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Duang”

2017-01-30马启超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拟声词副词用法

马启超

江西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说“Duang”

马启超*

江西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Duang”作为网络流行语受广泛欢迎是有一定原因的,但经过对其句法、流行原因等进行分析,我们得出“Duang”类网络流行拟声词是难以长期存在的,进而也验证了网络流行词具有一定时效性、受众年轻化的特点。

网络流行词;Duang;拟声词

一、引言

网络流行词,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受广泛欢迎而流行的词语,其呈现出一定的时效性、受众年轻化特征。

“Duang”是2015年流行开来的网络词汇,其一经出现就被人们巧妙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1)Duang!中超烧钱疯狂,力帆支出250万欧进百强。(体坛网,2015/03/05)

(2)中国旅游日,文明旅游duang duang来袭!(北京青年报,2015/05/26)

例中“Duang”位置相对自由,可位于句首或句中起强调作用。其源于成龙为某品牌拍广告的视频,后被人翻出并配以庞麦郎神曲《我的滑板鞋》作背景音乐,视频最终呈现的字幕为:“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头发DUANG——后来我也知道他们是假的……加了很多特技,头发,DUANG-DUANG-DUANG-①”视频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其语言都为“Duang”注入了诙谐、幽默的色彩。短短数日,网友们模仿视频中的“Duang”体进行了新的创造,出现了“开学版”“喝咖啡版”等。“Duang”体已融入到人们日常交际的方方面面,甚至引起了BBC等国外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然而“Duang”并非成龙首创,方言中原有此音,北方方言中多用此音表示敲击物体发出的声音,河南方言中“duangguo”用以表示“故意”。虽然汉语中存在此音,但普通话中并无与之相对的汉字,类似的网络词还有pia、bia等。从词的分类来看,“Duang”应归入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摹仿事物或动作的声音的方法去指明这些事物或动作而构成的词,叫做拟声词,有人叫象声词。”(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1960)“Duang”模拟的是使用特效时的声音,符合这一概念。拟声词具有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特点,这也是不少新闻标题乃至现实生活中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细分,依据马庆株(1987)的分类,“Duang”属于口语拟声词中有音无字的部分。另外其虽为拟声词,却有一些其他词类的用法,“Duang”的语用条件呈现出泛化倾向。

二、“Duang”的句法分析

随着“Duang”语用的泛化,其可用以表示不同声音,而不仅仅是方言中敲击物体声,又有类似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有动觉、视觉之感,让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借助“Duang”的形象色彩表现出来。

(一)拟声词用法

(5)昨天的降雨显然是加了特效的,不光降雨范围大、雨量惊人,而且“duang”的一声,第一声春雷也跟着来了。(凤凰网,2015/03/18)

(6)还没回过神来,年“duang”的一下就过完了。(北方新报,2015/0302/)

例(5)、(6)中分别为“duang+的一声”“duang+的一下”,前者表示“雷声”,后者暗指“时间的脚步声”。

(二)名词用法

“Duang”表名词时,其前往往有形容词,网上常见的有:郁闷duang,逗比duang,无私duang。

(三)动词用法

(7)大家duang起来。(张肖艺,2015/07/20)

(8)为什么整个世界突然Duang来Duang去?(山西晚报,2015/02/28)

例(7)、(8)中分别为“duang+起来”“Duang+来+Duang+去”“Duang”在句中作谓语。

(四)形容词用法

(9)太duang了,广告还可以这么做!(凤凰视频,2015/03/07)

(10)在PS之后,我看起来好duang啊!(浙江之声,2015/03/09)

如例中所示,“Duang”有形容词用法时,其常常受程度副词“太”“很”的修饰。

(五)副词用法

(11)今天阳光Duang地明媚。

(12)今天Duang地不开心。

两例中,“Duang”为程度副词,例(12)中所修饰的是好的事情,例(13)中修饰的是不好的事情。

三、“Duang”流行的原因

(一)拟声词本身的优点

拟声词是对客观事物发出的某种声音的模拟,拟声词的语音形式与客观事物发出的声音十分相似,因此容易引起对声音的形象及发声时的情景产生联想,说话及听话人都感觉身临其境。与其他网络词相比,拟声词“duang”在说话双方交流时,不需过多的提起该词产生的背景,只需说话人略微解释该词的意思背景,听话人便能立即产生正确的关联,使双方的谈话进行的十分顺畅,因此更利于该词传播。

(二)名人效应

语言是社会的,新词的产生与社会密切相关联,新词的传播更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词语的扩散与传播有一定规律。著名谱系树理论创始人施莱赫尔的学生施密特曾提出波浪理论来解决用谱系树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说明“duang”流行广泛的原因。波浪说是从物理学中借用来的一种相互作用传递的模式,用它来解

释语言形式怎样从某一方言发展而来,然后扩散到周围各语言的大片地区,就象水面上由一块石子激起的波浪,逐渐向四周传递影响。(马学良、瞿霭堂,1997)在语言扩散过程中,“石头”的大小能够对“波纹”的广度造成很大的影响。“duang”词盛行网络这一事件中的背景人物成龙、庞麦郎都是关注度很高的人物,由此导致该词不断被关注和使用。

(三)信息化时代的推动

科技的发展使语言交际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谈,言语主体从现实空间中分离出来,人们可以通过通讯工具以及网络媒介提供的虚拟环境进行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接受并传播新兴词汇。这一过程相比面对面的交流更为迅速方便,并且不受时空限制。除此之外,网络媒介环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背景知识信息,网上搜索也比人们面对面询问更方便。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空间环境更为的开放,网络交际的话题和表达方式都比面对面的交际更为自由,因此,通过网络,语言接受者能够通过搜索快速找到对双方言语交际有帮助的背景知识,使交流能够顺畅进行。

四、未来趋势

上文已经提到,“duang”属于口语拟声词中有音无字的一类,与之相同的还有pia、bia等拟声词。那么这一类词未来将如何发展,是否能长期存在呢。以“duang”为例进行讨论,我们认为该类词并不能长期存在。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读音不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规范

“duang”词的发音不符合汉语语音规范。因此,没有能够记录这一语音的文字。也就意味着该词没有文字基础,无法在书面语中使用,也无法记录。所以,该词很容易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消失。

(二)社会依赖性强

不同于自然界中的拟声词,“duang”词的产生对特定情况要求过强。自然界中很多拟声词与自然现象联系紧密,只要产生该词的自然环境不消失,那么及时无法用文字记录,该拟声词都能不被淘汰,至少在口语中不被淘汰。而“duang”对于社会中发生的某一时间依赖性过强。“duang”从某一有讽刺性的广告中产生,虽然在这一特定背景下能够使人们联想到它代表的意义,但是当这一背景长期不出现,而“duang”又无文字来记录时,便很可能被淘汰。

(三)无词汇基础

“duang”出现之前,也有很多的网络词汇,其中一部分经过数年仍在使用,并且有些还进入了《现代汉语词典》,我们认为这些词能够不断被使用的原因是它们有词汇基础,即它们大部分是通过对一些常用词的改造,合成得来的。

(四)无能产性

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基础词汇有强大的能产性,正因如此,它们通常历史悠久,使用频率高,使用频率越高的词,历史越悠久,证明它们越不容易被淘汰。“duang”作为单音节拟声词,是封闭的,非能产性的,人们无法在其基础上创造新词,因此容易被淘汰。

文章从“duang”的起源、发展、句法、流行原因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初步的分析,若想对其有更深的了解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注 释]

①字幕具体参见网址.http://www.letv.com/ptv/vplay/22072992.html.

[1]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主编.语言学名词解释.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李美霞主编.语言程式与语言使用(第1辑).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1.

[3]马庆株.拟声词研究.语言研究论丛(第4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4]马学良,瞿霭堂主编.普通语言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5]张肖艺.网络事件热词“Duang”探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7).

马启超,江西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在读。

H

A

1006-0049-(2017)06-0109-02

猜你喜欢

拟声词副词用法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