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职后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1-30杜纲威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语少数民族新疆

杜纲威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职后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杜纲威*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素质关系到新疆整个教育的质量。新疆教师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斐然,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不少问题。文章从培训的主体、客体、内容、途径以及条件等方面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少数民族教师;基础教育;职后培训

教师教育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部分。教师职后培训是指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在职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对取得教师资格并已经受聘于基础教育学校的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教育活动。教师职后培训侧重于技术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视改变受训者的行为,主要回答“作为老师该做什么”的问题。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对调研内容和结果的梳理,将从职后培训的主体、客体、内容、途径和条件等五个方面进行问题呈现及原因分析。

(一)在培训主体方面

多年来并没有建立起一个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基地,主要是依靠一些普通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学院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教师培训。自治区培训机构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地区培训机构一方面是教师培训机构师资结构不合理。由于新疆实际情况,教师进修学校一方面教师学历的提升受到很大现实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在县区没有教师进修学校,没有场地实施对教师的培训,无法形成本县的培训队伍。此外,培训机构培训教师队伍比较薄弱,他们自身一般都没有经过比较严格和高质量的培训。地区培训机构的教师知识更新不够及时,未能形成专家型团队,在专业课程上资源匮乏,不能很好地带动当地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松散,导致存在教师敷衍的情况,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者水平有待提高,间接影响被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高。

(二)在培训客体方面

南疆四地周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的问题,因此需要培训的教师由于学校双语教师短缺、教师授课任务重,大量的时间用于维稳工作等原因而无法被派出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还有部分教师因为个人、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不能长期外出参加培训。此外,学校因为担心教学质量受影响,一线优秀教师学校一般不派遣出去参加培训,相反水平较差的教师经常被派遣参加培训,效果往往不佳。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结束之后回到学校由于语言环境的缺失和培训结束后的追踪指导不够,再加上存在民族情结,平时更愿意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所以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在培训内容方面

培训院校更多注重的是少数民族教师汉语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学技能与方法、双语课堂规划以及研究能力提高的设计。①目前培训院校采取大班授课,授课方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阶段,设计的课程注重文理科等主课,缺乏音体美等艺术类课程培训,讲授的内容过渡侧重理论性的知识,忽视了参训学员参与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的机会缺乏实践性与教师心理培训的内容,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另外,双语教师培训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存在“一刀切”现象。②可以看出目前的教师培训的内容与目前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差胜远,更不能满足当下教师教学的需求。

(四)在培训的途径方面

我国目前职后培训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国家培训,区培,县培、校本培训、校际之间教师交流以及网络培训等。区培的教师进修学校课程结构不科学与内容过度偏向理论性知识,教师培训队伍素质不高,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培训。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内容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脱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条件的限制,远程教育培训的开展步履艰难;教学方式及手段落后且单一,“灌输式”讲授方式的现象经常出现,教师的主动性和互动性难以调动起来。

(五)在培训条件方面

南疆四地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教师职后培训市场机制完全缺失,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资助和援疆资金,当地财政承担一部分,文件明确规定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但实际情况教师培训经费远超过5%,而且非教学人员待遇不包括在公用经费范围内,是由学校负责,加重学校负担。教师职后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参加长期培训期间,教师没有交通补助和奖金,评职称以及工龄的计算,培训不包括在内,多少影响教师培训积极性。

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改革对策

加强双语教师职后培训,这是全面提高双语师资队伍水平,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完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队伍的管理,建立培训质量的内部监管机制。需要继续推进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的帮扶,进一步促进培训机构的专业结构调整,此外还需要加强培训者团队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培训质量的内部监管机制,培训过程中通过采取随堂听课、发放培训课程反馈意见表以及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以及培训意见,有效的监控培训进展情况。③以便更好的在课程设置、培训者素质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进。

其次,改善对参训者队伍的管理。参训者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一是通过完善定向免费师范生政策,增加地区对口免费师范生培养规模,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实习支教以及人才引进等措施解决因新疆教师数量短缺问题;二是强化职业定向教育,帮助教师完成角色定位,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理想信念;三是重视培训学员的选派工作,各地选派参训学员时要严格审核参训学员资格,有效提高培训质量。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对通过不同培训形式而取得毕业证书的双语教师,在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相应程度的学历认定和政策优惠,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双语教师培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再次,加大培训的内容的改革力度。一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内容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层次、水平教师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做到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同时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在训练少数民族教师汉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课堂教学技能和管理课堂方法的培训;二是“灌输式”授课方式培训效果不好,需要丰富培训的形式,多增加案例讨论和观摩课的学习,鼓励参训教师尝试性授课等方式;三是组织新疆各学科基础教育专家,研发适合新疆与双语教师本身的切实可行的指导用书以及培训教材。

再次,建立健全多维双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首先,选拔优秀双语教师,赴内地高校进行集中脱产培训。第二种模式,利用新疆本地各地州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这些培训机构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训经费要求不高,受训教师不必长时间脱产,对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影响较小;④第三种模式,重建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功能,提高县区培训能力;第四种模式,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

师的校本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合理规划和指导下,双语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新疆内外优秀双语教师利用周末直接去到乡村学校授课,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

最后,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培训效果的管理。⑤首先,对于参训教师,根据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构建培训完成后的考核标准对其进行考评,建立教师培训问责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双语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适当挂钩,切实增强每次培训的实用性。给考评合格者发放相关证书,不合格者可以考虑酌情取消其双语教师资格,增强权威性。其次,对于培训教师。培训讲师具有一定的基本素养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开始前应该就此次培训安排的培训教讲师进行考评,考评合格者才能担任培训讲师。⑥同时,建立健全追踪评价体系,构建追踪评价标准,即培训结束后加强对参训教师的追踪调查,真实了解参训教师回到学校后的教学效果,为改进以后的培训提供可靠的资料。

[注 释]

①古丽斯坦·艾尼娃.南疆地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②刘旭.新疆少数民族小学双语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4(06):79-82.

③李茜.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以南疆喀什地区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01):6-14.

④金晶.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114-116.

⑤连晓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河北大学,2011.6.

⑥候晓函.新疆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杜纲威(1991-),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H09;G

A

1006-0049-(2017)06-0111-02

猜你喜欢

双语少数民族新疆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