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悟中国哲学之美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冯先生冯友兰

贺 煜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领悟中国哲学之美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贺 煜*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突破了哲学的晦涩难懂,将中国哲学融入历史,富含故事性的同时又富含哲理性。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魅力之美,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各自组成了中国哲学的必要部分。而串联这些学说的,则是历史这条主线。相比于西方哲学的神教旨主义,中国哲学更注重挖掘人的道德和精神。总的来说,中国哲学更能体现历史的韵味,令人沉醉。

中国哲学;历史;诸子百家;道德;精神

选择读《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韩国总统朴槿惠曾经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一直以来,我便对这本书十分的好奇,便寻了个机会,领略了冯友兰先生思想的光辉。

初观书名,因为涉及的是哲学方面的内容,便内心默认此书应该是晦涩难懂的。但事实上,冯先生将中国的哲学奥义融入历史当中,既富含故事性,又极具哲理性。而且并非是空谈哲学道理,而是介绍各个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前后章节具有连续性,体现出中国哲学思想贯穿中国历史,融入中国文化的特点。不得不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叙述的方式,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本书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主要是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背景、方法论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从第四章到第二十六章,按照时间顺序对先秦诸家开始到新道家、新儒家、佛教思想等主要观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最后两章,主要对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本书进行了总结。

在第一章中,冯先生指出,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和以往学习的哲学不同。我接触的哲学更多强调类似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种抽象性的事物,而非结合个人生活以及人生意义,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哲学的晦涩难懂。而冯先生则从人生的角度出发,指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地方便在于中国哲学以人为本,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探索。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所以不同,是由特定的环境造成的。中华民族长期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土地的利用和分配贯穿中国的历史。土地作为立国之本,必然受到重视。土地是不能移动的,围绕土地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这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儒家的伦理制度是对家族制度最有力的支持。儒家的伦理很强调人们各自的位置,君臣父子,每个人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正是由于儒家强调建立规则,才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哲学。

从第四章开始,冯先生具体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各派的思想学说。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具有哲学思想的学派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我个人对儒家思想比较感兴趣,所以重点谈谈对儒家思想的看法。

孔子认为,要想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最重要的事就是正名。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即事物的本质。只有按名而行,才是正当的。在社会关系中,名代表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名。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身份办事,否则便名实不符。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正名学说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更多体现出它的弊端。名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度,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可违背自己的名,做出出格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名是不平等的。臣必须忠于君,子必须听从他的父亲,即使命令是错的,也不得违抗。正名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凸显了社会的不平等性,这与历史发展的需求是相违背的。

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义是道德对人的要求,而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仁的具体本质是“爱人“,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义的要求,也符合正名的学说。从这方面来看,孔子的思想无论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都是为建立起一种秩序而服务的。就个人而言,要有仁心,学会爱人,在自己的名内做好本分的事,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追求义而非追求利。对整个社会而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仁义、正名,那么社会将会建立良好的秩序。就这点而言,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作为正统学说,并非不无道理。

在最后一章中,冯先生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处于自然境界的人只是顺着自己的本能或社会的风俗习惯,做事对于自己没有多少意义;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为自己的利益做事,后果有利于他人,动机则是利己;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为社会的利益做事,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处于天地境界的人为宇宙的利益做事,拥有最高的觉解。

这四种境界实际上是层层递进的,而决定境界不同的就是由于觉解的程度不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这便赋予了平常的事情不同的意义。中国哲学的任务便是不断提升人的觉解,使其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我个人认为,就中国哲学的任务这方面而言,它非常类似于西方的宗教。西方的宗教以神的名义告诫众人应该做什么事,而中国哲学不断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由于社会高速发展,很多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更多人出于个人功利的角度生活着,而非追求社会价值。越来越多的问题表明,中国人需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而冯先生的四境界说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建议,那就是通过中国哲学重新塑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的社会。所以我认为,如果全民开展学习中国哲学的活动,当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未尝不是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好方法。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给了我不一样的哲学体验,更使我领略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独特之美,确实是哲学领域的瑰宝,让我受益匪浅。

贺煜(1996-),男,汉族,江苏镇江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

B

A

1006-0049-(2017)06-0256-01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冯先生冯友兰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我不想让你误会
最有思想的句子
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不想让你误会
中国西方哲学研究70年
宽堂先生(特写)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反思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晴空一声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