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情题材文本的教学方法

2017-01-29张从慧

中学语文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水生祖母亲情

张从慧

亲情题材文本的教学方法

张从慧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文本中的经典主题。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抒写亲情的名家名篇。因此,利用这些文本进行亲情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情感教育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找准情感“基点”:沐浴思念之情

亲情题材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结合教育的需求找准情感的“基点”,引导学生读其文字,入其情境,在品读鉴赏中接受精神洗礼。诸如《项脊轩志》《祭妹文》这样的文章,教学中可以借助文本表达对至亲的思念之情,让学生通过沐浴经典中的思念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对亲情备加珍视的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目前对家长的逆反心理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盼望,父母养育子女面临的各种艰辛以及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隔阂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文本中受到熏染,从而达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项脊轩志》第二段的情感“基点”就是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文本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多可喜亦多可悲”,表达家世之痛,思亲之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泣下;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更是让作者忍不住要大哭一场。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给学生以阅读思考的时空,让他们沉浸到文本渲染的情境之中,“浴情”的目的就会终趋达成。

二、找准赏析“节点”:培养感恩之情

“情”的教育拒绝说教,重在熏染。如何熏染?通过赏析,达成熏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需要找准赏析的“节点”,通过师生对“节点”的突破,尽可能地达到“深入”以至于“深刻”的高度,这样才会产生教育的效果。

《我与地坛》赏析的“节点”就应该放在理解“写地坛”与“写母亲”的关系上。从内容上看,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在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环境中对生命、生活的思考,第二部分写母亲博大深挚、毫不张扬的爱。在这两部分内容中如何读解出作者对母爱的感恩之情呢?教师要加以引导:在厄运面前,母亲伴行的“脚印”将作者带过了一道道沟沟坎坎;在绝望路口,母亲用本能的母性将儿子送上了一条条阳光大道;在儿子任性、烦躁、倔强的时候,母亲有意的“迁就”改变了儿子对生命的重新审视。想要深度读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感恩之情,则必须读解出“地坛”的真正内涵,“地坛”作为一种象征意象,被作者赋予了更为深沉丰富的象征含义,她象征着——大地母亲。将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在这个“节点”上,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感恩之情,才能读解出全部与浓烈。

三、找准诉求“理点”:传承孝顺之情

经典作品中的“亲情”跟现实一样,很多时候,亲情也会面临选择。《陈情表》就是一个典范,作者的“孝”道为世人称道,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面临“尽忠”与“尽孝”的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尽孝”。如何理解作者的抉择?关键在于找准作者诉求的“理点”。“理”说清,“情”方在。

《陈情表》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以及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诏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因此确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作者是怎样争取到“先尽孝后尽忠”的诉求的?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作者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文字与笔法: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使武帝化责难的态度为同情体恤;第二段历叙当朝多次征召,礼遇有加,但都由于“刘病日笃”,因而有着“报国恩”和“徇私情”的矛盾,用意在于消除武帝的疑虑;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孤苦的处境与人生态度,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第四段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诉求。作者通过自己悲情、苦情、亲情的陈述自然感动了新朝,终以“乌鸟私情”终养祖母,之所以能遂愿,就是因为他尽忠竭诚地以“理”服帝。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对作者争取“愿乞终养”的艰难感同身受,孝顺之情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颤与共鸣。

四、找准语言“视点”:彰显挚爱真情

最有感情的文学文本是用最深情的语言写就的。要想细腻地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意蕴,丰富学生们的感情世界,就必须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

《荷花淀》中水生与妻子简单含蓄的对话,把一个女人对丈夫的忧虑、关切、体贴、依恋、责怪、支持等情感用一种女性特有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水生说:‘……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表现水生嫂的性格,她是一个传统的、贤惠的农村妇女,她对丈夫是很温顺的;她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有一丝嗔怪,但并没有反对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的意思。又如:“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虽然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她对丈夫的行为是支持的,“家里的难处”其实就是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水生表明他是知道的,“鼻子里有些酸”表明水生嫂对丈夫体贴自己的心意感到宽慰。类似的语言在小说中还多,教师只有领着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咀嚼传达人物心声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挚爱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亲情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学。

猜你喜欢

水生祖母亲情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互助
互助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