马铃薯的主意,小心翼翼地剥掉它们土黄色的外衣,再切成几块,露出微黄鲜嫩的薯块,咽着口水等着妈妈把它们做成菜,或和米粉面线等做成马铃薯汤,或做马铃薯饭,好畅快地吃上一回。

马铃薯一收获,家里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居然百吃不厌!各种金黄色的薯块,塞进嘴巴里又酥又香又甜。当时我们最爱吃马铃薯饭啦!香喷喷的马铃薯做成令人充实的咸饭,尽管没有多少油,但仍让我们大快朵颐、心满意足。

马铃薯如果放在阴凉处吹干外表的潮湿,可以存放很久,直到春末夏初。当然发芽的马铃薯只能作为种子,不能再吃,据说有毒。

据营养学家说,马铃薯营养丰富,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食品,但当时我们只是把它们当做填饱肚子的低廉食物。如今,马铃薯的烹饪方法五花八门———制薯粉、薯干、炸薯条、薯片,也用它来炖牛肉、炖排骨,做成酸辣土豆丝等,使得它们在餐桌上长盛不衰,但再怎么做,都吃不出儿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或许饥饿是最大的美食吧。(福建刘春耀)

·读者诗词

大雪时节

(吴长海)

天寒地冻北风凉,

霜重星稀草亦黄。

路上行人忙急躲,

枝头鸟雀快深藏。

江南河水歌声小,

塞北山林瑞雪狂。

独有苍松无所惧,

青春永驻美名扬。

大雪

(郑淑鹏)

杨柳身姿瘦,

飘摇飞雪中。

青松加素盖,

冬麦覆白绒。

葱翠一时隐,

苍茫半夜成。

红梅无所惧,

含笑傲西风。

·读者评刊·

河南李永海:新的一年报刊订阅季刚开始,我就早早来到邮局订阅了两份2018年《新传奇》,一份自己阅读收藏,另一份赠送给在小城的哥哥。

弹指一挥间,心爱的《新传奇》已伴我数年时光。

那一年,我在朋友处偶然遇见刚刚创刊不久的《新传奇》,一读之下,难以忘记。这是因为我与它有缘,从心底里热爱它,它的魅力是迷人的。

每当阅读到上面的好文章,感觉是那么欣喜,每当能提出对刊物的办刊建议,内心是那么充实。曾经是文学青年的我,也曾受惠于《新传奇》,一些文章发表在《新传奇》的《读者园地》栏目。闲暇,我喜欢把自己在《新传奇》上发表的文章收入我的剪贴本里,时常拿出来翻阅,在朋友们面前“显摆”。看着朋友羡慕的眼神,我内心的喜悦应该与《新传奇》一起分享。

时光荏苒,书香盈怀。与《新传奇》从相遇到相知,心中唯有感激。尽管如今已是新媒体时代,在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人们往往喜欢微信朋友圈,置身海量传播的舆论生态,欣赏更多“悦读”新体验。

而我那份对于《新传奇》的期待与等待丝毫未减,有时,我的《新传奇》被别人拿走了,我心中就有点不舍和惦记。因为,我珍惜与它的这种缘分和带给我的精神财富。《新传奇》就这样抵达我的心灵深处,一直温暖我的生活。

猜你喜欢

薯块锄头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小猪
绕转小舌头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坚持,造就传奇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逍遥传奇
甘薯心香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