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二)
——周星含讲解《金瓶梅》张敏讲陆游养生法

2017-01-30陈雅文李士金徐生双杨宇鑫周斯雨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艺术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金瓶梅文学批评朱熹

□陈雅文 李士金 徐生双 杨宇鑫 周斯雨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桐城派尊奉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学所造成的空疏浮薄”,尊奉“程朱为代表的宋学”会“造成的空疏浮薄”吗?袁编云:“经过这一番推波助澜,骈文势力逐步强大,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而其本身也点缀着兴盛的景象。”“骈文势力”“本身”“点缀着兴盛的景象”,如何理解?袁编的表述文字问题很多,如云:突出词的“史”性。他以宋四家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径,使学周邦彦、吴文英成了时尚[1]。试问:若是他以“宋四家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径”,何以只是“使学周邦彦、吴文英成了时尚”?何谓使“常派”真正风靡开来,笼盖晚清时期的词坛?如何“笼盖”?袁编“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把周济(1781—1839)作为清中叶的词家,说他使“常派”真正风靡开来,“笼盖”晚清时期的词坛,如何说得通?袁编云:但周济创作与理论脱节,对艺术审美和技巧认识较精密,个人词作却未尽如人意。“对艺术审美和技巧认识较精密”“词作未尽如人意”,难道认识较精密便“尽如人意”?袁编在上文叙述了周济之后云:此时不傍浙、常门户,博取各家之长的词人,却成了填词的佼佼者。袁编所举的“佼佼者”有“郑燮”“蒋士铨、黄景仁、洪亮吉等”。试问,袁编所说的“此时”是何时?是周济的时代吗?翁其斌、李定广撰文认为,袁编《文学史》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体例欠严谨;增补欠合理;分析欠水平。“三苏”只有苏轼,遗漏了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被遗漏了。李清照只有词,遗漏了诗歌和散文《金石录后序》。文天祥只有诗歌,遗漏了散文《指南录后序》[2]。

二、孔子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学习的内容非常之多,同时得到的收获也非常之多。从宋初的陆游到清末的梁启超,从宋初三大诗派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从岳飞《满江红》到《红楼梦》,历史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文学的气息在我们的身边竞相环绕。我们学习了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史,也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习。在李士金老师积极有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锻炼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并提高了自身的文学水平,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教授的教学方式十分独特,上了这么久的课,我发现没有哪个老师跟他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我们的课非常民主,提倡学生自主讲学。从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始,李教授就给我们分配好了任务,让我们从目录中自主选取主题进行讲解。还经常教导我们要大声把好的文章朗读出来,这样可以加深记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我们在朗读诗词歌赋。他经常讲孔子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不会等到别人理解了他的做法才去实施。他一直信奉圣贤之道,并要将其发扬光大。李老师的志向非常伟大,让我们感觉到世界上没有什么难事,只要坚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李教授还经常组织我们进行讨论,比如最后一节课会让同学们进行课堂总结,让大家讲讲自己课堂上最大的收获;或者是对同学们搜索的资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或解答。虽然有时候,他说的观点或例子我们不能全都理解或赞同,但是他的这个教学方法还是挺好的。使每位学生都有上讲台讲课锻炼自己的机会,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提高了我们的自学能力以及组织教学能力。当然,这与同学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同学们上课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生动。每个人都是竭尽所能,大放异彩。相比较上个学期,我们每个同学的讲课都有很大的提高。不管是从教态上,还是从语言组织,或是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同学们都能够不断地给大家带来惊喜。有的同学准备的课件非常精美,有的还附加动听的音乐,还有优美的诗词,形象的视频和戏剧等,不仅吸引大家的注意,也提高了课堂积极性。尤其是周星涵同学的讲课,总是让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她上课的内容极其丰富,可见,她平时所学习的知识是很广泛的。她的语言也比较幽默生动,体态大方自然,让人印象深刻。她的上课方式也得到了大家的效仿。因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不断涌现出讲课富有内涵和特色的同学。本学期,我共上台讲过三次课,分别给了我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一次讲课,我有一些紧张,准备也不够充分,因此讲得有些生涩。但是,第二次上台就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声音变大了,语言流畅了一些,内容更丰富了一些,体态更自然了一些。这一次次的上台讲课使我一次比一次进步,给我的经验与思考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与学习。往后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修养。(陈雅文)

三、老师带领着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收获满满

在文学院学习的这一年,体会最深的就是中国文学史这门课。老师带领着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收获满满。这学期还是和上学期一样,由同学们制作课件并进行课堂讲课,无论是课件的质量或讲课的专业度,大家明显比上学期来得得心应手。本学期主要欣赏学习了宋、元、明、清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星含同学讲的《金瓶梅》,十分生动有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其他优秀的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过去有些农民起义的领袖读《三国演义》,从其中学习到许多斗争的策略,用以战胜敌人。《水浒传》被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禁止阅读,他们怕人读后,起来造他们的反。文学作品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其内容反映了各种各样的历史社会现象;要能比较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熟悉历史。像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那些伟大诗人的许多作品,与当时国家大事紧密相关,阅读时尤须熟悉历史。(徐生双)这学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课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改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对所讲的知识点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同时在走上讲台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周斯雨) 时光匆匆,恍然间如刚从书间抬了个头就到期末了,半年又结束了。这半学期我们又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激烈的文学讨论、收益颇多。经过半年学习古代文学,虽然学得不是很精通。但也收获了不少。老师上课的风格依旧是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学讨论。再也不用像以前,老师上课讲,我们在下面死板地记。现在这样的讲课方式我们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好多东西。美好的课堂总有一些留在脑海里,张敏讲的陆游的养生法,小组合作的《琵琶记》,周星含讲解的《金瓶梅》,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去讲解这些知识点。多么精彩的课堂啊!这样的课堂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古人的思想,而且也从他人的视角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大家们的“样貌”,全面了解知识点。(杨宇鑫)

四、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传承圣贤文化,理一分殊。许多具体的学科,分支细节,都是圣贤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回顾研究朱子文学思想的历程即是传承圣贤文化。1946年,罗根泽在《中国学术》发表《朱熹对于文学的批评》一文[3],也对朱熹的文学思想中的文道观提出自己的看法, 指出朱熹的“道文一贯”论与古文家的韩欧不同,和道学家的周程也不同,当分析清楚,才能理解旨趣,认识他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罗氏的文章论述比较深切,强调了文道一贯论的深刻意义。他的这些论述和观点后来写入了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时间已经到了1949年以后。1934年,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先秦至北宋部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卷出版。郭先生关于朱熹文学批评的观点,后来收入一版再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包括1947年和1955年、1961年、1979年的诸种版本。内容受到时代环境影响,前后有所变化。郭绍虞机械地套用“唯心论”的术语批评朱熹等道学家,导致逻辑混乱,语言矛盾[4]。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翁其斌,李定广.“守正出新”兑现了吗——对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之学理批评[J].学术界,2010,(11):80-89.

[3] 谢谦.朱熹文学批评的批评[J].许昌学院学报,1988(02):81-87.

[4] 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猜你喜欢

金瓶梅文学批评朱熹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朱子深衣”与朱熹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