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餐桌礼仪对比

2017-01-30元志英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刀叉西方人餐具

元志英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餐桌礼仪对比

元志英*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各地域自古推崇民以食为天,因为所在区域不同,所以产生了各自的饮食习惯与文化。各民族与国家在饮食文化方面各具特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特征,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交际结果构成影响,把握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深入了解二者间的文化内涵,实现两种文化的互补与兼容。对比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餐桌礼仪,以更好地了解二者文化差异,促使跨国文化交流较好地开展。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桌礼仪

步入二十一世纪,跨文化交际构成了人们生活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区域与民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而言,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扮演了重要角色,追踪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渊源,了解其差异,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方式不当,产生误解及阻碍交际[1]。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一)西方人理性,侧重营养与生存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差异在于,关注重点不同,也就是“营养”与“美味”的轻重问题。西方国家认为饮食是生存所必须的,也是一种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比较理性,不但要保证色香味俱全,还要确保营养,西方烹调较重视营养,而忽视味道。西方人不喜欢用味精,认为其是化学产品,不营养;生吃生菜、洋白菜、西红柿等蔬菜。他们制作的“色拉”如饲料般,令我们难以入口。尽管当前中国人也注重营养与保健,尽管知道蔬菜煮熟后,会丧失一部分维生素,生吃不会丢失维生素,却宁愿煮熟后吃,因为已经养成习惯,认为那样味道更好。

(二)中国人感性,侧重美味与享受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认为味道是最重要的。中国人认为的“吃”不仅在于饱,也不单纯为了营养,还是为了吃,经不住美味诱惑,尽情享受美味。西方持有理性饮食观,认为超负荷饮食是一种浪费,不利健康。虽然中国人注重食物疗养,讲究滋补饮食,中国人认为的烹调,美味最为重要,导致许多营养成分破坏,这是中国饮食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西方人崇尚自由,重视分别与个性

中西饮食文化表现出的文化特征为“和合”、“分别”。西菜仅部分汤菜有关系,正菜中所有调料没有任何关系,牛排是牛排,鱼是鱼,即使有搭配,也要在盘中进行,其中可见,西方社会文化重视“分别”。这种文化分别也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西方人遵行分餐制,崇尚个性与自我尊重。西方推崇的自助餐形式个人吃个人的,没有中国人同欢乐的情调。

(四)中国人向往和谐,重视和合与整体

中国人推崇“和”与“合”,医学认为“气和”与“身和”,音乐上追崇“和乐”与“唱和”,以国家治理达到“政通人和”。把婚姻的美好称为“天作之合”,当所有美好的事物集合在一起,被认为是“珠联璧合”。“和合”的思想融入烹调中,表现为“五味调和”。为此,中国各个菜的烹制均要使用两种以上的作料,以实现调和。中国人认为的做菜是“烹调”,要获得美味,就必须调和。中国人烹调远非那么简单,更为复杂。

(五)西方烹调遵照规范与科学,中国人烹调讲究准确与任意

西方人注重营养与科学,在整个烹调过程中,依照科学做事。菜谱的使用就较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西方人往往拿着菜谱去买菜,以此制作菜肴,相比中餐,西餐比较机械,缺乏特色,这也是西餐一个突出问题。当我们在异地品尝美食时,往往不愿意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此外,规范化的烹调对配料要求极为严格,调料的添加精细到克,烹调时间详细到秒。因为西方菜肴讲究规范化制作,缺少创造性。让西方人更惊讶的是,中国烹调在规范上讲究准确与任意。从中国的菜谱来看,原料准备量与调料添加量往往比较模糊。对中国烹调而言,需要各大菜系体现自身特色与风味,纵使是相同菜系的相同菜,配菜与各调料间的协调依据厨师喜好不同,有所变化。同样的“麻婆豆腐”。四川客人与苏州客人在烹制中使用的调料是不同的。对西方的一道菜,即便地区与季节、饮食不同,也不会出现变化。

中西饮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均具有相对性,中西方千年文化的交流,逐步实现了二者文化的融合。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实现了文化间的互补,彼此兼容。享受东西方特色美食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街道上经常可见肯德基与法式大餐等一些西方食物,中国菜馆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一)着装差异

中西方在着装方面有差异。西方高级的宴会对人们着装提出了要求。如果不穿正装是不能进入餐厅的,这种情况在电影中也能看到。在一般高级的宴会上,男士都要西装革领,女士则要穿套装与高跟鞋,否则是不能就餐的,尽管这些都是一些细节,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出笑话。中国在宴请别人或被宴请,穿的比较随便,一些时候,穿T恤与牛仔裤均是可以的。

(二)宴请顺序安排差异

中西方注重宴请顺序的安排。西方的入座也是从左侧进入。椅子被拉开后,身体于快要触碰桌子距离站直,领位者推进椅子,腿弯触碰后部椅子后,便可以坐下来,这种场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过,西方绅士与年轻美丽的女士约会时,会先为女士拉椅子,让女士入座。就坐不要摆弄餐具,也不要用餐巾擦餐具,因为这样做会认为餐具是不干净的。中国入座,先请客人入上座,根据年长者顺序依次入座,中国人在座位安排上比较随意,也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通常推崇德高望重者入上座,如同我们看古装剧一样,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主人会邀请客人入上座。入座先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随意动筷子及随意走动,如有问题,先向主人打招呼。

(三)宴请活动座次顺序差异

中西方在座位排序上均注重宴请活动顺序的安排。西方人宴客使用长桌,男女主人各坐在两边,紧接着男女主宾与一般客人根据各自的顺序入座。传统上中国人使用八仙桌。对门是上座,两边是偏座。邀请客人入座时,年长者、主宾入上座,男女主人入下座,其他客人以次入偏座。

(四)餐具差异

中西方餐具也有差异。西方人使用叉子进餐,中国人使用筷子进餐。事实上,刀叉与筷子在使用方法上均有各自的使用规矩,西方餐具为刀、叉、盘、杯等,刀划分为食用刀与水果刀等,叉划分为食用叉与龙虾叉;西方较为讲究,一些隆重宴会,所用的餐具更多,在具体吃上,使用不同的刀叉[2]。通常公用刀叉的燕格比使用刀叉大。中方餐具为盘子、杯子、筷子、匙羹等。

(五)上菜顺序差异

中西方在上菜顺序上存有差异,西方先上菜、汤、其次是餐酒、主食等。中方先上汤,其次是主食、餐酒、水果等。

(六)餐桌气氛差异

中西方在餐桌气氛上存有差异。西方餐桌静,中国餐桌动。西方人平常喜欢动,但在餐桌上,则往往集中精力切割盘中食物。中国人平时喜欢静,在餐桌上则相互劝酒菜、滔滔不绝。这就会是两种饮食文化的根本差异。

(七)餐桌举止差异

中西方在餐桌举止上存有差异。许多西方人不喜欢吸烟与饮酒,不喜欢别人在自己住的地方吸烟与饮酒。中国出席正式参会比较讲究,随着风俗变迁,有继承了传统风俗的,也有违背传统风俗的。许多中国人喜欢吸烟与饮酒,被认为如果不吸烟与饮酒就无法进行社会交往。为此,中国餐桌常见吸烟与饮酒行为,即便约束,也不能禁止。

(八)停餐方法差异

中西方在表示停餐方法上有差异:西方在宴席中间休息时,不同的刀叉摆放含义是不同的,中途休息时,刀叉八字状放在盘中间;当刀叉超出盘子,不好看也不安全。一边说话,一边舞动刀叉,是不礼貌的行为。餐后,刀叉摆向四点钟方向。中国宴席如果停止了,把筷子放在碗上或汤匙上,当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就无需进膳了。

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餐桌礼仪,体现的是各地文化传统,反映的是同民族心理、社会风俗与社会关系等,也就是西方文化讲究自我中心与个性自由,中国文化重视谦虚谨慎与团结协作;西方人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家庭结构并不复杂;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三、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向前推进,全球化发展下,许多文化间产生碰撞,产生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拉近了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促使中西方文化逐步融合。因为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中西文化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各国文化的缩影,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所以未来我们的生活会过的越来越好。此外,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餐桌礼仪内容较多,文中仅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讨论,后续研究仍需深入。

[1]丁绪江.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J].中外交流,2016(1):75-75.

[2]詹茜.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J].文学教育(中),2014(7):80.

元志英(1979-),女,汉族,河南人,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评论、英语。

G

A

1006-0049-(2017)06-0183-02

猜你喜欢

刀叉西方人餐具
不用筷子和刀叉怎么吃饭
餐具叮咚
最后的晚餐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看餐具,识鸟喙
筷 子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第一次吃西餐
亭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