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的预习方法

2017-01-29刘秀君

中学语文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佳句语文课书写

刘秀君

浅谈语文的预习方法

刘秀君

语文课多是由一篇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有效。笔者对此作了许多的尝试,我们的预习一般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除了偶尔把“写”的部分留作家庭作业外,其它内容几乎都是在课堂完成,所以学生都乐于接受。我把学生的预习活动分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和文言文5个版块,采用“四步预习法”进行预习,有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突出其中的某一个或两个步骤。

一、“读”中寻疑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南大附中的一名特级教师说,我们南大语文课没什么经验,就是读,反复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回忆说,他在北大读书时,教他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书,如果不懂,继续读,读了一节课,其中的妙处自然就体会了。怎样有效地“读”呢?我认为,较好的做法就是把“读”融入到预习中。首先从初始年级做起。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这是语文教师指导他们阅读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和预习方法的指导就很重要。具体做法:当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时,老师首先要指导预习,每人准备一个预习本。第一步,学生通读全文,一般采用默读的形式,诗歌和文言文用诵读法,边读边勾画段序、生字词、好词佳句和精彩的段落,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再读课文,重点注意读不懂的句子,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用彩笔标画出来,以便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第三步,检查“读”的效果,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材料规定时间,时间到了就检查学生“读”的效果。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读”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学生容易接受,既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效且有趣。

二、“写”中积淀

所谓“写”,就是抄写字词,即把第一步阅读中所勾画的内容抄写下来,既规范书写又积累好词佳句。这一步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新课标总目标对中学生的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在这一步里,我要求学生把第一步“读”的内容落到实处,以便学生不断地积累汉字,并能正确书写汉字和拼音。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要求他们把在第一步时勾画的内容做在预习本上,重点是生字词,也有好词佳句。所以,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应该从初一抓起。

三、“疑”中思辨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总有许多疑问。新课标对此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学贵质疑”的道理我们都懂。这种在预习中“有疑”的做法比较适合初中生,他们好问,求知欲强,老师的点拨与启发往往能激发他们深入学习探讨课文的热情。在做法上,我要求他们把疑问提出来,不管疑问大小,可以写在预习本上或者语文书上。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勤思多问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学习时间的实际情况,收集一些对课文理解有用的或者有趣的问题,在上课时重点答疑或者课后学生写作文探讨,甚至可以举行一场辩论赛。

四、“诵”中怡情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所以,背诵对中学生也相当重要。怎样做到有效背诵?我认为,不在乎多,在于精。所以我要学生在预习后能背诵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或某些经典句子。在预习中,背诵很重要,特别是经典美文,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让学生先熟读成诵,再进行讲解赏析。所以,读和背诵在预习中比较受重视。它们是中学生特别喜欢的语文学习方法,我把它们用在预习中,吻合了学生的心理,所以效果不错。

总之,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预习方法恰恰为它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老师一再强调的课前预习,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探索的领悟力。中学生的学习要提倡走在老师的前面,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会学得活,学得有成效。

★作者单位:重庆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佳句语文课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可怕的语文课
好词佳句大翻身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语文课上做游戏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拜谒杜甫草堂